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2025学年第二学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八年级)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
6.2025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海峡雷霆-2025A”演练计划(下图),
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
位东海相关海域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台独”分子进行了有力惩戒,也是
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对外部干涉势力的严重警告,体现了人民军队将坚决打掉一切“台独”分裂图谋的决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
心。这体现了()
2.《人民日报》2025年3月4日第2版报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
A.国际反华势力的日益猖獗
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B.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得益于()
C.“九二共识”的迅速达成
A.1
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捍卫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确立
3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每成长一分,前进一步,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
苦心栽培。”观察雷锋生平大事记,他在1954年的人生经历得益于()
东部战区发布的军事行动主题海报
7.对中国而言,与日本建交进一步巩固了大国地位,在国际社会上使一个中国原则成
分得
加入
成为
当逃
为广泛共识,有效地遏制了意图分裂台湾的势力:对日本来说,与中国建交为其提供
合作
解被
了广阔市场,
京家
也为日本提供了正视反省历史、重新选择出发的机会。这说明中日建交
点为
人大图公
工人
代职
()
A.符合中日两国各自的利益
B.使中日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1940
1947
199
195019541958
196019611962
C.有利于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D.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8.2012年以来,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年、
开展三大改造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年、7年和4年稳居全球首位。2025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
:
4.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向前。
下列史实与论述对应正确的是(
)
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将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这些成果(
A.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B.巩固了国防建设
选项
史实
论述
C.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D.发展了文化事业
9.
1956年,
中共八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我国已经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
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1992年,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C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10.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
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共成立100周年大会隆
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
重举行
宜告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A.A
B.B
C.C
D.D
论文数量
5.“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赶英超美、全民大炼
800
A.
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钢铁、粮食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大跃进和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起构成所谓
600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
400
“三面红旗”。“三面红旗”()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
200
A,利于工农业健康发展
B.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
D.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
C.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D.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年级
学业水平质景监测
页共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C D A C A B
11.(1)国内形势: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4分)
(2)积极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分)
(3)事件:土地改革 (2分)
方式: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2分)
主题: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2分)
(1)集中于东北地区。(2分)
(2)特点:转型快、成就大、竞争力强、生产力强、发展快等特点。(3分,两点即可)
(3)对外贸易迅猛发展。(2分)原因: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2分,任答2点)
13.论述8分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路人。
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上所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观点:“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论述: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举行“汪辜会谈”,两岸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2005年胡锦涛接见连战,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结论:“一国两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