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末质量监测6.下图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历史(七年级)】完善三省六部制建立行省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1.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而唐朝则是“缙绅虽位极人臣,而A.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削弱B.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反映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延续发展C.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过程D.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A.士族阶层的崛起B.选官制度的变迁7.下列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中C.君主专制的弱化D.腐败现象的根除①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2.金克木教授曾说,中国有两种文化,“一个叫运河文化’运河通连南北,是通②蒙古军进军西夏,西夏灭亡。:的文化”。据此对隋朝大运河理解正确的是()A.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蒙古灭金,形成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C.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D.消除了南北的文化差异A.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3.下表是我国不同时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节选。据此判断,我国古代文学发展B.有利于宋朝政权的稳固与管理的趋势是()C.奠定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基础文学D.对元朝的疆域进行了有效管辖形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8.如图是明朝青花瓷碗,正中有阿拉伯文,器型为中国传统样式。从该器物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国破山河内容长太息以掩涕兮,大江东去,浪淘尽,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节选在,城春草A.当时景德镇已是著名的瓷都哀民生之多艰。千古风流人物。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木深。B.明朝中期以后实行海禁政策C.当时烧制的瓷器主要用于海外贸易:A.地域化趋势加强B.形式越来越单:D.明朝与阿拉伯地区有经济文化交往C.逐渐走向大众化D.内容越来越脱离现实4.通辽博物馆计划推出专题展,设计方案如下,请归纳该展览的主题是()9.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中说道:“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①“唐蕃会盟碑”见证汉藏友好②敦煌莫高窟,多民族佛教艺术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③明代长城互市场景复原图④承德避暑山庄,清代多民族会晤地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A.民族交往交融B.中外文化交流A.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B.消除了东南沿海倭患C.商品经济繁盛D.市民文化多彩C.加强了对南洋的统治D.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5.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10.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材A.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最量(亿人)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B.农业生产恢复A.吸取隋朝灭亡教训B.以农为本,爱惜民力C.阶级矛盾激化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D.虚心纳谏,知人善任D.土地兼并严重人均裙地面取(南)1753176178418121851(年).·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第2页共6页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第1页共6页2025年初中历史七年级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A B D C D D A11.(1)①:“贞观之治”(1分)。②:安史之乱(1分)。(2)变化趋势:649—755年,人口增长迅速(2分)。原因: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2分)。(3)表现:陶瓷器不仅流行国内,而且在海外广受欢迎;陶瓷器种类繁多,色彩亮丽;造型丰富。(2分)(4)景象:经济繁荣;城市规划严整;民族文化交融。(任意两点即可,2分)主题名称:盛唐气象。(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1分)12.(1)措施:文臣任地方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州府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地方财税权,收归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等。(3分)(2)具体表现:严格考试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严格考试制度、增加考试名额。(2分)(3)反对战争(2分)(4)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分)。相同:都以分化事权,削弱地方官权力;都由中央官员兼任地方;都强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两点即可2分)13.(1)方式:友好往来(和亲);战争。(2)参考答案:观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论述:台湾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此后,历代政府继续对台湾行使管辖权,明朝末年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收复台湾;清政府接管台湾后,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台湾设府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结论:历史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割裂出去的行为都是痴心妄想。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朝在西南设宣政院直接管辖,将西藏纳入中央行政体系,首次实现中央对藏区的有效统治。清朝在西藏确立达赖、班禅册封制,设驻藏大臣共治,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强化管理。元朝在东南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着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收复后设台湾府,隶属福建,1885 年建省,密切与内地联系。在西北: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巩固西北边疆。在东北通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设将军辖区守护领土。元、清时期,中央政府通过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边疆地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密切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抵御了外国侵略,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统一。这些史实充分证明,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才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年历史卷.docx 七年级历史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