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4张PPT)统编版2024 七年级语文上册《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修订教材的必要性和依据,强调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修订,教材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日前,教育部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通知表示,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前 言目 录第一部分《语文新教材(2024统编版)》目录结构比对第二部分《语文新教材(2024统编版)》各章节具体分析第三部分《语文新教材(2024统编版)》各章节教学安排第四部分《语文新教材(2024统编版)》整体重要变化第五部分《语文新教材(2024统编版)》变化要点解读第一部分目录结构比对01《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单 元 内 容调 整第一单元 1.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次北固山下》【互换位置】2.写作由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调整为】“热爱写作,学会观察”3.【新增】“阅读综合实践”第二单元 1.“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调整为】“专题学习活动”2.【新增】“阅读综合实践”第三单元 1.【新增】第10课 《往事依依》于漪2.【删除】原有的“写人要抓住特点”【新增】“如何突出中心”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调整为】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4.【新增】“阅读综合实践”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单 元 内容调整第四单元 1.【删除】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新增】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原8上第7课)2.【删除】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新增】第15*课 《梅岭三章》原9下第2课)3.“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调整为】“专题学习活动”4.【新增】“阅读综合实践”第五单元 1.单元整体【调整为】活动探究单元2.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3.【新增】第18课 我的白鸽/陈忠实4.【删除】第17*课《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新增】第19课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原8下第7课)5.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6.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7.【删除】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单 元 内容调整第六单元 1.【新增】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2017年教改前7上语文选过)2.【删除】《天上的街市》郭沫若3.【删除】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4.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调整为】“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4.【新增】“阅读综合实践”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一单元中,课文顺序没有改变,依然是《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但需注意的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次北固山下》的位置进行了互换。写作部分的题目由“热爱生活,学会观察”调整为“学会观察”。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二单元包含《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散步》(莫怀戚)、*《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调整为】“专题学习活动”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三单元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往事依依/于漪”(新增,旧版7上苏教语文学过)、《*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论语》十二章。写作训练变更为“如何突出中心”。整本书阅读改为《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课外古诗词诵读包括《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四单元收录了《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回忆我的母亲》(朱德)(该篇原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梅岭三章》(陈毅)(原九年级下册的课文)、《诫子书》(诸葛亮)。写作要求是“思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调整为】“专题学习活动”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五单元变更为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是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对应课文为《猫》(郑振铎)、《我的白鸽》(陈忠实)、《大雁归来》(利奥波德,原八年级下册第7课)、《狼》(蒲松龄);任务二是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任务三是记述与动物的相处。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六单元包含《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女娲造人》(袁珂)、《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写作主题是“发挥联想和想象”。整本书阅读为《西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有《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第二部分整体重要变化02《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2024 年秋季七年级语文教材有以下一些变化:一、简化删繁就简。简化也本应是“修订”的一个重要策略。简化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完善。针对教材在以往实施过程中的经历与经验,简化一些复杂化了的、过量化了的、不很重要的教材内容,是完全有必要的。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简化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将原来课后训练“思考与探究”与“积累与拓展”合并为“思考·探究·积累”。这样可以训练就可更为集中一些。2.将原来的“名著导读”中“精彩选篇”与“自主阅读推荐”删去了。这也许是因为“精彩选篇”是一种多余的安排,“自主阅读推荐”一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二来也许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读”。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原来的“名著导读”版块改为了“整本书阅读”,删去了《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猎人笔记》《镜花缘》等作品。七年级语文上册两个整本书阅读篇目为《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和《西游记》。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3.将原来第六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删去。在原来的七上中,第1-3单元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板块,第4-6单元安排了两个综合性学习板块。现在,在第4-6单元删去一个综合性学习,这样,期中前后各有一个专题学习活动,在量上更为合适。4.因为新修订的第五单元采取了学习任务群的编排,有了写作的内容,于是就不再安排写作训练了,所以,原来的“如何突出中心”就调到了第三单元,删去了原来第三单元写作单元训练的“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二、优化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属于常规性的大大小小的优化修改是比较多的。这样的优化修订,其实是每一学年、每一版本都会做的。大到课文篇目调换,小到一个注释词语的修改等。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比如:部分单元导语的修改;部分课文替换性的修改;部分课后“思考·探究·积累”训练题的修改;部分自读课文旁注的修改;知识短文所列举的例子的修改;课文的插图的修改;作文训练主题优化的修改,如将第一单元原来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修改为“热爱写作,热爱观察”;第三单元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安排中,将“交友之道”改为“探讨交友之道”。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这样作为学习任务的表述就更准确了,还有将“向朋友展示自我”改为“展示个人风采”,以与前一个标题更和谐,再有就是增加了一个活动项目“同气相求,广寻良友”,让活动更为充分,等等等等。这些修改,即使不是因为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很正常的。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三、新课标化如果说,前面提及的简化与优化的修改大体上属于常态化修订,也就是俗语中的“手续事”的话,那么,就当下而言,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应该是“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中的“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这个关键词了。这才是我们研究新教材变化特点的重中之重,或者说,就是要看看新修订的教材,哪些是具有“新课标化”的修订。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新修订的七上语文教材“新课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名著阅读”改为“整本书阅读”。这个修订主要是为了与课程标准的概念表述一致起来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是“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体现,是“新课标化”的表现。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二是增加“阅读综合实践”内容。新修订的七上语文教材,除第五单元明显地以学习任务群编排之外,另五个单元每单元都增设了“阅读综合实践”。这是“新课标化”的修订。新课标提出要倡导大单元教学,要实施学习任务群,要有情境设置,要有任务驱动等,那么,作为上联课标、下联课堂的教材如何落实课标的这些精神从而为一线教学搭建通道呢?新教材创造性地在每个单元后编制了“阅读综合实践”,这是从教材层面促进一线课堂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凭借。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三是将第五单元编制成以学习任务群为特征的“活动·探究”单元。这种编制方式我们并不陌生,在前一版的教材中见过用过,即原来八上第一单元“学习新闻”,八下第五单元“学习演讲”,九上第一单元“学习诗歌”,九下第五单元“学习戏剧”。第三部分变化要点解读03《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一、教材选文变化情况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的选文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增的选文涵盖了不同的文体和主题,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于漪的《往事依依》通过回忆作者的学生时代,展现了文学对人生的深远影响;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深情地描绘了母亲的勤劳与善良,传递了浓厚的亲情和感恩之情;陈毅的《梅岭三章》则彰显了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些新选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同时,一些经典选文的保留和调整,也使得教材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二、教材写作要求变化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在写作要求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从之前的“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到“如何突出中心”,再到“思路要清晰”等要求的转变,可以看出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例如,在“思路要清晰”这一要求中,强调学生要读透文题,审清题目要求,关注“题眼”和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和要求。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同时,明确中心,果断取舍材料,只有确定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立重点,安排详略。此外,还注重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通过设计提纲,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在写作实践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三、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强化。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华传统美德、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元素,比如在一些选文中,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例如,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语言,还能了解到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四、教材的革命教育内容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加强了革命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革命英雄的事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比如,新增的陈毅的《梅岭三章》,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难困境中依然坚定信念、英勇斗争的精神。教材中的革命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英雄的伟大和崇高,从而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和进取心,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无论是目录结构、选文内容、写作要求,还是传统文化元素、革命教育内容以及必读名著篇目等,都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不断提升语文学习和教学的质量。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五、教材变化带来的教学思考1.聚焦核心素养,以文化人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提升审美和思维品质。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这些素养。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对于新增的文章,需要深入研究其教学价值,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而对于删减的文章,也要反思过去教学中的得失,思考如何将其蕴含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中。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2. 注重情境价值,贯穿学习任务群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重要概念,它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将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实用性。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例如新增的“阅读综合实践”版块,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阅读探究能力。这就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以适应教材的变化。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3.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能力培养教材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新增的阅读综合实践板块、专题学习活动以及活动探究单元,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4.整合教学资源,落实“大单元”任务教材的变化可能导致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将分散在不同单元和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崔允漷教授提出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大格局,要围绕教学任务构建“大主题”,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确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任务。这就意味着情境创设必须落实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功能。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鼓励开展跨学科学习,要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寻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第四部分各章节具体分析04《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单元主题 课文目录 作者 主要内容第一 单元 四 季 之 景 《春》 朱自清 描绘了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 老舍 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独特气候和景色,具有温情的特点。《雨的四季》 刘湛秋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展现了雨的多姿多彩。《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 抒发个人壮志、思念友人、思乡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阅读综合实践 朗读(重音与停连)、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朗诵活动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单元主题 课文目录 作者 主要内容第二 单元 亲情 与 友情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往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散步》 莫怀戚 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体现了家庭中的亲情和中年人肩负的责任。《散文诗二首》 泰戈尔 冰心 《金色花》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荷叶·母亲》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咏雪》展现了谢道韫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行》则讲述了元方的聪慧和懂礼。写作 学会记事 阅读综合实践 分享亲情故事、朗读(语气、语调、节奏)、理解词语妙处 专题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单元主题 课文目录 作者 主要内容第三 单元 成长 与 学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往事依依》 于漪 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几件往事,强调了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帮助,让“我”重新认识世界,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 关于学习、做人、修身等方面的道理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阅读综合实践 朗读(重音与停连)、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朗诵活动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单元主题 课文目录 作者 主要内容第四 单元 人 生 思 考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梅岭三章》 陈毅 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诫子书》 诸葛亮 强调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写作 思路要清晰 阅读综合实践 主题演讲、理解句子、体会词语的妙处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单元主题 探究任务 内容 主要内容第五 单元 活 动 探 究 任务一 《猫》 郑振铎的作品。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命运的描述,引发了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我的白鸽》 陈忠实的文章,描写了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的作品。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尊重。《狼》 蒲松龄的小说。描绘了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揭示了狼的贪婪和狡诈。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分析单元主题 课文目录 作者 主要内容第六 单元 想象 与 奇幻 《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 充满了奇幻色彩,展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的精彩较量。《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通过皇帝和大臣们被骗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现象。《女娲造人》 袁珂 讲述了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寓言四则》 包含《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出自《伊索寓言》,以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阅读综合实践 朗读(重音与停连)、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朗诵活动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第五部分各单元教学安排05《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七年级上册要求识记的生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字义。2.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提高朗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帮助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记笔记、积极发言、主动思考等。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6.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7.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8.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二、教材重难点(一)重点1.字词积累。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的词语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2.朗读与默读。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能够快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3.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分析重要段落和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4.文学常识。了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掌握常见的文学体裁和表现手法。5.写作基础。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6.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词。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式,能翻译简单的文言文。7.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二)难点1.对复杂文本的深入理解。对于一些寓意深刻、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如哲理散文、寓言等,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写作技巧的提升。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伏笔等,使文章富有表现力。避免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如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3.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内涵。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4.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5.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整本书阅读。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思考。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三、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定期检查和督促,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跟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4.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5.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6.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的书籍,并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7.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讲评。8.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9.鼓励学生仿写、改写优秀的作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10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单 元 教学内容及课时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军训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 关注学习态度、习惯培养第一单元 1.《春》(2课时) 2.《济南的冬天》(2课时) 3*雨的四季(1课时) 4 古代诗歌四首(4课时) 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2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1课时) 1.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中的运用,提升语言表现力。2.积累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的段落。四、单元教学进度安排建议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单 元 教学内容及课时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2课时) 1.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感受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3.学习通过平凡小事展现亲情的写作方法。4.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恩和珍惜之情。6 散步/莫怀戚(2课时) 7* 散文诗二首(2课时) 8 《世说新语》二则(3课时) 写作:学会记事(2课时) 专题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1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1课时) 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单 元 教学内容及课时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2课时) 1.了解不同作者对学习生活的回忆和感悟,体会学习的意义。2.学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3.掌握文言文《论语》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理解其中的学习方法和人生哲理。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10 往事依依/于漪(2课时) 11*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课时) 12 《论语》十二章(2课时)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2课时)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1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时) 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单 元 教学内容及课时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第四单元 13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2课时) 1.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理解叙述与议论的有机结合。3.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高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4.锻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14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2课时) 15* 梅岭三章(1课时) 16 诫子书/诸葛亮(2课时) 写作:思路要清晰(2课时) 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1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1课时) 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单 元 教学内容及课时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第五单元 17 猫/郑振铎(2课时) 1.理解作者对动物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2.学习如何生动形象地描写动物的外形、动作、习性等。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4.掌握科普文章的特点和阅读方法。18 我的白鸽/陈忠实(2课时) 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1课时) 20 狼/蒲松龄(2课时)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1课时)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2课时) 第五部分 各单元教学安排单 元 教学内容及课时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第六单元 21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2课时)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想象的魅力。2.分析神话、童话、寓言等不同文体中想象的运用。3.培养学生根据给定主题进行想象写作的能力。4.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悟生活道理和人生智慧。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课时) 23* 女娲造人/袁珂(1课时) 24 寓言四则(3课时)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2课时)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1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时)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结 语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这是我们语文学习旅程中的新起点和新挑战,也是一次充满机遇的探索之旅。教材的变化意味着我们将接触到更多新颖丰富的知识,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新增的篇目让我们有机会领略不同风格的文学魅力,课后板块的调整促使我们更高效地整合知识,而名著导读的变革则引导我们更深入地阅读经典。《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面对这些变化,让我们积极响应,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让我们珍惜每一篇新增的课文,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让我们充分利用课后整合的板块,拓展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去审视教材,沉浸于经典的世界,汲取智慧和力量。教材的变化是成长的阶梯,是进步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挑战,在新的语文教材中收获知识,培养素养,书写精彩篇章!感谢观看,谢谢!《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