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中册、下册。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16日和23日举行三次全体大会,毛泽东分别在5月2日和5月23日的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会后,毛泽东的两次讲话被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正式发表。《讲话》的主要论述与基本精神,给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新方向,也提供了文艺创造的新动力。1942年之后,延安和各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和文艺激情,到群众中去生活和学习,到斗争中去工作和创作。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以秧歌剧、活报剧为代表的群众文艺运动应运而生,以歌剧《白毛女》、小说《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等为代表的新的文艺创作如雨后春笋,反映新时代的生活,表现新的主题与人物,成为文艺活动的新走向与新时尚,由此开创出了中国现代文艺史上光辉而灿烂的全新局面。今天的文艺工作与过去延安时期的已经完全不同,我们走进了新世纪、新时代,面对着新的形势,承担着新的任务,但毛泽东的《讲话》里的重要论述与基本要义仍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与继承,延安时期的文艺精神仍需要我们努力发扬与光大。习近平总书记继承毛泽东《讲话》中文艺“为着人民大众”的思想精髓,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得“高扬人民性的文艺道路”更为明确、更加突出。我们在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从《讲话》有关文艺的“大众化”、向着人民大众的“普及”与“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的精辟论述中,汲取重要的思想元素,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在深入时代生活、扎根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更新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努力创作以人民为主角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和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为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为涵养人民的精神世界,以及推动文艺的繁荣和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作出自己更新更大的贡献。(摘编自白烨《文艺的“大众化”与向着人民的“普及”——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前的文艺作品是“流”不是“源”,人民生活才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B. 文学家艺术家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避免成为空头文学家或者空头艺术家。C.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以秧歌剧、活报剧为代表的新的文艺运动大量出现。D. 《讲话》给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开创了中国现代文艺新局面。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可以继承和借鉴古人的或者外国人的文艺作品,但是要注意鉴别和排除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B. 人类社会生活比文艺作品更生动丰富,人民却更倾向于文艺作品,是因其更能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斗争。C. 如今的文艺工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延安时期的文艺精神,我们要有所选择地发扬与光大。D.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涵养人民精神世界、推动文艺繁荣和文化强国建设作贡献。3. 根据材料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团结就是力量……”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由牧虹和卢肃创作于1943年,是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幕终曲。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文艺工作者要 ① ,为人民群众服务。牧虹和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响应号召,组织小分队深入农村。火热的生活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他们一边忙于宣传工作,一边 ② 。为了反映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日寇侵略的场景,牧虹和卢肃执笔创作了一部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并在排练过程中为该剧增加了一个幕终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由此诞生。这首歌歌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有力,不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民群众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 ③ ,而且在时代变迁中也历久弥新,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4. 材料一在论证过程中,语言表达极有力度。请从用词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当代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差不多先生传胡适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是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是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是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是很细密。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就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没一会儿工夫,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了个死后的法号,叫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把他当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文本二:端午节(节选)鲁迅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似的;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踞在他脑里了。他最初说的是“都一样”,后来大约觉得欠稳当了,便改为“差不多”,一直使用到现在。他自从发现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安慰。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的,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又如看见兵士打车夫,在先也要愤愤的,但现在也就转念道,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便再也不放在心上了。他这样想着的时候,有时也疑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和恶社会奋斗的勇气,所以瞒心昧己地故意造出来一条逃路,很近于“无是非之心”,远不如改正了好。然而这意见,总反而在他脑里生长起来。他最初将这“差不多说”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其时大概是提起关于历史上的事情来,于是说到“古今人不相远”,说到各色人等的“性相近”,终于牵扯到学生和官僚身上,大发其议论道:“现在社会上时髦的都通行骂官僚,而学生骂得尤厉害。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就是平民变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或者是以为这话对;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而其实却是都错误。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虽说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种安分的空论。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总长冤他有神经病,只要地位还不至于动摇,他决不开一开口;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直到听得同僚过分地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红糖白糖差不多”“陕西山西差不多”等“差不多”观念涉及的多是小事,说明这一观念不会造成严重后果。B. 方玄绰认为学生出身的官僚和老官僚其实“差不多”,这一观点揭示了青年运动缺乏持久性的根本原因。C. “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解释了听讲者以为他在自我辩解的原因,也揭示出方玄绰双重身份的尴尬处境。D. 文本一以“懒人国”结尾,文本二以方玄绰“释然了”收束上文,均表达了作者对国民性改造的悲观态度。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采用寓言体,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以虚构人物映射现实,通过荒诞情节寄寓社会批判。B. 文本二在叙事中穿插方玄绰的心理描写,如疑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体现其思想上的矛盾性。C. 两则文本均围绕“差不多”观念展开,语言风格上都充满讽刺意味,初读使人发笑,细品则令人沉思。D. 文本一中大家的“称赞”和文本二中听讲者的反应所起作用相同,都衬托出主人公非凡的影响力。8. 两则文本中“差不多”的具体内涵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 阿Q、差不多先生、方玄绰均是作家笔下剖析“国民性”的典型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者的身份定位和象征意义。(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孟知祥为中门使,崇韬为副使。中门之职参管机要,先时,吴珙、张虔厚等皆以中门使相继获罪。知祥惧,求外任,庄宗曰:“公欲避事,当举可代公者。”知祥乃荐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光二年,崇韬累表自陈,请依唐旧制,还枢密使于内臣①,优诏不允。崇韬又曰:“臣从陛下军朝城,定计破梁,陛下抚臣背而约曰:‘事了,与卿一镇。’今天下一家,俊贤并进,臣惫矣,愿乞身如约。”庄宗召崇韬谓曰:“朝城之约,许卿一镇,不许卿去。欲舍朕,安之乎?”崇韬因建天下利害二十五事,施行之。李嗣源为成德军节度使,徙崇韬忠武。崇韬因自陈权位已极,言甚恳至。庄宗曰:“岂可朕居天下之尊,使卿无尺寸之地?”崇韬辞不已,遂罢其命,仍为侍中、枢密使。(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材料二:后唐郭崇韬,为枢密使、中书令。同光二年二月,上表陈情曰:臣闻底力辞封者,贞臣之至节;慢官速戾者,有国之常刑。其或任重才轻,智小谋大,纵君恩念旧,不贻覆餗②之讥;倘官业无章,何显陟明之道?臣本辕牙小校樗朽凡姿在公虽历于年深临事莫闻于日益。顷者皇帝陛下雄图方运,阳德初潜,爰将整于规绳,乃俾司于机务。此际臣亦内循短浅,累具退陈,而陛下天眷不回,国权坚付,在一时而难违重命,许五年而别选通人。迩来虽昧经纶,强施勤拙,至于戡夷巨孽,赞绍鸿基,雪三百年社稷深冤,立十九叶宗祊大事,皆谋从圣虑,断在宸衷,兼列校之同心,非微臣之独计。况今名升台辅,任处枢衡,珥貂冕于朝端,统龙旌于阊外,恩荣有进,功德无称,终忧即鹿之嫌,宁抑悬貆之刺③?今则陛下功全报本,礼极配天,衣冠尽列于明廷,名器宜推于硕德。况臣才谟素寡,齿发渐衰,以有限之精神,当无穷之事务,必须下倾肝血,上告天聪,冀劳逸之稍均,庶初终之可保。伏望陛下念臣不逮,察臣繇衷,其枢密使比列亲班,实为要执,即复本朝规制,宜选内官掌临,一则使权职有分,一则免心力俱耗。辄兹倾沥,非敢暗欺,干犯冕旒,伏增陨越。(节选自《册府元龟·卷三百三十一》)【注】①“枢密使”为五代时期掌管军政的要职,唐后期多由宦官担任,五代时逐渐由士人兼任。②“覆餗”出自《周易》,比喻能力不足而坏事。③“即鹿”“悬貆”均典出《诗经》,前者指做事无准备,后者指无功受禄。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本辕牙A小校B樗朽C凡姿D在公虽历E于年深F临事G莫闻于H日益。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表被动,与“慈父见背”(《陈情表》)的“见”字用法不同。B. 徙,表示贬职,与“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迁”在官职变动上的意义相同。C. 速,招致,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的“速”意义相同。D. 当,掌管,主持,与“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的“当”意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崇韬聪慧机敏,他被孟知祥推荐为中门使,得到时为晋王的庄宗的信任,后来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枢密使。B. 郭崇韬先后多次上表请辞,均未获得批准。他还以朝城之约为由想退职,庄宗虽答应给他一镇,却不许他离开。C. 材料二中郭崇韬以“贞臣之至节”“有国之常刑”为引子,强调臣子应有的操守,自然地引出下文自己的辞官请求。D. 材料二郭崇韬的奏表中,他将戡平强敌、继承大业等功劳都归于庄宗圣明和将领同心,而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功劳。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崇韬辞不已,遂罢其命,仍为侍中、枢密使。(2)必须下倾肝血,上告天聪,冀劳逸之稍均,庶初终之可保。14. 材料二中郭崇韬的奏表与李密《陈情表》均为表示推辞之意的陈情表,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二者在推辞理由上的异同。(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王质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开头三句描绘了隆中黄昏时的景象,营造出苍凉、萧瑟的氛围,为下文写诸葛亮作铺垫。B. 词人借徐庶、庞统两位历史人物强调伯乐对英雄的关键作用,突出诸葛亮怀才不遇的无奈。C. “转尽”极言北伐的艰辛,“无路”直陈功业难成的无助,这两句道出诸葛亮“出师未捷”的宿命。D. 全词化用诸葛亮生平典故与历史事件,以叙事为主,间杂议论,既精简笔墨又深化了主题。16. 结尾“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三句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分析。(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导游小张借用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向来游玩的游客介绍杭州人口的繁多,用“_______”形容钱塘江潮水的壮观。(2)赵老师给外国留学生讲古文,讲到《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_______,_______”两句时,用“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进行解释,学生们立刻领会了其含义。(3)古诗文中常以各种鸟为意象,喻指夫妻、母子、盟友等关系,如“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全球每3秒就有一人确诊。面对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近期,一项来自西班牙的研究为中年人带来了希望: ,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与β脑研究中心的团队,针对平均年龄超过60多岁的高风险人群进行了长达4年的追踪。通过参与者问卷报告运动习惯,并接受扫描以检测脑部关键指标。关键指标主要有两种:一是β淀粉样蛋白(Aβ),它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Aβ蛋白异常堆积会形成斑块,破坏脑细胞;二是大脑皮质厚度,皮质变薄与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下降直接相关。研究将受试者分为5组:长期久坐组(几乎不运动)、持续不达标组(运动量始终不足)、坚持运动组(始终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中途放弃组(原本运动,后来停止)、后来居上组(从中年开始增加运动量)。结果发现,长期久坐组的大脑皮质厚度最低,Aβ蛋白堆积最多,痴呆风险评分最高。后来居上组和坚持运动组的Aβ负担显著更低,且运动越多,效果越明显。研究表明,久坐不动的人群,大脑老化速度比运动达标者快约1.5倍!运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运动能促进大脑“净化”。通过加快血液循环和脑脊液流动,运动帮助清除Aβ蛋白和tau蛋白这些“大脑垃圾”,减少它们在脑中的堆积。同时,运动能增厚大脑皮质。海马体作为记忆中枢,在有氧运动的刺激下会产生新的神经元,使大脑皮质增厚。这意味着即使出现病理变化,认知功能也能保持更长时间。此外,运动还具有抗炎和调节代谢的作用。慢性炎症和代谢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诱因,规律运动能有效改善这些状况,为大脑提供双重保护。18. 文中有四处使用了引号,用法与其他三处不同一项是( )A. “记忆的橡皮擦” B. “罪魁祸首” C. “净化” D. “大脑垃圾”19.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强身健体,以及减少大脑中有害蛋白的堆积,中年时期要坚持运动B. 中年时期坚持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减少大脑中有害蛋白的堆积C. 中年时期坚持运动,不仅能减少大脑中有害蛋白的堆积,还能强身健体D. 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减少大脑中有害蛋白的堆积的方式是,坚持运动20. 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请从上面的语段中提炼四个关键词。22. 如果你想劝说一个中年长辈(叔叔或者阿姨)坚持运动,请结合材料第三段进行劝说,让长辈更易接受你的运动建议,要求使用一个双重否定句,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80个字。三、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Ⅱ中的两篇文章均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时光流转百年,这些文学形象所批判的现象如今似乎依然存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中册、下册。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C 2. D3. ①. 到群众中去 ②. 从事文艺创作 ③. 走向团结和斗争4. ①大量使用绝对化的限定性词汇。文中大量使用“都是”“则是”“只能有”“此外不能有”“决不”“必须”等表示绝对判断的词语,这些词语斩钉截铁,不留任何商榷余地,极大地强化了论点的不容置疑。②精准运用具有鲜明褒贬色彩的评价性词汇。文中使用强烈的褒义词赞美人民生活,如“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用尖锐的贬义词批判错误观点和做法,如“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教条主义”,鲜明的褒贬对比,极大地增强了论证的导向性。5. ①深入人民生活,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并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的优秀文艺遗产。②将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使作品更具普遍性,能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③传承和发扬延安文艺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以人民为主角、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和时代经典。(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C 7. D8. (1)同:两则文本中的“差不多”均指对事物不求精确、敷衍了事的态度,均体现对差异的漠视。(2)异:文本一的“差不多”主要侧重行为层面的马虎,是一种习惯性惰性;文本二的“差不多”主要侧重思想层面的诡辩,是自我欺骗的精神工具。9. ①阿Q:底层农民形象,文化水平低,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麻痹,象征封建压迫下国民的愚昧麻木、自欺欺人。②差不多先生:普通市民形象,是抽象化的“国民符号”,代表马虎敷衍的生活态度,讽刺国人缺乏科学精神与严谨态度。③方玄绰:小知识分子形象,空谈不满却妥协苟活,影射知识分子软弱性与“自私”劣根性。(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BDF11. B 12. D13. (1)郭崇韬不停地推辞,于是(朝廷)取消了调任他的命令,(他)仍然担任侍中、枢密使。(2)(我)必须在下竭尽心血,向上恳请陛下明察,希望能稍微均衡一下劳累与安逸,或许可以保全始终。14. 同:二者均以自身状况作为推辞理由。异:郭崇韬以自己恩荣过盛而功德无称,恐遭非议,应恢复本朝规制为由;李密则侧重于陈述家庭责任,以尽孝为核心诉求。(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B 16.①收束全词,以千年后的场景作结,使词的时空跨度增大、历史感深邃,余韵悠长。②运用想象的手法,设想后人在成都(锦城)凭吊武侯祠时,与同样忧国忧民的杜甫(草堂翁)灵魂相遇,强化古今英雄的精神共鸣。③通过古今英雄的跨时空“相吊”,深化了词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及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参差十万人家 ②. 怒涛卷霜雪 ③. 满招损 ④. 谦得益 ⑤.孔雀东南飞 ⑥. 五里一徘徊(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22题答案】【答案】18. C 19. B20. 修改后: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与β脑研究中心的团队,针对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高风险人群进行了长达4年的追踪。参与者通过问卷报告运动习惯,并接受扫描以检测脑部关键指标。21. ①阿尔茨海默病 ②中年人 ③脑部关键指标 ④运动干预22. (示例)叔叔/阿姨,您可别小看运动的作用,多项研究都表明,长期久坐让大脑老化更快,还增加痴呆风险。为了咱们的大脑健康,可不能不行动起来呀!三、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