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班级____姓名____教育ID号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25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考试形式为开卷,只能翻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阅。
3.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4.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在答题卡上,判断题、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正确的将“正确”涂黑,错误的将“错误”涂黑)
1.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人只会有身体的发育,不会有心理的发展变化。( )
2. 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性侵害、性骚扰的能力。( )
3. 情绪是比情感更为深刻、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 )
4. 在思想上、行动上、情感上坚定“我能行”的信念,是具有自信心的重要表现。( )
5.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
6.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
7.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和他的团队走入基层,与当地农民广泛协作,治理山区生态环境,收效显著,堪称“敬业乐群”的表率。( )
8.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说明法律生命力在于制定法律。( )
9.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10. 面对犯罪行为,中学生要敢于斗争,并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__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起止时间等元素构成,其中作“起止时间”(战争胜利年份至2025年)应当为( )
A. 60 1965—2025 B. 70 1955—2025
C. 80 1945—2025 D. 90 1935—2025
12. 在班集体中,男生女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下列四位初中生的观点中,值得肯定的是( )
①小刚:男生与女生各具特点,要优势互补
②小茜:春游中,我坚决不同异性同学说话
③小丽: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是正常的现象
④小磊:应当把对异性的朦胧情感当成爱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面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我们应当( )
A. 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B. 拒绝接受,强颜欢笑
C. 归咎外界,怨天尤人 D. 主动调节,合理表达
14. 某学生在前往高考考点的途中,因救助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的同学而耽误了考试,当地主管部门在核实情况后,依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的副题,为该生安排考试。下列评价中正确的是( )
①扶危济困的行动令人钦佩,践行了中华传统美德
②主管部门的措施值得点赞,倡导了向上向善的风尚
③救助同学的做法应当肯定,体现了对自身安全的关注
④考试的成绩结果非常重要,证明了青春的全部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中国人强调要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下列做法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智慧的有( )
①在家庭生活中,强调自我,不承担家庭责任
②在交友过程中,彼此包容,一切听朋友安排
③在邻里相处中,和谐相处,寻找最大公约数
④在国际交往中,对话合作,促进人类的进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古汉语的表达形式精微雅正,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道德观念与人文精神,是解码五千年文明基因的核心密钥。对下列古语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古语 解读
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倡导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② 四海之内皆兄弟 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荣辱观念
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彰显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民以食为天。”解决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为顺应人民群众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家力主开发食物资源、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食物质量和效益。这有利于做到( )
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②天人合一,通过消除差异来实现整个世界完全一致
③道法自然,依赖自然界的馈赠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
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立足国情,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 下列是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保护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对人格尊严的保护,总体上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②面对侮辱和诋毁,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③法律能够消除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
④我国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最为完备的法律保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某粮食主产区农民老李与当地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几天后,又一位收购商找到老李,提出要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小麦。老李应当( )
A. 单方违约,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B. 坚守诚信,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C. 寻求公平,要求企业给予补偿
D. 提起诉讼,将收购商告上法庭
20. 某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由同学扮演小法官审判案件。下列案件中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是( )
①朱某拒不归还拾得的手表,被失主告上法庭
②买卖双方签订了合同,卖方收款后只发放一半货物
③李某恶意拨打火警电话,向有关部门谎报险情
④为向陈某追索债务,债主将其绑架,向家属索要欠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40分。
21. 在讨论“我心目中的自尊榜样”时,同学们各抒己见。
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谈谈应当如何向榜样学习,做一个自尊的人。
22. 法不可违,我们要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下表呈现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比较项目 一般违法 犯罪
违反的法律不同 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①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不同 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受行政制裁 ②
(1)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的空白处。
有些同学认为:我们初中生由于情绪容易冲动,自我约束力不强,偶尔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情有可原,只要不犯罪就行。
(2)运用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23.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让我们与它亲密接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材料一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某校七年级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古代中国”展览,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设计了学习卡。
参观国家博物馆学习卡 参观时间:2025年×月×日(星期六或日) 参观地点:国家博物馆 展览名称:古代中国 参观人:××× 预期目标:通过参观“古代中国”展览,达成以下预期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寻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2.培植②情感(具体化)。 3.坚定③自信,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4.自觉传承和弘扬④,争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参观记录:略 参观收获:略
(1)将学习卡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线上线下,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馆藏文物。如果文物会说话,它将为我们开辟一片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天地。
文物 信息 分析说明
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并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果。 示例: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吸收了不同文化的养分,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乘法口诀——“九九表”为中国独有,简单易学,朗朗上口。从古至今,中国孩童背诵了两千多年,从未中断。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上面分别印有“汉并天下”和“与天久长”字样,彰显汉王朝致力于统一,追求万世一统的决心与成果。
中国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由中国制造的铁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往海外,成为当时的大宗走俏商品。以商贸通达天下,成为中华民族处世之道的生动实践。
(2)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仿照示例,选择文物,分析说明它(们)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哪个(些)突出特性。(分析说明出三个突出特性即可)
24.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某校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布置制作宣传海报的任务。小华承担了部分主题的设计和撰写工作,请你与她开展合作,完成相应任务。
资料一:民法典与生活
问题一:一句话概括民法典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结论一:____。
资料二:高铁行程中的挂帘风波。
李某乘坐高铁出行,购买了卧铺车厢的下铺票。上车后在下铺挂上帘子,以保护自己的私密空间。
上、中铺的旅客认为不妥,影响了自己上下的行动自由,也会影响自己进餐的便利性。
目前,关于高铁行程中的挂帘问题,并无专门的法律规定。
问题二:如何依据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化解矛盾冲突?
(2)结论二:____。
资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的规定。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问题三:阅读法条,说明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3)结论三:____。
25.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回顾历史,继承传统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1)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请写一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
◇学习榜样,弘扬美德
备受瞩目的2025“北京榜样·青年榜样”人物榜单正式揭晓,60名优秀青年成为新时代首都青年奋勇前行的闪耀标杆。他们有的扎根平凡岗位,以匠心诠释责任担当;有的勇闯创新蓝海,凭智慧攻克技术难关;有的直面人生挑战,用坚韧书写奋斗传奇……60个年轻身影,60种青春绽放,汇聚成引领时代的榜样之光。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班级____姓名____教育ID号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25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考试形式为开卷,只能翻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阅。
3.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4.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在答题卡上,判断题、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正确的将“正确”涂黑,错误的将“错误”涂黑)
【1题答案】
【答案】错误
【2题答案】
【答案】正确
【3题答案】
【答案】错误
【4题答案】
【答案】正确
【5题答案】
【答案】正确
【6题答案】
【答案】正确
【7题答案】
【答案】正确
【8题答案】
【答案】错误
【9题答案】
【答案】正确
【10题答案】
【答案】正确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A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40分。
【21题答案】
【答案】①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②学会不断提升自己。③学会尊重他人。
【22题答案】
【答案】(1)①对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②承担刑事责任。
(2)该观点错误。①未成年人年龄小,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需要受到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做出违法行为不是在所难免,未成年人要提高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③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未成年人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23题答案】
【答案】(1)①历久弥新;②爱国主义;③文化;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①中国孩童背诵了两千多年的乘法口诀——“九九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②瓦当印有“汉并天下”和“与天久长”字样,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③中国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24题答案】
【答案】(1)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保护;
(2)依据民法典的公平原则,建议双方协商解决,李某可适度保留私密空间,同时保障其他旅客正常通行和用餐的基本便利,体现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法治精神;
(3)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25题答案】
【答案】(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①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我们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趁青春年少,我们要练就一身本领,更好地为民造福、为国争光。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我们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练意志、锤炼品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