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2.品析意象,理解诗歌中游子深沉真挚的思念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青春之花新课导入《西洲曲》南朝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风俗之花《爱莲说》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之花错 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爱情之花《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所作的五言诗的选辑,一共十九首,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生命短促、生无常是其主要主题,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它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又吸收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情感,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文学常识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刘勰评价)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南朝梁萧统编入《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思想内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赠送回首眺望情投意合整体感知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文本探究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涉江,有经历险途之意。为所爱的人而涉险,可见其情意深重。故乡的爱人在心中的份量如此之重,使爱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而愈见真挚美好。采芙蓉为什么要涉江,而不就近采摘呢?兰泽,是采摘芙蓉之地。诗歌凸出兰泽的芬芳,也就暗示了其他地方的芙蓉颇有不如,从中,似可感受到主人公在爱情上的专一和执着。采的目的——采的方式——采的结果——遗所思(纯洁美好)涉江(真挚深沉)所思在远道,遗之不得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的人是:男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女子所想(想象法)虚写“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漫浩浩”运用了叠词,音韵和谐,更突出道路的漫长和愁绪的浓重。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而”字既表达了情感的转折,又突出了从甜蜜相爱到痛苦分离的极大反差,把那种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能相见的黯然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连接“忧伤”和“终老”,就把 “忧伤”所跨越的时间的绵长感体现了出来。1.意境高洁、清幽。如用“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语营造意境。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漫浩浩”一词给人以路途绵延不尽的感觉,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3.通过某种生活情景来书写诗人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采之欲遗谁”自然引出对离人的思念。4.虚实结合。如“还顾望…漫浩浩”艺术特色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全诗的情感基调是闺怨。女子想象男子情状,见出女子深情;所思男子亦相思,并照应下文“同心”。曲笔对写通过描写在高洁优雅的意境中,抒情主人公不辞涉江之苦而采芙蓉,欲遗所思、遗之不得,故深情回望旧乡、以望代归,却又终究是归之不得的景象,表达了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也抒发了羁旅怀乡的思绪。主旨归纳作者是思妇还是游子?视角转换虚拟假托(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2)女子采莲是旧俗。(3)“芙蓉”谐音即“夫容”,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莲子”即“怜子”。(4)古代的折芳馈赠的传统说起: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5)《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想象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如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杜甫注: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妻儿安置在鄜州,次年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只身从鄜州奔灵武,投奔新帝而望有所作为,途中为安史叛军所虏,陷身长安。诗人身陷长安,心中牵挂鄜州妻子。秋天月夜,杜甫写下这首思亲力作。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上来写,让思念从远方飞来。诗以明月兴思情,明月共照而相思两地。月夜朦胧迷离与思情悠远绵长,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诗歌堪称绝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也更为浓烈。——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想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