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莆田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波斯帝国修建了8000千米的御道网络,并在御道沿线设置了驿站、仓库等配套设施,形成,了成熟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及邮驿体系。此举意在( )A. 强化国家治理能力 B.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 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D. 便于对外侵略扩张2. 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字母文字最初发源于A. 古代希腊 B. 西亚的腓尼基 C. 古代罗马 D. 马其顿3. 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既承袭了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统,也吸纳了西亚、埃及等地的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拜占庭文化具有( )A. 封闭性 B. 包容性 C. 排斥性 D. 统一性4. 如图是小明同学的部分读书摘录。据此推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地跨亚非欧三洲 ◎最高统治者苏丹 ◎首都伊斯坦布尔 ◎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成为欧洲列强蚕食瓜分的对象A.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B. 德里苏丹国的兴起 C. 阿拉伯帝国的发展 D. 法兰克王国的崛起5. 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公里。”该文明是( )A. 阿兹特克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印度文明 D. 印加文明6.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C. 黄金是推行外交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7.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这里的“乌木”指的是( )A. 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B. 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C. 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D. 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8.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 求知是人类本性B. 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 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 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9.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 洛克 B. 休谟 C. 傅立叶 D. 孟德斯鸠10.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1. 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 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 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 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 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12.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纺织机的改进 B. 蒸汽机的推广 C. 内燃机的出现 D. 发电机的发明13.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蒸汽动力和电力代替了人力和畜力。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 B.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C. 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变革 D. 极大地提高生产力14. 2009年,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送给美国总统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B.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C.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D.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15.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A. 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 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 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 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16. 19世纪后期,在反对英国侵略中,埃及祖国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该口号的提出旨在( )A. 加强专制统治 B. 发展殖民经济C. 唤起民族意识 D. 完善军队建设17. 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8. 如图为1885年的一幅漫画。据此推知,该漫画的主旨是( )A. 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B. 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C. 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D. 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19. 西方学者给凡尔赛体系罗列了一大堆说法,诸如“不可靠的和平”、“不平静的和平”、“失去的和平”、“胜利者的和平”等。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 )A. 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 B. 削弱了战胜国军事优势地位C. 维护了战败国的利益 D. 埋下了国际关系紧张的隐患20.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履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A. 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 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 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21.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 进行工业化建设 B.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 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 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 老百姓把钱存家里 D. 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2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的代表人物,其中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的是( )A. 玻利瓦尔 B. 圣马丁 C. 马赫迪 D. 桑地诺24. 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的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 )A. 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 B. 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C. 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材料二 我的朋友啊,谁曾超然人世升了天?在太阳之下永生者只有神仙。人的寿数毕竟有限,人们的所作所为,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在此竟怕起死来。你那英雄的威风为何消失不见?……我一旦战死,就名扬身显——“吉尔伽美什是征讨可怕的芬巴巴,战斗在沙场才把身献”,为我的子孙万代,芳名永传。——摘编自《吉尔伽美什》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老在古代埃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美尔人的思想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美尔人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主制度”的含义,并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骡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摘编自朱汉国、马世力《历史》(必修二)材料二 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代表商业资本主义的商业力量和集中代表国家的政府力量以及移民力量构成了推动殖民扩张的基本力量。商业力量主要基于商业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其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而移民则是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参加到殖民扩张者行列的。它们的出发点不同,但都需要殖民扩张并从中获取利益。——摘编自李季山《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二者之间的关系。(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不同力量推动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中欧洲移民对美洲产生的影响。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著作表(部分)著作 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次对唯物史观做了系统论述《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资本论》 剩余价值学说的系统、严谨论证——据中共中央宣传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材料三图1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绘画作品)图2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片所反映事件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意义。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 主要的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部分欧美学者——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反思》等(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莆田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C【21题答案】【答案】A【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题答案】【答案】(1)地位: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来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集宗教和世俗权力于一身,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2)思想观念:认为人的寿命有限,人的行为和功绩会留存,推崇英雄主义,追求声名永传。贡献:《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促进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3)含义: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的制度。 特征: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才。【26题答案】【答案】(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关系:新航路开辟引发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过程中促进了物种交换;物种交换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推动了人口迁移。(2)动力:(获取利益)商业资本——获取商业利益,政府——履行政府职责和满足财政需求,移民——新世界理想。(3)影响:积极:促进了动植物的大交流;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等。消极:殖民扩张、掠夺与屠杀,给美洲人民和文明造成巨大灾难;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了大量原住民死亡;解体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等。【27题答案】【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经济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运动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思想来源。(2)主要内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3)意义:图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图2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28题答案】【答案】(1)原因: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二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2)评分说明:学生任意选择一种观点并阐释理由充分正确即可得分。观点示例1: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理由:①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军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抗战,事实上已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军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如果承认二战以亚洲战场日军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是二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二战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二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观点示例2: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理由:①二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简单地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或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二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②二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每个战争策源地都有一个战争发动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③只强调欧洲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如果承认二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二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