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邾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邾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新洲一中邾城校区2026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 月 日 试卷满分:100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开封特产花生糕是以花生、糖、糯米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传统糕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糯米中的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属于多糖
B.功能相同的花生蛋白和糯米蛋白,空间结构也完全相同
C.花生中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
D.花生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初步水解后可得到4种核苷酸
2.细胞膜是细胞生命的屏障,它的完整性结构确保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是细胞维持生命稳态的基础。近日,浙江大学徐素宏研究团队发现秀丽线虫表皮细胞损伤后,高尔基体自身以及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在伤口处,进行膜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损伤直接影响物质运输以及细胞的稳态
B.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两者可直接相互交换
C.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参与膜修复的过程能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若阻止高尔基体的移动,则破损细胞膜的修复效率、线虫损伤后的存活率均下降
3.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在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凡是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B.渔业生产上,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C.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密度普遍迅速增长与气温、日照、降水等密切相关
D.所有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数量特征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共设置了四组实验,a、b、c三组分别每3h、12h和24h更换培养液,d为对照组,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是(  )
A.改变培养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C.曲线a种群增长最快,随时间推移,a组酵母菌将持续呈“J”形增长
D.增加对照组(d组)酵母菌种群的起始接种数量会使种群的K值变大
5.某海湾地区的潮沟中,海獭是顶级肉食者,岸蟹主要取食潮沟中的水生植物。研究发现,在划定区域排除海獭后,与对照区域相比,蟹洞密度增加,植物生物量减少了30%,潮沟宽度增加了0.3m,即侵蚀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目的是排除海獭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导致潮沟侵蚀
B.若想恢复上述出现侵蚀的潮沟生态环境,可考虑适当保护当地海獭
C.采用样方法统计蟹洞密度可估算岸蟹的种群数量变化
D.水生植物、岸蟹与海獭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符合循环因果
6.世界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的植物往往叶片大,叶绿体颗粒小,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弱光
B.与温带草原相比,热带雨林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风媒花较多,有利于繁殖
C.草原生物群落的动物以挖洞或快速奔跑的动物居多,植物叶片多狭窄,可适应于干旱环境
D.不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陆地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和温度
7. 2024年7月4日15时,长江汉口站(武汉关)水位达28米,超警戒水位0.7米,达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第9高位。湖北地区为洪水频发区,灾害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合理利用这些地区发展生产、缩小洪灾是十分必要的。如图为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季节洪泛区随夏秋季的变化群落的优势种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C.偶然洪泛区内不存在生态位完全重合的生物
D.该河流生态护坡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荷塘生物群落
B.受惊后鸥鹭起飞时的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C.蜻蜓能帮助荷花传粉,蜻蜓采食荷花的花蜜有助于物质循环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栖息空间
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可分成A、B两组,一组用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来检测因变量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若分解者数量不够,则生产者最先出现营养危机
10.针对人类活动导致生态足迹值越来越大、碳循环中的碳排放量远大于碳吸收量的现状,我国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扩绿,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并采取了多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足迹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B.研究碳循环就是研究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循环
C.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1.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腐乳、泡菜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均含有细胞核
B.制作腐乳时主要利用了毛霉产生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单糖
C.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是加入食盐过少导致杂菌大量增殖
D.在果酒发酵基础上进行果醋制作,需升高温度、增加通气性
12.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如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所示接种方法都可用于分离微生物和活菌计数
B.图中操作Ⅰ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接种环至少需要灼烧6次
C.培养基上形成的5个菌落中的细菌都能以该除草剂为氮源
D.操作Ⅲ中透明圈越大的菌落降解该除草剂的能力一定越强
13.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ACE2受体结合,入侵细胞后可引起肺炎。针对此环节研发单克隆抗体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需多次向小鼠体内注射S蛋白,以便于从脾脏中获得
活化的B细胞
B.②将B细胞注入去核的骨髓瘤细胞中,通过电融合法使
两个细胞融合
C.经③过程筛选出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识别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D.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病毒入侵正常细胞以减弱其对机体的毒害
14.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备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等的潜能。目前已被用于器官移植及组织器官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SC培养过程中可加入适量抗生素和血清以防止杂菌污染
B.可用胶原蛋白酶处理体外培养的MSC以解除细胞接触抑制的现象
C.培养MSC细胞,需要为其创造95%O2和5%CO2的气体环境
D.MSC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体内可分化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
15.某生物制品公司用如图方法生产干扰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扰素基因与质粒的化学本质不同
B.带干扰素基因的质粒中应含有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干扰素基因、标记基因等
C.若要获得耐储存的干扰素,则可利用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蛋白质
D.为检测酵母菌是否成功表达干扰素,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16.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红细胞寄生虫病,可用氯喹治疗。疟原虫pfcrt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第76位发生了赖氨酸到苏氨酸的改变,从而获得了对氯喹的抗性。研究人员设计了F1、F2、R1和R2等4种备选引物用于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如图1所示。为选出正确和有效的引物,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F2、R1和R2等4种备选引物是根据pfcrt基因序列设计的
B.在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一定量的Mg2+,以激活耐高温DNA聚合酶
C.由图2电泳结果可知,能用于特异性扩增pfcrt基因的引物为F1、R1、R2
D.若pfcrt基因扩增了4次,则共消耗引物30个
17.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对光果甘草进行培养以获得药物甘草西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过程③通常先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高的培养基中培养
B.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C.所得三种植株中乙和丙的遗传信息与甲相同,植株丁和甲是同一物种
D.过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应将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
18.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对于无菌技术,研究人员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讨论。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倒平板后,对空白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B.消毒和灭菌的原理都相同,能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C.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调节pH
D.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的使用过程中,可用紫外线照射30min来进行消毒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在此越冬数量占优势的候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不同觅食生境中的数量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数量/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00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藤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1)区别以上三个生境的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从生境1到生境2再到生境3依次分布着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和芦苇区,这体现了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呈     分布;同一生境在垂直方向上也具有分层现象,如生境3中有挺水的芦苇、浮水的凤莲、沉水的黑藻等植物,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     。
(2)研究团队调查鸟类数量和分布时采用“样线法”,在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采取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统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的一次。这里所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     。据表推算,青脚鹬出现在生境3的最大种群密度可达     只/km2。
(3)据表分析,鹤鹬和青脚鹬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从食性的角度分析,其理由是     。
(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据表描述绿翅鸭的生态位:
    (至少写出2方面)。
(5)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在人类的保护下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是     。
20.(16分)桑基鱼塘是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已然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图为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单位:MJ/(hm2 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桑利用自身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代谢,影响环境中的碳—氧平衡,同时桑叶饲蚕,桑葚供游客采摘,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桑基鱼塘中的鱼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桑树的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桑树才能开花,这体现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    。
(3)结合表中数据,流经该桑基鱼塘的总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77595+369200)MJ/(hm2 a)。图中A和B表示     的能量。
(4)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图中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农业生产模式的意义是     。
(5)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这说明桑基鱼塘农业生产模式中不仅关注当地生态环境,也要考虑居民实际收入,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1.(16分)北方白犀牛曾经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等地,但由于猖獗的盗猎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2018年3月,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该物种仅剩下两头雌性,在此之前,研究人员设法保存了北方白犀牛的精子。多个研究团队试图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繁育该物种。请回答下列(一)(二)两小题。
(一)一个研究团队试图培育试管北方白犀牛,其主要流程如图1。
(1)①过程需要对雌性北方白犀   促性腺激素(填“注射”/“饲喂”/“注射或饲喂”),目的是使其超数排卵。取自雌性北方白犀牛体内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至  (时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2)研究团队将体外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后移植至南方白犀牛的子宫中孕育,为了使受体生理状态更适合胚胎移植,应对其进行     处理以提高成功率。
(二)另一个团队试图培育克隆北方白犀牛,其主要流程如图2。
(3)进行核移植之前需要从北方白犀牛身上取少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得足够量的供体细胞。在培养细胞时,既要保证环境无菌、无毒,还需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 。
通常还会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培养瓶中,目的是 以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
(4)取自雌性北方白犀牛的卵母细胞培养至一定阶段后需要去核,在去核操作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法。
(5)上述后代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性别是否一定相同 (填“是”或“否”);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与野生种群相比,人工繁育的种群    。
22.(16分)苏云金杆菌通过产生苏云金杆菌伴孢晶体蛋白(Bt抗虫蛋白),破坏鳞翅目昆虫的消化系统来杀死棉铃虫。科学家通过实验,将该细菌的“Bt基因”转入到棉花里,从而培育出了抗虫棉。由于细菌和棉花对密码子偏好不同,为提高翻译效率,增强棉花抗病虫害能力,进行如下操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F1﹣F3,R1﹣R3表示引物;T﹣DNA﹣LB和T﹣DNA﹣RB分别表示左、右边界;
KanR表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HygBR表示潮霉素B抗性基因。
(1)若要对拼接后的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应选用的一对引物是     。
(2)PCR扩增过程中,复性、延伸温度正常,若把变性温度调到60℃,则无法得到扩增产物,原因是     。在PCR扩增仪中完成扩增后,常采用     来鉴定PCR的产物。
(3)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核心工作是     。Ti质粒中插入两个p35s启动子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目的基因的     (填“转录”或“翻译”)。
(4)根据图中Ti质粒上的KanR和HygBR两个标记基因的位置,最终应选择   基因对应的抗生素初步筛选转化的棉花叶圆片。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后,还需从个体水平鉴定转基因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过程为:取一定量长势良好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植株接种适量的棉铃虫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两组棉花叶片的受损程度。
(5)如果转基因抗虫棉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偏低,取食后的棉铃虫可通过激活肠干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肠道细胞来修复损伤的肠道,由此导致杀虫效果下降。综合以上信息,请据此提出一项可提高该转基因棉花杀虫效果的改进思路: 。
新洲一中邾城校区2026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B A C D D C A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B B D C D A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答案为:(16分,每空2分)
(1)物种组成 镶嵌 垂直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记名计算法 215
(3)鹤鹬和青脚鹬的胃中都含有较多的草屑、螺类
(4)绿翅鸭的觅食生境主要是生境1(低潮盐沼--光滩带),主要的食物是小坚果
(5)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0.答案为:(16分,每空2分)
(1)间接和直接
(2)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或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大于; 桑、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4)一; 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或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5)整体
21.答案为:(16分,每空2分)
(1)注射 MⅡ(减数分裂Ⅱ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同期发情
(3)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防止细胞过早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4)显微操作
(5)否 遗传(基因)多样性会降低
22.答案为:(16分,每空2分)
(1)F3和R2
(2)该温度不能使双链DNA解旋成单链,导致引物无法与单链DNA结合而无法延伸子链。
琼脂糖凝胶电泳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转录
(4)KanR; 取等量长势一致的普通棉花植株接种等量的棉铃虫
(5)增加改造的Bt抗虫基因的导入数量,使其表达足量的Bt抗虫蛋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