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露宿(sù) 点缀(zuì) 默契(qì) 锋芒必露(bì)B.坚韧(yèn) 屏障(zhànɡ) 峭璧(bì) 直言不讳(huì)C.烦燥(zào) 卓越(zhuó) 剪裁(cái) 忍俊不禁(jìn)D.胆怯(qiè) 炽热(chì) 贰臣(èr) 劈波斩浪(zhǎn)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美丽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 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不仅能从中 文学精髓,还能了解时代变迁。A.不言而喻 滋养 磨难 汲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C.不言而喻 养育 磨难 吸收 D.脍炙人口 养育 沧桑 吸收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敬畏自然,我们以丰厚的素养积淀人生;②敬畏经典,我们以深刻的感悟滋润灵魂;③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屹立东方;④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拥抱未来……⑤通过心存敬畏,使智慧的品质得以升华。⑥心存敬畏,不能只是高谈阔论,而应该付诸实际行动。⑦心存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A.“丰厚”“拥抱”“品质”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B.句④中“我们”指代的内容是“敬畏科技”。C.“屹立东方”“高谈阔论”“更加高远”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心存”删掉。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B.在古代,“博士”不是学位,而是通晓史事的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专门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孙权劝学》中的“博士”是专掌经学讲授的官名。C.“我”满怀期待和兴奋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命令“我”背书。等背完书出发,看到期待已久的五猖会,“我”却已兴味索然。《五猖会》凸显了旧式家庭中家长与儿童心理的隔膜和对儿童的伤害。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最后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还描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残酷诈骗祥子的孙侦探,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带有剥削者的烙印最终又被旧社会吞噬的小福子等。(2)名著阅读(2分)名著中有许多你喜爱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常常令你感动。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简述其人生经历中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并写出由此给你带来的启发。备选人物:阿长 孙悟空 保尔5.古诗文默写(5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4)《望岳》中,“ , ”两句,表现了杜甫有朝一日登上泰山,俯视天下的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2分)【甲】登飞来峰 【乙】山行宋·王安石 唐·项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②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③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④。【注释】①枥(lì):同“栎”,落叶乔木,通称橡树。②日午:中午。③缲(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蚕丝。④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诗前两句极言塔之高峻,登上后,晨鸡报晓时分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写诗人登上飞来峰后的感想,表现了变法革新的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B.乙诗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颔联用“回峰影”“过鹿群”加以渲染,使奇峰倒影、群鹿竞奔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C.甲乙两诗内容都与山相关联,但表达的情感略有不同。甲诗中,诗人即景说理,表明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对前途充满信心。乙诗中,诗人“不惜相随”,流露出了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D.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都是双句押韵,甲诗都押“eng”韵,乙诗都押“en”韵。(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2分)【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节选自《木兰诗》)【乙】荀崧小女灌①,幼有奇节②。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兵弱粮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所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览处乞师;又替崧书,请南中郎周访救援,乃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⑤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书中,得未曾有。”(选自《晋书·列传·列女·荀灌》,有删改)【注释】①灌(ɡuàn):荀灌,荀崧之女。②奇节:很高的气节。③厉:通“励”,激励,勉励。④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⑤抚:周访长子周抚。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木兰当户织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B.昨夜见军帖 以纸帖之(《活板》)C.为杜曾所围 可以为师矣(《论语》)D.以十三龄之弱女 以我酌油知之(《卖炭翁》)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书中,得未曾有。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贼 闻 兵 至 散 走 灌 之 力 也10.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作战。甲文为什么对木兰军旅生涯和战争残酷的描写一笔带过?乙文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荀灌突围求援的战斗经过?(4分)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6分)【材料一】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评,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的内容。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要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以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此外,记忆、理解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点评、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材料二】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类教科书虽然也用文字书写,但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学物理、化学,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化学的专门事项。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不必在文字上过多地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中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应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应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运用、描写的方法等,我们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材料三】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能了解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要一下子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之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理解。当读书真正“会意”时,陶渊明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记了。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能真正体会书中的意蕴,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表明要掌握读书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的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地体会。(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阅读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可见,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B.一般科学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例如,韩愈的《画记》就应该偏重于“阅”。C.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陶渊明读书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记了。D.“不求甚解”的意思,一是读书要争取能真正体会书中的意蕴,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12.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13.下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目录”和“单元导读”节选,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精读”?(2分)目录:5.黄河颂 6.老山界 7.谁是最可爱的人 8.土地的誓言 9.木兰诗单元导读(节选):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本单,要在精读中涵泳品味,理解作品所歌咏的伟大精神,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挚情感。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10分)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⑤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⑥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节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14.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5.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好处是什么?(3分)16.请赏析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17.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第几人称?作用是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5分)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①有一年,夜里秋风劲吹,老郭家柿子树上的叶子尽落,只剩下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红灯笼。很快,有一只喜鹊登枝了,一口一口不停地啄食着柿子。家中的小儿子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别这么独,让它吃!”老郭看到,急忙阻拦。②小儿子大惑不解,老郭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一辈子最多就吃这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一种快乐。”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如果天下父母都把这个故事借用过来,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那么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④前些日子,我与两位朋友旅游。进入火车的软卧包厢时,四个铺位除了我们三个人外,还有一个空着。火车开动不久,一位朋友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得太累了,我们倒头便睡。⑤火车到嘉兴站,上来一位女士。悄悄开门,进来后见包厢里没亮灯,女士便借着走廊的灯光,轻手轻脚地放妥行李,整理床铺,关好门,然后慢慢爬上了自己的上铺。从进门一直到躺下,女士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而那时,也只是晚上8点多钟,火车里还播放着音乐。⑥一夜无话。早上6点,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女士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开始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旅客精心叠火车上被子的?只见女士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⑦女士下火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站。不管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就变得亲切起来,而不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了。⑧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你同意吗?(摘自《今晚报》,有删改)18.选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分)19.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悄悄开门,进来后见包厢里没亮灯,女士便借着走廊的灯光,轻手轻脚地放妥行李,整理床铺,关好门,然后慢慢爬上了自己的上铺。20.请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旅客精心叠火车上被子的?21.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⑧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22.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有教养的人,请列举生活中两件能体现教养的事。(2分)四、写作(40分)23.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1)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若有所得或若有所失地奋力前行。前行,你欣赏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景;前行,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前行,你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你刷新了人生的高度,你塑造了与众不同的自己。请以“前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密相依,才有阵阵林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繁花似锦,才有遍野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久聚首,才有波涛汹涌;一人不为众,只有千人万人相互帮助,才有生活幸福。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5分)1.(2分)D(A.缀:zhuì,必—毕;B.韧:rèn,璧—壁;C.禁:jīn,燥—躁)。2.(2分)B项。3.(2分)C项。4.(4分)(1)(2分)D项。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带有剥削者烙印最终又被旧社会吞噬的虎妞。(2)(2分)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简述人物经历的事1分,启发1分。示例一:选择阿长。感动的事:阿长毫不计较“我”对他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给“我”买来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经》。(1分)启发:不要计较他人的态度,为人要善良、仁慈,尽力帮助有需求的人。(1分)示例二:选择孙悟空。感动的事:孙悟空不怕被唐僧误解,强忍巨痛三次打死白骨精化身,最终消灭了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后,得知唐僧被黄袍怪抓走,生命堪忧,孙悟空不计恩怨,毅然回去制服黄袍怪,解救了唐僧。(1分)启发:做正确的事就不要怕艰难险阻,有顽强毅力,坚持不懈做到底。要重情重义,不计恩怨得失,救人于困苦危难之中。(1分)示例三:选择保尔。感动的事:尽管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保尔没有屈服于命运,在极端困难中开始文学创作,最终以写作的方式践行了生命的誓言。(1分)启发:无论遭遇到多大的挫折、磨难,都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1分)5.(5分)(1)化作春泥更护花。 (2)苔痕上阶绿。 (3)柳暗花明又一村。(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2分)6.(2分)D项。甲诗是七言绝句;乙诗不都押“en”韵。(二)(12分)7.(2分)D项。8.(4分)(1)(2分)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或:将军和战士们多年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许多人战死了,有些人胜利归来。(回答“将军身经百战幸存无几,壮士战斗十年胜利归来”,给1分)(2)(2分)像这样奇异的女子,在古今史书中寻找,都不曾有过。9.(2分)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断对1处得1分)10.(4分)因为甲文着重颂扬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品质,木兰军旅生涯和残酷战争的描写对表现主题作用不大,所以一笔带过了。(2分)乙文意在塑造荀灌“奇女子”的形象,对突围求援的战斗经过进行详细描写,有助于表现荀灌有胆有识、奋身而出、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品格。(2分)【参考译文】【乙】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很高的气节。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也没有了,想要向过去的朋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但没有突围求救的办法。荀灌当时十三岁,于是率领几十名勇士,晚上越城突围而出。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官兵,一边交战一边前进,得以进入了鲁阳山甩掉追兵。(荀灌)亲自到石览处请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写信,请求南中郎周访救援,并且与他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分散逃走,这是荀灌的功劳。当时的人赞叹说:“凭十三岁的弱小女子,能够独自挺身而出,突破重围寻求援助。像这样奇异的女子,在古今史书中寻找,都不曾有过。”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6分)11.(2分)B项。韩愈的《画记》应该偏重于“读”。12.(2分)读书目的不同,阅读内容也不相同;(1分)文本不同,阅读方法也不相同。(1分)或:不同的读书目的和文本,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抄写两个自然段的首句不给分)13.(2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列举材料一、材料二内容1分,“精读”原因1分)示例:材料一表明阅读文学作品要采取“热读”的方法,以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0.5分)材料二表明语言文字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0.5分)本单元所选的作品都表现了家国情怀,需要在精读中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主体思想,体会深挚情感。(0.5分)本单元的作品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都有独到之处,只有精读,才能领略各种写作方式的精妙,体会情境、情怀。(0.5分)(二)(10分)14.(2分)运用设问修辞方法,自问自答,激发读者的思考,(1分)突出强调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点明主旨,照应标题。(1分)15.(3分)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手法,(1分)先引述“有人”觉得志愿军战士“很平凡”、“很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和“丰富的感情”,再用一组排比句,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境界,(1分)前后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不平凡、不简单,是最可爱的人。(1分)16.(2分)运用“摔”“扑”“抱”“烧”一系列动词,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志愿军战士在子弹打光后仍战斗不止的情景,(1分)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1分)17.(3分)主要运用了第二人称,(1分)用“你”的口吻抒情、议论,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拉近了距离,并用连续的反问激发思考,(1分)突出强调了志愿军战士是可爱的人,表达了敬佩、赞颂之情。(1分)(三)(15分)18.(4分)①老郭阻拦儿子驱赶喜鹊,并教育了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老郭阻拦,并教育他。(2分)②一位女士进入火车包厢后轻手轻脚做事,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叠被子,抻枕头)。(2分)19.(3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女士悄悄开门,轻放行李,慢慢上铺等情形,(1分)充分表现出女士良好的教养,表达了赞美之情。(1分)20.(3分)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1分)从三个方面叙述经历,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并用疑问语气激发思考,突出强调了女士做法出乎意料之外,表达了对良好教养的赞扬。(2分)21.(3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2分)内容上:点明中心思想,表达了对有良好教养人的高度赞美,引人深思。(1分)22.(2分)(答案不唯一,能体现出良好教养即可)示例一:走狭窄道路时,两个人相遇,有教养的人会主动给对方让路。示例二:不小心撞倒了他人,有教养的人会马上扶起对方,并表示歉意。四、写作(40分)23.(略)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7.(3 分)9.(2 分)贼 闻 兵 至 散 走 灌 之 力 也10.(4 分)18.(4 分)12.(2 分)19.(3 分)13.(2 分)20.(3 分)14.(2 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 15.(3 分) 21.(3 分)语文答题卡姓名条 码 粘 贴 处准考证号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缺考标记/违纪标记: 有效填涂清楚。考生禁填!由监考老注 2.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 填16.(2 分)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 框内。 无效填涂 22.(2 分)意 3.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涂签字笔填涂。事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样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缺考标记:Q 违纪标 项 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例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记:W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 客观题1. 2.3. 4.(1)6. 7.11.第二部分 主观题4.(2)(2 分)5.(5 分))( ) , (1) (2)8.(4 分)(1)(2)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QQABAQYl5wiY0BRACQ76RQWcCgmQsIOSJSoGxRCeqAZKyQNABCA=}#}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第三部分 写作23.(40 分)▲400▲200▲800▲600▲975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QQABAQYl5wiY0BRACQ76RQWcCgmQsIOSJSoGxRCeqAZKyQNABCA=}#}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23 小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露宿.(sù) 点缀.(zuì) 默契.(qì) 锋芒必.露(bì)B.坚韧.(yèn) 屏障.(zhànɡ) 峭璧.(bì) 直言不讳.(huì)C.烦燥.(zào) 卓.越(zhuó) 剪裁.(cái) 忍俊不禁.(jìn)D.胆怯.(qiè) 炽.热(chì) 贰.臣(èr) 劈波斩.浪(zhǎn)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美丽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我们不仅能从中 文学精髓,还能了解时代变迁。A.不言而喻 滋养 磨难 汲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C.不言而喻 养育 磨难 吸收 D.脍炙人口 养育 沧桑 吸收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敬畏自然,我们以丰厚..的素养积淀人生;②敬畏经典,我们以深刻的感悟滋润灵魂;③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屹立东方;④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拥抱..未来……⑤通过心存敬畏,使智慧的品质..得以升华。⑥心存敬畏,不能只是高谈阔论,而应该付诸实际行动。⑦心存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A.“丰厚”“拥抱”“品质”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B.句④中“我们”指代的内容是“敬畏科技”。C.“屹立东方”“高谈阔论”“更加高远”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心存”删掉。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4 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B.在古代,“博士”不是学位,而是通晓史事的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专门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孙权劝学》中的“博士”是专掌经学讲授的官名。C.“我”满怀期待和兴奋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命令“我”背书。等背完书出发,看到期待已久的五猖会,“我”却已兴味索然。《五猖会》凸显了旧式家庭中家长与儿童心理的隔膜和对儿童的伤害。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最后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还描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残酷诈骗祥子的孙侦探,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带有剥削者的烙印最终又被旧社会吞噬的小福子等。(2)名著阅读(2 分)名著中有许多你喜爱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常常令你感动。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简述其人生经历中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并写出由此给你带来的启发。备选人物:阿长 孙悟空 保尔5.古诗文默写(5 分)(1)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4) 《望岳》中,“ , ”两句,表现了杜甫有朝一日登上泰山,俯视天下的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二、古诗文阅读(14 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6 题。(2 分)【甲】登飞来峰 【乙】山行宋·王安石 唐·项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②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③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④。【注释】①枥(lì):同“栎”,落叶乔木,通称橡树。②日午:中午。③缲(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蚕丝。④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甲诗前两句极言塔之高峻,登上后,晨鸡报晓时分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写诗人登上飞来峰后的感想,表现了变法革新的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B.乙诗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颔联用“回峰影”“过鹿群”加以渲染,使奇峰倒影、群鹿竞奔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C.甲乙两诗内容都与山相关联,但表达的情感略有不同。甲诗中,诗人即景说理,表明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对前途充满信心。乙诗中,诗人“不惜相随”,流露出了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D.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都是双句押韵,甲诗都押“eng”韵,乙诗都押“en”韵。(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7~10 题。(12 分)【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节选自《木兰诗》)【乙】荀崧小女灌①,幼有奇节②。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兵弱粮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所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览处乞师;又替崧书,请南中郎周访救援,乃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⑤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书中,得未曾有。”(选自《晋书·列传·列女·荀灌》,有删改)【注释】①灌(ɡuàn):荀灌,荀崧之女。②奇节:很高的气节。③厉:通“励”,激励,勉励。④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⑤抚:周访长子周抚。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木兰当.户织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B.昨夜见军帖. 以纸帖.之(《活板》)C.为.杜曾所围 可以为.师矣(《论语》)D.以.十三龄之弱女 以.我酌油知之(《卖炭翁》)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书中,得未曾有。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10.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作战。甲文为什么对木兰军旅生涯和战争残酷的描写一笔带过?乙文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荀灌突围求援的战斗经过?(4 分)三、现代文阅读(31 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1~13 题。(6 分)【材料一】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评,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的内容。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要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以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此外,记忆、理解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点评、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材料二】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类教科书虽然也用文字书写,但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学物理、化学,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化学的专门事项。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不必在文字上过多地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中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应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应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运用、描写的方法等,我们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材料三】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能了解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要一下子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之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理解。当读书真正“会意”时,陶渊明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记了。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能真正体会书中的意蕴,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表明要掌握读书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的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地体会。(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阅读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可见,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B.一般科学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类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例如,韩愈的《画记》就应该偏重于“阅”。C.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陶渊明读书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记了。D.“不求甚解”的意思,一是读书要争取能真正体会书中的意蕴,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12.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 分)13.下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目录”和“单元导读”节选,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精读”?(2 分)目录:5.黄河颂 6.老山界 7.谁是最可爱的人 8.土地的誓言 9.木兰诗单元导读(节选):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本单,要在精读中涵泳品味,理解作品所歌咏的伟大精神,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挚情感。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7 题。(10 分)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⑤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 32 架飞机、10 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 8 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 300 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⑥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节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14.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15.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好处是什么?(3 分)16.请赏析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的作用。(2 分)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17.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第几人称?作用是什么?(3 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8~22 题。(15 分)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①有一年,夜里秋风劲吹,老郭家柿子树上的叶子尽落,只剩下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红灯笼。很快,有一只喜鹊登枝了,一口一口不停地啄食着柿子。家中的小儿子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别这么独,让它吃!”老郭看到,急忙阻拦。②小儿子大惑不解,老郭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一辈子最多就吃这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一种快乐。”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如果天下父母都把这个故事借用过来,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那么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④前些日子,我与两位朋友旅游。进入火车的软卧包厢时,四个铺位除了我们三个人外,还有一个空着。火车开动不久,一位朋友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得太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⑤火车到嘉兴站,上来一位女士。悄悄开门,进来后见包厢里没亮灯,女士便借着走廊的灯光,轻手轻脚地放妥行李,整理床铺,关好门,然后慢慢爬上了自己的上铺。从进门一直到躺下,女士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而那时,也只是晚上 8 点多钟,火车里还播放着音乐。⑥一夜无话。早上 6 点,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女士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开始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旅客精心叠火车上被子的?只见女士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⑦女士下火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站。不管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就变得亲切起来,而不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了。⑧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你同意吗?(摘自《今晚报》,有删改)18.选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 分)19.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悄悄开门,进来后见包厢里没亮灯,女士便借着走廊的灯光,轻手轻脚地放妥行李,整理床铺,关好门,然后慢慢爬上了自己的上铺。20.请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旅客精心叠火车上被子的?21.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⑧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 分)22.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有教养的人,请列举生活中两件能体现教养的事。(2 分)四、写作(40 分)23.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1) 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若有所得或若有所失地奋力前行。前行,你欣赏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景;前行,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前行,你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你刷新了人生的高度,你塑造了与众不同的自己。请以“前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密相依,才有阵阵林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繁花似锦,才有遍野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久聚首,才有波涛汹涌;一人不为众,只有千人万人相互帮助,才有生活幸福。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语文期末试卷.docx 七年语文期末试卷答案.docx 七年语文答题卡.pdf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