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1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1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必修上册1.把握词中意象,领会意境,鉴赏写景手法
2.分析并掌握毛泽东等人的青年形象
3.理解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
观察下列诗句,诗人大多是怎么描绘秋景的?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少女易怀春,壮士多悲秋——秋也有另一番风景
新课导入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特殊体裁,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词都有词牌,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词按照字数长短分为: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中调(59字~90字) 长调(91字长调(91字以上)
词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文化常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19年春,毛泽东与母亲文氏、
弟弟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作者介绍
先自由朗读,明确字音,画节奏、重音,读出感情。
初步感知
品秋景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请找出诗句中描写秋景的句子
这些秋景有怎样的特点?若用一个字概括,这是 的秋。
为什么这个秋天给你这样的感觉?
意象
任务探究
意象:熔铸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诗中意象不单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也饱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意”是作者情感;“象”是作品所描述的事物,准确的说是事物的形象。“意”是主体,“象”是载体。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上片写景,词人描绘了哪些意象,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意象 特点 情感 意境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火热的革命激情
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色彩绚烂
生机勃勃
壮丽开阔
独立寒秋
这一副壮美之景,我们读出了生机,读出了宏词,但结合上阙,作者用了哪个字来形容这秋?
为什么是“寒”呢?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军阀赵恒惕下令逮捕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长沙为躲避缉捕。1925年深秋,毛泽东接到通知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即将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结合背景分析
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词人为何怅然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①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尤其是被剥削的人民,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不由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而生”怅”。
②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指的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品人物
词人在下片回忆了青年时期与同学的“峥嵘岁月”,他写了一群什么样的青年?
①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这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他们风华正茂、奋发有为、敢于斗争、藐视权贵,有改造旧世界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②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学少年们,你们暑假在干嘛?
任务三:思考探究
佛系摆烂
当代
比起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我们究竟缺什么?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过去
仍有同学少年
最后三句怎么理解?为什么从同学少年的行为转到这件事上?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青年之勇,青年之力,如此青年便是主沉浮的少年。
2.借江心击水和现实相融。
上阕:由眼前之景
抒心中之情
下阕:忆峥嵘岁月
记豪迈气概


谁主沉浮?
含蓄给出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