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八年级(初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江西地方文化的代表——万寿宫,位于抚河古道上,这里曾码头林立,商船川流不息,商旅接踵而至,赣商们汇聚于此进行商业交流,调解商业纠纷,促进商业合作与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明清时期它成为了江南三大商贸中心之一。
2021年重建后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古韵建筑为底色,不断推出差异化、个性化活动体验,引诱众多游客来此打卡。丰富的文化活动,各式各样的美食,精彩万分的表演,让市民游客 ① ,他们漫步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三街五巷”,欣赏酒楼里演员的轻歌 ② 舞,享受休闲惬意的夜生活。
1. 文中加点字“踵”读音正确的是( )
A chóng B. zhǒng C. zhòng D. zhǒn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成语,正确的是( )
A. 前呼后拥 B. 眼冒金星 C. 目眩神迷 D. 一目了然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漫 B. 曼 C. 慢 D. 嫚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1年重建后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古韵建筑为底色,不断推出差异化、个性化,引诱众多游客来此打卡。
B. 2021年重建后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古韵建筑为底色,不断推出差异化、个性化,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
C. 2021年重建后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古韵建筑为底色,不断推出差异化、个性化活动体验,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
D. 2021年重建后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古韵建筑为底色,不断推动差异化、个性化活动体验,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
5. 请你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写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不少于8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庄叟喻牺牛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①之牺牛②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③,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注释】①郊祭:祭祀天地。②牺牛:用作祭品的牛。③孤豚:小猪。《索隐》:“孤者,小也,特也。”
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安( ) ②衣( ) ③欲( )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8. 请结合甲乙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庄子的人物形象。
三、默写(6分)
9.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
(1)《卖炭翁》中,表现了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马说》中,作者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展现了千里马屈辱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3)《卜算子·咏梅》中,陆游借梅言志,显示出词人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其崇高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一)(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0. 请梳理演讲者的论证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11. 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反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 请你结合文章和自身经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格物致知精神?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白羽
①细雨蒙蒙的秋天,我从北京乘飞机到兰州,机上即兴吟诗一首:“十年未可乘长风,一羽凌霄上碧空,拂去云烟十万里,来看黄河落日红。”
②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黄河在我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四十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滚滚狂涛冲着巨大冰排,万雷轰鸣,天崩地裂,一泄而下,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兰州的黄河未免太安逸平静了。
③到兰州后,一连落了几日雨。一个下午,我静静地望着窗口,窗中间巍然耸立着碧森森的皋兰山,这整个窗口就像给烟雨淋得湿蒙蒙绿茫茫的一幅画,一阵惊喜微颤过心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东山魁夷的画呀!的确,生活有如迂回曲折的画廊,一下是幽深的峡谷,一下是开阔的原野,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地方,黄河向我显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刘家峡。
④霁雨初晴,西北高原阳光格外灿烂。也许是延安生活在我心中的再现,我总觉得空中响着牧羊人的嘹亮歌声。汽车时而在碎石如斗的山谷之中,时而在辽阔的高原之上。远望刘家峡,层峦叠翠、静谧安详,谁料当汽车转折而下驶到刘家峡电站大坝下,突然冲入淋漓大雨之中,我非常惊讶,天上晴空万里,哪儿来的暴雨狂风呢?我下车转身一看,怔住了,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这一卷卷云雾,给阳光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再向上,如浓墨,如淡墨,直耸高空,像原子爆炸的蘑菇云,亭亭而上,岿然不动,这场景真有点惊人。原来接连落了几天雨,水位陡增,水电站堤起溢洪道一扇闸门,刚才所见,就是黄河之水从溢洪道口喷射而出的情景。我再举首仰望,只见巉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浪花飞溅,发出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⑤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却是在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飞机上。地面一片飞云骤雨,升上高空,忽然一道灿烂阳光透过舷窗射在我脸上,急忙向下看,云雾里巍然耸立着雪峰,雪峰白得像冰霜塑出的,像是那里刚刚落过一阵大雪,雪峰高低不一,层次分明,这是何等雄伟的冰雪的海洋啊!
⑥飞机继续上升,下面出现了莽莽云流,向后飞速驶去,望眼所及之处,有一道整整齐齐的白云线,云线上悬着一条蓝天。飞机再上升,下面完全是旋卷沸腾的云海怒涛了。
⑦又过了一段时间,云海忽然逝去,下面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深褐色大地,阳光从上面像千万道聚光灯照亮了大地。一种出乎意外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实在惊人,我想一个人一生一世也许只有这样一次吧!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向你露出神奇风采。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这个长带有的段落是深黑色的,有的段落是银白闪光的。开始我茫然不知这是什么!仔细看时,才知道这是黄河。这苍莽无垠无际的母亲大地啊,是它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它纵横奔驰。滂沱摇泄,呼啸苍天,排挞岩谷,这条莽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璎珞闪烁飘拂,一下又汇为巨流,如利剑插过深山,势如长风一拂、万弩齐发。多么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啊,高原上空,无数美丽发亮的银白色云团,飘忽闪烁,如白玫瑰花随风飘浮。我发现,云影遮罩着的地段,黄河是深黑色的,阳光直射的地段,黄河就闪着银光。这广大的高原的奇景,使我惊讶得无法形容,如科学发现了宇宙无穷,如思想探索到人生的奥秘,如艺术施展出富有的、奔驰的幻想的巨大魅力。这时那一曲牧羊人的歌声又嘹亮地响起,不过,这一次它不是在空中,是从我心中飞出,飞下长天,飞下黄河,在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选自《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
13. 阅读文章后,完成下表
次数 观测点 作者眼中的黄河 作者情感
第一次 兰州 ①________ 失望
第二次 四十年前的风陵渡口 奔腾呼啸的激流 念念不忘
第三次 刘家峡 雄伟壮观 ②________
第四次 ③________ 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 惊讶得无法形容
14. 通过上表可知,文中写了作者四次看黄河,下列对这四次看黄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用一首即兴诗引出自己去兰州看黄河一事,表达了自己对看黄河的期待之情。
B. 作者回忆自己在四十年前从风凌渡口眺望黄河一事,是为了与自己在兰州看黄河时的情景做对比。
C. 作者在刘家峡观黄河的顺序是:先徒步登上山顶远望,再转至大坝下举首仰望,最后爬上坝顶俯视。
D. 第三、四次看黄河,作者都看到了黄河的雄伟神姿,但作者两次的观察视角不同。
15. 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我再举首仰望,只见巉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浪花飞溅,发出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从加点词语的角度)
(2)这条莽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璎珞闪烁飘拂,一下又汇为巨流,如利剑插过深山,势如长风一拂、万弩齐发。(从修辞角度)
(三)(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学生画像”,这种画像既表达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文本里,定义人才规格,明晰培养目标,也常见于民间的教育流行语中,表达着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愿望和期待,描摹着孩子未来的精神长相。
②未来社会具有不确定性,持什么样的“护照”可以抵达未来似乎也有不确定性,那么,人工智能(AI)时代的学生形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教育之问,更是一个时代之问。我的理解是,AI时代是一个机器不断高级化、达到智能化的时代,如果想要永远挺膺站立在AI的前面、永远做AI的主人,就要不断放大强化“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拥有优秀人格,涵育优秀人格一定不是训练那些注定会被AI替代的知识技能,而是着力发展人的高贵品性,比如善良与爱、悲悯与仁慈、勇敢与坚毅、同理心与责任感、想象力与创造力等。在AI面前,刷题训练得来的“一技之长”可能很容易被替代,而立德树人涵养的优秀人格将会站立不倒,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挑起家庭、国家、人类的担子。
(《中国教育报》2025年2月10日)
【材料二】
①2024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引领更多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领域作出积极探索。一些企业、机构的智能实验室、科技馆等产学研一体化场所也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的学习场景。
②在课堂上,和你辩论的对手,可能不是真人而是AI——围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的人物评价,福建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历史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和生成式AI进行一场辩论。人机之间多轮对话你来我往,激发了思维碰撞,也改变着学生“认识三国史”的方式。
③学生亲手设计小程序翻译动画片——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四年级课堂上,师生共用AI开发一款翻译软件,并用其翻译英文动画片的字幕。该校老师黄嘉华向学生们展示了AI翻译工具的工作原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自己便可动手编程设计出一款翻译小程序。目前该校三到六年级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课,每两周一节,通过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开展教学。
(《光明日报》2025年1月15日)
材料三】
①DeepSeek等开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距离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一定的距离。AGI是指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智能系统。尽管现在的AI在某些领域的表现已经足够优秀,但仍然缺乏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
②AGI的挑战远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还包括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考虑。随着AI的普及,数据隐私、知识产权、技术监管等问题也变得愈加重要。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治理,将是未来AI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③随着计算资源的不断优化和AI服务成本的下降,更多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能够负担得起AI技术。此外,AI将在推理和认知能力上不断提升。未来,AI不仅能处理文本,还能更好地理解图像、音频等多模态信息,进一步增强与人的交互能力。在人机协作的场景下,AI将不仅是工具,而是与人类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
(《科普时报》2025年2月24日)
1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不断放大强化“大写的人”,才能永远挺膺站立在AI的前面、永远做AI的主人。
B. 如今绝大多数企业、机构成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它们的产学研一体化场所也为学生提供着更多生动的学习场景。
C. 随着计算资源的不断优化和AI服务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发者也能够负担得起AI技术。
D. AI技术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在AI时代我们要回答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利用AI技术培养人等问题。
17. 有人说当AGI技术完全成熟广泛应用后,医生和教师都可以下岗了,AGI完全可以替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五、名著阅读(4分)
18. 下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丽达是一名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女共产党员,也是保尔真正深爱的人,最后两人也如愿结为了夫妻。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C. 该小说人物形象有血有肉、鲜活丰满,缘于其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
D. 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19.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会”上,请你作为分享者说说保尔的经历如何为你注入前行动力?
六、写作(50分)
20. 遇见壶口瀑布,我们听见了黄河的怒吼,懂得了华夏血脉里奔腾不息的倔强;遇见勃朗峰,我们感受到了车夫之王的自信幽默,体会到在旅途中奇人异事带来的快乐;遇见丽江,我们醉倒在古城的风光里,领会出时光流逝下不变的美好。每一次不期而遇,每一次生活里的遇见,都是时光馈赠的礼物,成为照亮人生之路的璀璨星光。
请以“遇见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展开合理的想象;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八年级(初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B 4. C
5. 示例一:以和为贵赏古韵,文明相伴品风华。
示例二:和谐万寿宫,文明南昌人。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6~8题答案】
【答案】6. ①. 怎么 ②. 穿衣 ③. 想要,打算
7. ①你固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②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迎接)他,许诺让庄子担任丞相的职位。
8. 示例:①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非常聪明、能言善辩的智者。②从庄子宁愿在污泥中自由自在也不愿为官中,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向往自由,潇洒自在的人。③从庄子不愿接受丞相的位置,可以看出庄子对权贵的蔑视,不慕荣华富贵,坚守内心的原则。
三、默写(6分)
【9题答案】
【答案】 ①.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④.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 只有香如故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一)(8分)
【10~12题答案】
【答案】10. ①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③作者自己求学的经历。
11. ①拉近与听众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了文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②强调共同责任,文中论述的格物致知精神关乎每个人,使用“我们”强调了追求格物致知精神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激发听众参与感。③增强文章说服力,用“我们”的视角展开论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出发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12. 示例一:①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②比如在生物课程中,我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从而理解细胞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示例二:①作为中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像丁肇中先生在文中强调的那样,要有“实验精神”。②例如在物理的学习中,我通过自己组装滑轮,从而理解通过分担重力实现省力的原理。
(二)(9分)
【13~15题答案】
【答案】13. ①. 安逸平静/平淡无奇 ②. 非常惊讶 ③. 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飞机上 14. C
15. (1)作者使用壁立、摩天、缭绕、飞溅这些动词,生动形象的展现了黄河两岸的山崖高耸和黄河之水飞溅而出的壮观景象,构成了一幅壮阔画卷。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2)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分散的黄河细流比作万千缨络闪烁飘拂,把汇聚的黄河巨流比作利剑插过深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流的形态变化和磅礴气势,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三)(5分)
【16~17题答案】
【答案】16. B 17. 不同意。AGI缺乏人类情感理解,不能很好进行情感互动;AGI缺乏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不具备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考虑学生回答具体情况,通过语言和动作、表情等给予鼓励或关心,但AGI则不能到,只会给答案。
五、名著阅读(4分)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在看完保尔的故事后,我不禁思索,保尔于战火纷飞中坚守理想,在病痛折磨下完成名著,这些经历宛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不断激励着我不向困难屈服,勇于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六、写作(50分)
【20题答案】
【答案】例文:
遇见老屋
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吱呀声里藏着二十载的光阴。檐角的蛛网沾着午后的阳光,在空气中轻轻摇晃,恍惚间,我仿佛又遇见了童年时的老屋。
祖父总爱在堂屋竹椅上打盹,烟袋锅在八仙桌上磕出轻响。那时我总爱蹲在门槛上,看他用布满老茧的手编竹篮。青黄相间的竹篾在他膝间翻飞,像极了院墙外那棵老槐树的枝条。“慢些,再慢些。”他常这样念叨,竹篾穿过缝隙时,总会留下淡淡的清香,混着灶间飘来的柴火味,成了老屋独有的气息。
西厢房的窗棂雕着缠枝莲,春日的阳光透过花纹,在青砖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祖母就在这光斑里纳鞋底,顶针在布面上撞出哒哒声。我趁她不注意,偷偷摸过那排银针,针尖映着窗外的石榴花,亮得晃眼。“丫头要绣花吗?”她笑着把我拉到膝头,教我认丝线的颜色。绛红是石榴花,鹅黄是迎春花,而那抹靛蓝,像极了夏夜天井里的星空。
最难忘是梅雨季的傍晚。雨水顺着瓦当连成珠帘,老屋的土墙沁出深浅不一的水痕,像幅晕染的水墨画。祖父会点亮马灯,昏黄的光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他讲的故事总离不开这座老屋:曾祖父在这里迎娶曾祖母,父亲在这里学会走路,而我,是在这屋角的摇篮里第一次发出笑声。雨滴敲着铁皮水桶,和着他的声音,成了最好听的催眠曲。
后来老屋被圈进拆迁的红线里。搬离那天,我最后看了眼堂屋的匾额,“耕读传家”四个字已被岁月磨得模糊。祖父摸着门框上我刻下的身高记号,突然说:“房子会老,日子长着呢。”
如今每次路过那片工地,总会想起老屋的模样。它教会我的何止是耐心与温情,更让我懂得:所谓故乡,不过是老屋的炊烟、祖父的竹篮、祖母的丝线,在记忆里酿成的醇酒。遇见老屋,便是遇见了生命最初的模样,那些藏在砖瓦间的时光,永远是照亮前路的星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