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中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位于瑞典北部的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冬季漫长,每年会吸引较多游客前往体验滑雪、坐雪橇等项目。下图为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在瑞典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瑞典位于(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南半球 ④北半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阿比斯库国家公园冬季漫长,是因为该地( )A.海拔低 B.河湖多 C.距海近 D.纬度高3.下列月份中,最不适宜前往阿比斯库国家公园体验滑雪、坐雪橇等项目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成为重要的花卉出口国。我国云南省滇中地区四季如春,被视为种植鲜花的天赐宝地,其中斗南镇还是重要的鲜花集散中心。左图为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右图为云南省滇中地区斗南镇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花卉主要出口国多数位于(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5.我国云南省滇中地区适宜鲜花种植的自然条件有( )A.气候炎热 B.光照充足 C.昼夜温差小 D.气温年较差大6.斗南镇将鲜花销往世界的必要条件是( )A.内河航运便利 B.城镇规模扩大 C.直播带货普及 D.冷链物流发达“水北为阳(河流等水体的北面为阳)”是我国古代郡县命名的重要依据。公元606年,汉阳县(今武汉市汉阳区)因此而得名。“汉阳”之名沿用至今,且城址基本没有变迁。下图为现今武汉市汉阳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公元606年,汉阳的得名是由于该地位于( )A.汉水以北 B.汉水以南 C.长江以北 D.长江以南8.据材料推测,汉阳得名至今,其周边河道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A.汉水改道至汉阳以北 B.汉水改道至汉阳以南 C.长江改道至汉阳以北 D.长江改道至汉阳以南长江流域拥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青藏地区的藏羌文化、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楚湘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等,共同形成了璀璨夺目的长江文化。下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我国(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0.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受大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相应的耕作文化。在长江流域耕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11.长江流域内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流域(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C.热量充足,植被多样 D.地形复杂,沟通受阻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建设中,中国团队提出并实施了软岩筑坝等多项创新方案,并帮助水电站工程区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至2024年6月,该水电站安全运行两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我国在卡洛特水电站建设中发挥的最主要优势是( )A.技术水平高 B.劳动力充足 C.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13.卡洛特水电站的运行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供清洁能源 ②增加河流下游含沙量 ③创造就业机会 ④减少旱涝灾害的频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于1935年1-3月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杰出的运动战。在短短3个月内,中央红军纵横往返于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穿插迂回于赤水河两岸……最后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密集围堵,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下图为赤水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中央红军四次渡过的赤水河河段总体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15.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可利用的自然条件有( )A.广袤的沙漠 B.缺氧的环境 C.复杂的地形 D.炎热的天气光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中国企业已分别在摩洛哥和南非承建塔式光热电站,为缓解非洲电力紧缺作出贡献。下图为摩洛哥和南非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摩洛哥和南非建设光热电站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 )A.风力大 B.气温高 C.沙尘多 D.光照足17.与南非光热电站相比,摩洛哥光热电站受地震威胁更大,主要原因是摩洛哥地处( )A.海陆交界地带 B.欧洲和非洲交界处 C.板块交界地带 D.中、低纬度交界处2023年11月9日,沿着山西省西部和南部黄河沿岸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全线贯通。下图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所在省份的简称是( )A.川 B.晋 C.新 D.贵19.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 B. C. D.20.除促进旅游业发展外,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还可直接( )A.带动沿线特产外销 B.改善沿途大气质量 C.提高黄河航运能力 D.减少黄河生态破坏2024年6月5日,深圳D企业宣布在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南坡6000米海拔处,首次成功进行了无人机载重15千克的物资运输测试。本次测试创造了民用无人机最高海拔运输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无人机在珠峰高海拔地区进行载重运输,需克服的困难可能是( )A.森林茂密 B.大风频发 C.冻土广布 D.河流众多22.与直升机相比,无人机进行高海拔物资运输( )A.运输量更大 B.起降要求更高 C.灵活性更强 D.不受天气影响23.本次测试成功,意味着在珠峰高海拔地区可利用无人机助力( )①科学考察 ②环境保护 ③应急救援 ④人员输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截至2024年4月30日,深圳累计建成的新能源汽车超充站(超级充电站)达362座,已超过加油站数量。在超充站给汽车充电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预计2024年底,深圳将累计建设1000座超充站,成为领先全球的“超充之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深圳打造“超充之城”有利于( )A.提高车辆行驶速度 B.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C.减少居民出行频次 D.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5.为了方便市民给爱车充电,可采取的措施是( )A.高度集中布局充电站 B.提供超充站一键定位服务C.增加新能源汽车供应 D.增加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二、解答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南极磷虾是海洋生物学家和极地生态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发高度关注。对此,有同学提出疑问:“小小磷虾,为何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成立了探究小组进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探究小组了解了南极磷虾的生活习性,并发现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能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南极磷虾的生活习性◇冬季生活在海冰底部的缝隙中; ◇每天多次摄食生长在海冰底部的、含有机碳的微型藻类; ◇每天多次排出含碳量很高的粪便。(1)请你将探究小组绘制的南极磷虾“固碳”过程图补充完整。① ② ③探究小组还发现,南极磷虾集中分布在大西洋扇区,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类捕捞和海冰面积变化使该海域磷虾数量明显减少。下图为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冰范围分布图。(2)请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西洋扇区海冰面积的总体变化,并帮助探究小组分析这种变化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的原因。磷虾虽小,但由于数量巨大,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小组了解到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并通过查找资料绘制了南极部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示意图(下图)。(3)请你根据探究小组提供的资料,指出南极磷虾大量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南极磷虾因其数量巨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认为是人类未来的“粮食”,因而吸引多国集中在大西洋扇区进行捕捞。对于“是否应该将南极磷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探究小组成员持有不同观点。(4)是否应该将南极磷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请你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北省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生产方式以及在农业景观、生态和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显著特点,于202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县地处山区,干旱少雨,石多土薄,土壤贫瘠,旱涝多发。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用山石垒起梯田田埂,创造了这一独特的石堰梯田系统。近年来,涉县利用石堰梯田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左图为涉县石堰梯田景观图,右图为涉县石堰梯田田块结构示意图。 (1)据图,指出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田块结构的特点。(2)简述石堰梯田对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作用。(3)请为涉县利用石堰梯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参考答案1.B 2.D 3.C4.A 5.B 6.D7.A 8.A9.B 10.C 11.D12.A 13.C14.B 15.C16.D 17.C18.B 19.D 20.A21.B 22.C 23.A24.D 25.B26.(1) 大气 藻类 磷虾(2)海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原因:海冰面积减少,导致磷虾栖息地范围变小;海冰减少影响藻类生长,使磷虾食物来源减少,最终导致其数量减少。(3)南极食物来源减少,导致生物数量下降;破坏南极地区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变暖。(4)开发:磷虾数量大、繁殖能力强,可为人类提供食物,缓解全球食物短缺的问题。不开发: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过渡捕捞导致磷虾数量较少,破坏生态平衡。27.(1)①田块边缘用石堰垒砌;②田块内有农作物种植;③田块上方种植花椒树;④田块底部有石块铺垫。(2)①石堰可以阻挡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②平整土地,利于耕作和灌溉;③石堰和梯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3)①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生产绿色农产品;②利用石堰梯田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③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④加强对石堰梯田的保护和修缮,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