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初 一 语 文 试 题 (
考 号
班 级
姓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阅卷人
得分
【卷首语】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
任务一:走近中华文化——感受文字之美
为检测近期语文学习成效,班级准备进行一次“字词句积累”闯关活动,同学们都想报名参加。现在,不妨做做下面的题,为本次活动热热身吧,相信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
1.根据拼音写词语。(5分)
爱,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有时她是一个动作——母亲忙里忙外,看到“我”无声的流泪,jīng huáng     地把“我”拉进她的怀里,这是疼惜的爱;有时她是一种信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战胜了对死亡的kǒng jù     ,自己壮烈牺牲,这是yì yì
  深远的爱;有时她是一种自勉一一作家朱自清gǎn kǎi     时光匆匆,无可wǎn huí     之时,更是提醒自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这是严于律己的爱。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急遽(suì) 徘徊(huái) 荒凉(huāng) 缥缈(miǎo)
B.汗涔涔(cén) 绊倒(bàn) 不禁(jīn) 咔嚓(chā)
C.蒸融(zhēng) 依偎(wēi) 消逝(shì) 处境(chù)
D.埋怨(mái) 泪潸潸(sān) 耽搁(gē) 蚁穴(xué)
3.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  )(2分)
A.迸射 责任 制度 司空见惯 B.嘹亮 送葬 哀思 见微知著
C.开辟 寄脱 坚硬 精兵减政 D.战壕 匍匐 恳切 一目了然
4.下列句子中成语、俗语或名言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僧人唐东杰布不是科班出身,他居然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B.小刚学习总是走马观花,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C.每当作文无话可写时,小王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
D.小明的书法已超过了老师,这真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我们反复的要求下,张爷爷给我们讲了过去战争年代的往事。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6.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B.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润物的细雨。(设问)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D.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夸张)
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________。
①黑暗的深渊 ②貌似善良的虚假 ③深恶痛绝的狡诈 ④犹豫之岸的彷徨
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8.赵孟頫的楷书圆润多姿,平正宽绰,有行书的笔意。下面哪个是他的作品?( )(2分)
A.《玄秘塔碑》 B.《三门记》
C.《千字文》 D.《颜勤礼碑》
9.给下面这些句子选择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2分)
A.直接表白 B.融情于景 C.融情于人物描写 D.融情于事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2)六年级毕业典礼上,小刚送给我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小红送给我一本有趣的课外书,老师送给我一本精美的纪念册。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盈眶。( )
(3)她内穿鲜红的羊毛套衫,外披一件奶黄的风衣;敞开的衣襟经春风一吹,飘然而起,真像一只展翅的蝴蝶。( )
(4)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道旁的花儿笑弯了腰、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 )
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十五夜望月》中,王建以“今夜月明人尽望,    ”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石灰吟》中,于谦以“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达了他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竹石》中,郑燮以“千磨万击还坚劲,    ”表达了他刚直不阿铮铮铁骨;《春夜喜雨》中,杜甫以“随风潜入夜, ”表达他面对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的喜悦之情。
(2)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字值千金”启发我们要下苦功夫读书;“    ,莫把无时当有时”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居安思危;“树欲静而风不止,    ”劝诫我们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朱自清感叹时间易逝,提醒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只有珍惜光阴,勤奋学习,才不会有“少壮不努力,    ”的悔恨。
任务二:品读中华文化——感受民族之魂
在期末读书会上,有同学分享了他最近阅读的诗文,请你帮他完成相关练习。
【古诗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1.《马诗》是唐代被尊称为“诗鬼”的诗人 写的,是一首 诗,诗人借咏叹马,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2分)
1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大漠沙如雪”运用比喻,“雪”字不仅从视觉上写出颜色,也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从侧面表现出月光的皎洁。
B.“燕山月似钩”同样运用比喻,“钩”即“吴钩”,表达出作者的报国之志。
C.“何当金络脑”一句,以“何当”领起问句,既含无限企盼,又寓无尽无奈。
D.“快走踏清秋”一句,“踏清秋”三字,声调低沉,寄寓诗人不被赏识的悲叹。
【古文阅读】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俄:一会儿,不久。②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13.解释下面加点实词的意思。(4分)
①及其日中如汤 汤: ②孔子不能决也 决:
③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执: ④但见事多矣 但:
14.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几项的是( )(2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B.所宝以百数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刀劈狼首
15.将甲乙两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遂依而截之:
16.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从“辩日”的角度考虑,我们明白了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B.甲文中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小孩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很令人敬佩。
C.乙文中“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从句式上看是个疑问句,表现出了老父的疑惑。
D.乙文中鲁国人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不仅毁了长竿,而且贻笑大方。
【名著阅读】
骑鹅旅行记
材料一【梗概】
主人公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经常欺负家中的动物。一天,他因捉弄一个小精灵而被施法变成了拇指大小的小人。与此同时,家中的一只雄鹅莫顿决定跟随一群野雁飞往北方。为了阻止莫顿离开,尼尔斯紧紧抓住它的脖子,结果被带上了天空,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在旅途中,尼尔斯和莫顿与野雁群结伴,飞越瑞典的各个地区,经历了无数冒险。他们遇到了各种动物和人类,尼尔斯也逐渐学会了关心他人,变得勇敢、善良和富有责任感。最终,他变回原来的大小,回到家中,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材料二:【片段】
尽管尼尔斯为自己解除了身上的魔法而兴高采烈,然而他觉得就此要同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分手却不免黯然神伤。他一屁股坐在沙滩上,双手捂紧了面孔。唉,再盯着他们看又有什么用呢?①
可是过了半晌,他又听得扑扑的翅膀扇动声。原来阿卡大婶舍不得尼尔斯,她又忍不住飞回来一次,再来看个究竟。这时候,尼尔斯一动不动地静坐着,她就敢飞得离他近一些。蓦地,那熟悉的身影使她豁然开朗,她终于认出他是谁。她高兴地向他飞了下来。
尼尔斯喜出望外地欢呼起来,他把老雁阿卡紧紧搂在怀里。②别的大雁也都围了上来,用喙在他身上摩来擦去,在他身边挤来挤去。
他们叫个不停,都在表达他们由衷的祝贺。他也不停地对他们说着话,感谢他们带着他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
于是尼尔斯站起身来,走到阿卡面前。他爱抚着她,还轻轻地拍拍她。在这以后,他又一只只抚摩和轻拍那些从最初就同他在一起的老雁,这就算告别了。
……
那群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他们飞得非常快,他们的翅膀挥动得强健有力。尼尔斯深情地目送着他们远去,心里无限惆怅,他多么希望能够再一次变成一个名叫“大拇指”的小人儿,再跟随着雁群飞过陆地和海洋,遨游四方。
材料三:【作品影响】
1.在瑞典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课外书,被誉为“瑞典的百科全书”。
2.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3.被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
17.依据材料一的梗概,用小标题概述尼尔斯的经历。(不超过10个字)(2分)
尼尔斯被施魔法→( ) →旅途中历经冒险→( )
18.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不仅可以体会到人物细腻的情感,还可以品味到人物的品格。认真阅读材料二,完成下面人物评价任务。(3分)
读文中划线句子①,我可以感受到尼尔斯        的情感;读文中划线句子②,我又可以感受到尼尔斯        的情感。从中,我可以感受到尼尔斯是个    的孩子。
19.下面有关名著相关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作品梗概时要把每个章节概括后的内容进行语言锤炼,使表达连贯,但不能自己补充内容。
B.尼尔斯希望能够再一次变成一个名叫“大拇指”的小人儿,是因为他在旅行中不仅收获了友情、知识,还收获了成长,他不想和他们分开。
C.《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夫。
D.我们在读名著之前要先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读时要边读边做读书笔记,读后可以和别人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①过去,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的思维方式,也有人觉得它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离我们十分遥远。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很多领域已经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比如网上购物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人脸识别门禁、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等等。
②人工智能按其智能程度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种形态。弱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例如我们叫它打招呼,它就会向我们挥手,哪怕存在危险,依然会挥手。强人工智能则能自己去推理问题,独立去解决问题。再以挥手为例,强人工智能会对“挥手”这个命令进行判断,如果上面有根电线,强人工智能知道一旦挥手自己就要完蛋,所以它就不挥手或者在安全的范围挥手。目前,我们距离强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材料二】①怎样让电脑认出一只猫?
②第一代人工智能的方法是告诉电脑一大堆的“如果”“那么”。如果身上有花纹,那么就是一只猫;如果身上有爪子,那么就是一只猫;如果有胡子,就是一只猫;如果会抽老鼠,就是一只猫……当所有条件都符合时,电脑就能认出猫来。
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你只要输入100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告诉电脑;这里面有猫,你去认吧!电脑就会根据所给的图片,自行归纳出猫的特征,并准确地认出猫来。给的图片越多,答案越准确。
【材料三】人工智能是21世纪引领世界未来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风向标,它渗透在各行各业中(如下图)。
20.阅读以上材料,选择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人工智能就是复制人的思维方式,它存在于科幻电影中。
B.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对指令进行判断推理。
C.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受人工智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少。
D.21世纪,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在各行各业中,行业渗透度呈上升趋势。
21.如果想让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医生准确地诊断病情,需要做的是 ( )(2分)
A.引进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 B.提供100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
C.输入大量的病例诊断资料 D.为电脑医生配一位有经验的助手
22.人工智能(AI)是当前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班级同学围绕着“人工智能与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场辩论。对这个话题,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述。(2分)
我认为要一定程度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
我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利大于弊。    
        。
【文学性文本阅读】
老店不老
①一家老店,一把剪刀,一个老人。
②他的腰上系着青蓝围裙,皮鞋擦得锃亮。那整齐的发丝如青草一样,排布头顶。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③不经意间,我被那墙上的红漆字吸引,红红的“理发”二字,没有招牌,就那样被写在墙上。干练,给人一种精神气。他们说这是老人写的。
④老人帮人理发时,总会时不时地冒出一句:“怎么样,这发型挺不错吧?”常来的顾客顾及他年纪大总会敷衍一句:“还行。”只有那叛逆期的少男少女会认认真真地和他较劲儿:“老师傅手艺确实不错,就是发型种类少了点。太老了,不新潮。”老人脸色一变,红一半,紫一半的。
(批注:老人此刻的心里可能会感到A )
⑤我担忧地望着老人,毕竟他年纪大了。
⑥几天后,当我再次经过这家店时,店门紧闭。那木牌上写着:“暂停营业”,果然,老人不干了。我失望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批注:暂停营业是因为B )
⑦风微微吹着,叶子在树梢悠悠地摆动。
⑧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我的头发越来越长。母亲望着镜子中头发凌乱的我,说“去找向师傅吧。他最近开门了。”我感到惊讶,原来他不是彻底关门哪!
⑨于是,晨起。路上行人稀稀落落,树上的鸟儿唱着动听的歌。
⑩我走进小店时,老人正在扫地。我准备找个椅子坐下来等老人时,却发现,屋内多了一张大沙发和几张旋转椅。那不远处的茶几上还搁着几袋茶叶和几袋瓜子,也许是供客人等候时喝的、吃的。老人扫完了地,围上围裙,从不远处的架子上找出一本书,递给我,面容和蔼地看着我:“你找找看,喜欢哪个?”那上面满满的都是发型,种类繁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向师傅,我还以为您不干了呢,原来拜师学艺去了呀!”我和他开起了玩笑。“哈哈!现在的孩子,了不得。以前啊,我呢,太沉浸于过去的荣誉,直到孩子们点醒我,我才意识到该去学习学习了。于是,我放了几个月假,去北京拜师学艺了。”说完,他摸摸头,朝我微微一笑。
原来,那段时间,他真是学艺去了。我顿时因为自己的误解,羞愧不已,涨红了脸。
我顶着一个崭新的发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小店。顾客陆陆续续走进小店,无不惊讶于店内的布置和发型的种类,也无不如我般满意地离开。老人望着一个个离去的背影,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仍旧是那老店,老店不老。
23.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贯穿全文,从文中找出适合的词语将下图补充完整。(3分)



24.将文中针对画线句的批注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A:   
B:   
25..有人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老店不老’,但实质上写的是老人不老。”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3分)
任务三:体会中华文化——书写精彩人生
26.按照习作提示和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着迷”是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着迷的人,也有许多让我们着迷的物,甚至一种行为,一门学科……请以“_____ 令我着迷”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作文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600
700
8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