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四周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在民间有很多通过夏至节气来预测粮食收成的谚语,比如“夏至有雨,谷仓有米”,或者是“夏至下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等。这些农谚( )A.都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B.属于选言判断,选言支为真C.均为不完全归纳得出的判断D.是性质判断中的肯定判断2.为探究大脑右前叶受损对人的影响,研究人员对247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大脑其他区域受损的患者相比,右前叶受损的患者犯的错误多出约15%。于是,研究人员得出:大脑右前叶受损更容易使人犯错。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的归纳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剩余法 C.求异法 D.共变法3.从大量的科学实验中,人们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数据: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速大小和人体冷暖感觉有因果联系②这些科学实验是通过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结论③该实验是通过类比来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④这些实验推理过程运用的思维方法是共变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蛙眼具有出色的视觉功能,能够在昏暗的环境中敏锐地捕捉到猎物。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被应用于军事侦察和夜视设备等领域,提高了设备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这一思维过程运用了( )A.演绎推理,做到了从已知的一般前提推出个别结论B.类比推理,基于事物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实现创新C.或然推理,找到了实验对象与认识对象间的相异性D.归纳推理,探寻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间的因果关系5.生活中的许多事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是违背逻辑思维规则的。下列选项中对观点所犯逻辑错误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犯了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②“我不喜欢吃水果,只是喜欢吃橘子”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犯了违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④“我认识的程序员都戴眼镜,所以戴眼镜的都是程序员”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某农业专家团队在研究水稻高产原因时发现,A村和B村都推广了新型水稻品种,采用了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但A村水稻产量显著高于B村。A村农田使用了新研发的有机肥料,而B村仍使用传统化肥。假设其他条件都相同,专家得出结论:新研发的有机肥料是A村水稻高产的重要原因。专家得出这一结论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法7.宋代《折狱龟鉴·张举烧猪》记载:“张举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称夫烧死。举取猪二口,杀其一,活其一,积薪烧之。观者见死猪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验夫口中果无灰,妻乃服罪。”张举的这一断案过程( )①运用类比推理构建案件与实验间的相似属性关系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火灾致死的普遍性结论③通过求异法寻找火场尸体与活体反应的因果联系④通过求同求异并用法找到侦破案件的关键性证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自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影片、亚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影片,还创造了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下列观点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判断或推理 逻辑分析① 优秀的动画电影能引发观众共鸣,《哪吒之魔童闹海》能引发观众共鸣,所以它是优秀动画电影。 正确运用了三段论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② 《哪吒之魔童闹海》既有精彩的剧情,又有精美的画面,还有动人的音乐。 属于复合判断中的相容选言判断。③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人物设计上有创新,在剧情架构上有创新,在主题表达上有创新,所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源于创新。 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或然的。④ 有些影迷是喜欢申公豹的,所以,喜欢申公豹的是影迷。 逻辑错误:违反了换位推理时应遵循的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部输送到头部,是因为其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出了飞行服——“抗荷服”,可以防止飞行员在飞机加速或减速时血液在头部或腿部聚集,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和飞行安全。“抗荷服”的研制表明类比推理( )①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②能突破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界限③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④其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广西玉林牛巴是当地特色美食,以精选牛肉为主料,经腌制、熬煎、晾晒等多道工序制成。以下关于玉林牛巴的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①从“有的玉林牛巴是手工制作的”推出“有的玉林牛巴不是非手工制作的”,运用了换质推理②由“只有腌制入味的牛巴才是玉林牛巴”和“这块牛巴没有腌制入味”,可推出“这块牛巴不是玉林牛巴”,运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③对比机器生产与传统手工制作的玉林牛巴,得出“传统手工制作的玉林牛巴口感更有韧性”,运用了剩余法④假设“玉林牛巴色泽暗亮,滋味鲜美,咸甜适中”这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则可以正确推出“色泽暗亮的牛巴是玉林牛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中国古代工匠观察到鸟类的飞行方式,发明了风筝。后来,人们通过研究风筝的升力原理,设计出早期的滑翔机。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受风筝和滑翔机的启发,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由此可见( )①从鸟类到风筝运用了类比推理 ②从风筝到滑翔机运用了归纳推理③从滑翔机到飞机运用了比较推理 ④从风筝到飞机的推理过程具有或然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为了寻找苹果树增产的主要原因,某村将100棵同种苹果树苗分为两组,甲组(50棵)栽在光照强的山坡,乙组(50棵)栽在光照弱的山坡。在采摘时发现甲组产量普遍高于乙组。在两组树苗其它所知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村民们认为,光照是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因素。村民们的思考采用了(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或然推理 ④必然推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王某会绘画,张某会绘画,李某会绘画;三人都是江苏人;所以,江苏人都会绘画。从逻辑的角度看,上述推理( )①属于逻辑推理中的或然推理 ②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可靠③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④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演绎推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某科研团队对一种新型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在其他条件(如压力、湿度、光照等)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当温度从20℃逐步升高到50℃时,该新型材料的导电率从0.5s/m稳步提升至1.5s/m;当温度从50℃继续升高到80℃,导电率更是上升到了3.0s/m。科研人员由此得出结论:温度的升高是该新型材料导电率提升的原因。该研究运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同求异并用法 C.求异法 D.共变法15.某科研团队研究动物行为对仿生学应用的启发时发现:案例一:蜂鸟的悬停飞行姿态与直升机悬停原理相似,据此改进了旋翼设计;案例二:鲨鱼皮肤表面的V形纹理能减少水流阻力,据此研发了泳衣材料;案例三:观察100只信鸽的归巢行为后,发现其均依赖地磁场导航,推断所有信鸽具有地磁感应能力;案例四:根据变色龙变色原理,开发出能随环境改变颜色的智能材料。下列对上述案例推理方法及逻辑评价正确的组合是:( )①案例一和案例四属于类比推理,需警惕“机械类比”风险②案例二和案例三均属于科学归纳推理,结论具有必然性③案例三的结论可靠性低于案例四,因其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④案例一和案例二的类比依据是功能相似性,属于功能类比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乌贼体内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释放诱骗攻击者。潜艇设计者仿效这一功能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饵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辨,使潜艇得以逃脱。这一设计( )①在归纳乌贼与潜艇功能基础上开启思路,进行发明创造②运用了模拟方法,在乌贼与潜艇的功能之间进行了类比③根据乌贼与潜艇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推理得出必然结果④运用类比推理创新性地解决了潜艇航行中的防御性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有人为了探索长寿的原因,走访了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发现他(她)们有生活在山区的,有生活在平原的;有长期吃素的,也有喜欢吃肉的;有滴酒不沾的,有爱好喝酒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她)们都性格开朗、心情舒畅。于是得出结论:性格开朗、心情舒畅同人的健康长寿有因果联系。这里运用的探究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 )A.求异法 B.共变法 C.求同法 D.剩余法18.科学家们研究鸟类导航与太阳的关系时发现,晴天时,某些鸟类能利用太阳准确导航。阴天时,这些鸟类因无法看到太阳而迷失方向,据此得出结论:太阳是这些鸟类远距离导航的关键因素。材料中使用的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19.高一某班利用周末组织露营,在外野餐时,有的同学开始肚子疼,大家发现肚子疼的同学吃了香蕉、草莓、蓝莓、薯条、汉堡;肚子不疼的同学吃了香蕉、蓝莓、薯条、汉堡。所以,草莓与肚子疼有因果关系。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20.历史课上,老师提问小方:“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小方回答道:“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呀。”听到这个回答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是哭笑不得。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小方的回答( )A.前后观点不一,违反矛盾律 B.故意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C.属于骑墙居中,违反排中律 D.犯了轻率概括,违反否定律21.妈妈和女儿在餐桌前吃晚饭。妈妈说:“宝贝,多吃点鱼。”女儿问:“妈妈,吃鱼有什么好处?”妈妈说:“可以预防近视。”女儿又问:“为什么?”妈妈说:“你见过猫有近视的吗?”对母女两人的对话认识正确的是( )①女儿借用两个问句,谨慎地对认识对象进行了辨识和判断②妈妈运用了三段论推理,该推理的结论是“猫是不近视的”③妈妈运用了三段论推理,却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妈妈运用了类比推理,由“猫吃鱼不近视”推出“人吃鱼不近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受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启发,科研人员提出“DNA活字存储”设计思路。“DNA活字”由预制的DNA片段构成,可编码1字节的信息。根据需要打印的文件内容,可以自由调用“DNA活字”,按需组合,再通过一步多级连接形成“DNA活字块”,最终构成完整的DNA存储文件,拥有类似于活字印刷的复用性和灵活性。“DNA活字存储”的研究( )①采用模拟这一类比方法,开启科研新思路②在类比的基础上比较了事物间的共同属性③依据事物属性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类比推理④通过演绎推理揭示了两类事物的因果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方法上,浙江枫桥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重庆市多个区县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通过借鉴“枫桥经验”,建立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了基层安宁和谐。从逻辑的角度看,重庆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①是通过运用类比推理,类比重庆与浙江枫桥的基层社会属性而得到②还需在不断研究重庆基层社会与浙江枫桥的相同属性中提高可靠程度③是通过运用归纳推理,总结重庆基层社会与浙江枫桥的个性而形成的④是在完全考察了重庆基层社会和浙江枫桥的所有实际情况后才完善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2025年开始,国家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减重最科学的方法是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通过制造热量缺口进而实现目的。A认为“节食”和“超量运动”能够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因此“节食”和“超量运动”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这是因为( )①A的观点作为联言判断,没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②A的该观点未把减重全部可能的情况都揭示出来③该推理过程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④该推理过程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在古代文献的研究中,对于疑难字词,学者们往往采用“以义求义”的训释(对古书字句做解释)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展现需要解释的字词的相关例子,并反复推敲,从而得出一个字义。此研究过程所运用的推理( )①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②是或然推理,但能够得出一般性结论③需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④可在前提中涉及更多对象,以提高其可靠程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某对50826名八年级学生的家长开展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其他情况的条件下,每天都吃家长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为513分,而每天都吃不到家长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为450分,两者相差63分。于是,孙某得出结论:家庭早餐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指出孙某得出上述结论运用的归纳推理方法,并说明该方法是如何被具体运用的。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本案情】因某商业公司系某茶场的债权人,其向某县自然资源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茶场改制时有关土地的处置流转情况。县自然资源局以不动产登记信息显示该茶场未登记土地使用权为由,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答复商业公司申请的政府信息不存在。商业公司遂委托专业律师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县自然资源局作出的答复,并责令其对申请事项予以公开。【裁判结果】一审法院认为,商业公司申请公开的是茶场所涉地块流转情况,并非申请公开茶场的土地登记情况,且其已经提供初步证据证明案涉地块确实存在挂牌出让等事实。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县自然资源局仅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即答复申请人信息不存在,未尽到合理的检索义务,故判决撤销县自然资源局作出的答复,并责令其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县自然资源局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在二审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和解,县自然资源局撤回上诉,商业公司撤回起诉,二审法院裁定准许。(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该案件是如何实现诉讼公平正义的。(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明某县自然资源局行政行为的不妥之处。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某省也召开了当地的民营经济座谈会,多位企业家围绕“政策支持与企业发展”展开讨论。其中一位企业家根据该省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凡是能够突破资金瓶颈的中小企业都探索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M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瓶颈问题,可见M地中小企业未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该企业家的推理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B C B A D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B D B C C B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D A A B C26.①运用了求异法。②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在两个考察对象之中,只有家庭早餐情况这一个因素不同,每天都吃家长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高于每天都吃不到家长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由此可以得出,家庭早餐情况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7.(1)①某商业公司委托诉讼代理人提起行政诉讼,自然资源局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这说明案涉当事人均依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②法院采纳商业公司提供的证据,并认定县自然资源局未尽到合理检索义务,说明法院依法收集运用证据,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说明我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实现诉讼公平正义。(2)①商业公司申请公开的是茶场所涉地块流转情况,而县自然资源局公开的是茶场土地登记情况,县自然资源局违背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②县自然资源局仅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即答复申请人信息不存在,即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犯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28.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该三段论的大前提是该企业家是基于该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得出的,属于不完全归纳,不具有必然性,因此该推理的前提不真实;该三段论的结论是“M地中小企业未完善融资渠道”是否定判断,其谓项“完善融资渠道”是周延的,这一谓项在大前提中则是不周延的,没有遵循“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因此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由此可知,该三段论推理前提不真实,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该推理不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