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洛阳市 2024-2025 学年高一质量检测生 物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实现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提升,做到健康饮食、科学减肥。下列关于健康饮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肥胖可能由摄入脂肪过多引起,也可能由长期摄入糖超标引起
B.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过量摄入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C.素食主义者只要坚持增大食物的多样性,就可以达到膳食平衡
D.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的功能有较大差异,可能是其单体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
B.染色质、染色体的不同形态,分别适宜于分裂期和间期完成各自的功能
C.人类许多疾病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折叠错误有关,如囊性纤维化等
D.脱氧核糖核酸能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与其双螺旋结构有关
3.生长于NaCl浓度稳定在100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 ,但细胞质基质中 Na 浓度超过30 mmol/L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为避免细胞质基质中Na 浓度过高,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液泡中,细胞膜上的蛋白W也可将 Na 排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 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酵母菌时,不需要与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特定部位结合
B.Na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时,不需要与液泡膜上蛋白N的特定部位结合
C.酵母菌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 Na 时,蛋白W的空间构像发生改变后不能恢复
D.离子通道、蛋白N 和蛋白 W 都能转运 Na ,说明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不同、空间结构相同
4.磷酸肌酸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 分子中,合成ATP,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将细胞中的ATP 量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者对蛙的肌肉组织进行短暂电刺激,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肌肉组织用肌酸激酶阻断剂处理)肌肉收缩前后 ATP 和ADP 的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磷酸腺苷 对照组 实验组
收缩前 收缩后 收缩前 收缩后
ATP 1.30 1.30 1.30 0.75
ADP 0.60 0.60 0.60 0.95
A.对照组的肌肉细胞中没有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
B.实验组的肌肉细胞中消耗的ATP 与产生的 ATP 量相等
C.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可以维持ATP 含量的相对稳定
D.实验组结果显示只有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才能合成ATP
5.植物体内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将果胶降解为半乳糖醛酸,能促进果实的软化和成熟脱落。为探究该酶的特性,进行以下4组实验,条件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条件及产物 组 别 果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Ca 55℃ 半乳糖醛酸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注:“+”表示存在和量的多少,“-”表示无。①~③组在常温下实验。
A.①②③组实验中,自变量为离子的种类,因变量是半乳糖醛酸的量
B.①④组实验结果证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最适温度在25~55℃之间
C.该实验证明,为延缓果实成熟方便贮存可适当喷施Ca 制剂
D.该实验不能证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具有专一性
6.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H 转运和ATP 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是膜蛋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NADH可以来自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B. NADH分解释放的电子最终与O 和H 结合生成了H O
C.膜蛋白①既能主动转运 H ,又能催化 NADH 的氧化
D.膜蛋白②既是转运H 的载体,又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
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分裂中,中心粒的倍增和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同一时期
B.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多种类型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都不相同
C.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细胞走向坏死
D.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或端粒内侧DNA 序列受损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均需高倍镜下观察活细胞
②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混合后保温,用斐林试剂检测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③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清水并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染色体
④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时,因层析液有挥发性,需在通风好的条件下进行
⑤淡蓝色的双缩脲试剂可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吸附作用显示紫色
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⑦观察减数分裂时,可选用蝗虫的卵母细胞,因其体积大,易操作
⑧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减法原理”鉴定 DNA 是遗传物质
A.①②④⑦ B.②④⑥⑧ C.③④⑥⑦ D.④⑤⑦⑧
9.某学生重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取一粒黄色圆粒F 种子(YyRr),培养成植株,成熟后随机取4个豆荚,所得32粒豌豆种子表型计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性状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个数(粒) 25 20 12
A.32粒种子中有18粒黄色圆粒种子,2粒绿色皱粒种子
B.实验结果说明含 R 基因配子的活力低于含 r基因的配子
C.不同批次随机摘取4个豆荚,所得种子的表型比会有差别
D.该实验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表型比支持孟德尔分离冠律
10.二倍体植物形成2n异常配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中发生过染色体互换 B.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2n配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
11.在探究 RNA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谁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有科学家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乙组可知,仅有蛋白质外壳不能使烟草感染形成病斑
B.虽没有设置对照组,但可以得出R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丙组病斑较少,可能是裸露的RNA 在感染过程中易被酶所降解
D.对甲、丙、丁组病斑进行检测,可以得到新合成的子代TMV
12.已知某单基因遗传病在男性中发病率为1/10000,调查了一个患者家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仅根据该遗传家系图,无法判断具体的遗传方式
B.3号个体与一位杂合的女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1/2
C.若1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0000
D.若1号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6号为杂合子的概率34/101
13.下列关于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不同
B.转录时,RNA 聚合酶与一段DNA结合使DNA 双链解开
C.某些DNA 甲基化可通过抑制基因转录影响生物表型
D.核糖体与mRNA 的结合部位形成1个 tRNA结合位点
14.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致。人体内的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失酶①或酶②都会使人患白化病,而缺失酶③会使人患尿黑酸症
B.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由图可知,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其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需要酶②③④参与
D.给患儿使用无苯丙氨酸的奶粉,可减轻苯丙酮尿症的相关症状
15.普通小麦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杂种一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正常配子
B.杂种一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四倍体的拟二粒小麦
C.普通小麦与杂种二拥有共同的染色体,是同一物种
D.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涉及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16.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的
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1870年,桦尺蛾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 SS10%,Ss20%,ss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蛾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第2年s基因的频率约为77%
B.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第3年 ss基因型的频率约为11.5%
C.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桦尺蛾的体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分选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合成基因,经过 过程合成的mRNA 需通过 进入细胞质中;核糖体沿 mRNA移动的方向是 (填“3'→5'”或“5'→3'”)。
(2)蛋白质分选及转运过程中,通过形成囊泡运输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囊泡的定向运输依赖于 (填细胞结构)。
(3)图中,a是 ,内含多种水解酶;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 发挥作用。
(4)细胞器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细胞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18.(9分)植物的气孔由叶表皮上两个具有特定结构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大时气孔打开,反之关闭,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在光下,叶片上的气孔打开有利于通过蒸腾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 进行光合作用。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 中的化学能驱动暗反应的进行。已知红光可通过光合作用促进气孔开放,其原因是在红光照射下,保卫细胞 ,因而气孔打开。
(3)已知蓝光促进气孔开度增大不仅是通过光合作用还可作为一种信号促进保卫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 来实现。设计实验验证蓝光能作为信号分子使气孔打开,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19.(13分)我国育种学家尝试从大豆黄化叶突变体来分析叶绿体合成基因的作用机理,同时选育叶柄超短突变体优化植株的株型结构提高大豆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黄化叶性状的遗传分析:科研人员用纯合黄化叶突变体与正常绿叶植株杂交,F 均为正常绿叶,F 自交所得F 中绿叶、黄化叶植株分别为271株、89株。
①大豆黄化叶突变为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F 中所有绿叶植株随机受粉,则子代中黄化叶植株的比例为 。
②科研人员对绿叶基因G1与黄化叶基因 G2的mRNA 翻译区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如图。G2编码的多肽链长度为 个氨基酸。
(2)叶柄超短突变体的基因互作:科研人员发现两种纯合叶柄超短突变体 d1和 d2,两者杂交,F 均为叶柄正常,F 自交后统计F 表型及比例。
推测一:若F 中叶柄超短:叶柄正常 =7∶9,则d1和d2突变基因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F 中叶柄超短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推测二:若F 中叶柄超短:叶柄正常=1:1,则d1和d2突变基因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F 中叶柄超短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解释叶柄超短突变体植株能提高大豆产量的原因 。
20.(12分)生物体内DNA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与环境的关系,某科学家分析了猪和牛两种生物DNA 的碱基组成,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猪 牛
器官 肝 脾 胰 肺 肾 胃
1.43 1.43 1.42 1.29 1.29 1.30
(1)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 中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不同生物的A、T之和与G、C之和的比值不一致,这说明了每种生物DNA具有 。
(2)研究发现,某些生活在高温热泉中的细菌,其DNA 中 GC 含量显著高于常温下生活的生物,其可能原因是 。
(3)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提出DNA 复制的方式为 ,随后这一假说被其他科学家证实。在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信息的载体和表达产物以及为信息流动供能的物质分别是 。
(4)一个精原细胞(2n=20)被 P充分标记后,再置于 P 的培养基中先后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了8个精细胞(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与片段互换)。这8个精细胞中有 个细胞可能有放射性,每个精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条数可能是 条。
21.(8分)物种A(某种原始鼠类)进入甲、乙岛后,逐渐形成B和C两个物种(时期I),将甲岛上的B物种引入乙岛(时期Ⅱ)后,经过一定的时间B物种进化为D 物种(时期Ⅲ),最终演化出B、C、D三个物种,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 和 两大学说组成。
(2)与B物种相比,D物种发生了进化,判断理由是 。
(3)最终经过长期进化,A物种进化成了B、C、D三个物种,判断依据是 。
(4)研究发现,D物种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抵御天敌时存在较高合作能力,这种合作研究人员认为并不是协同进化,请说明理由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