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材料一:
托勒密体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球分若干层,最近的是月球,向外是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再外是恒星天,恒星天外还有一层天,是“九重天”。张衡提出的日月五星的排列顺序和托勒密《至大论》中的顺序一致,关于“近天则迟,远天则速”的观点也与托勒密的一致,但是张衡的关于宇宙无穷的思想,要比古希腊的层层叠套的水晶球体系先进得多。
纵观张衡的天文学成就,他的浑天说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天文学思想是比较进步的,有的可以和托勒密的思想相媲美,有的甚至超过了托勒密,从这一点来看,张衡的《灵宪》及其《浑天仪图注》所阐述的天文学思想,的确代表了当时世界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张衡著作中的天文学内容吸收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杂糅各家学说综合而成,是东汉时期天文学的代表性成果。但是浑天说理论在后来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没有和传统数理天文学理论建立起联系,没有被进一步“数学化”。
托勒密的《至大论》提出了地心说的宇宙论,托勒密利用了大量古代测量数据和当时比较先进的数学和天文学,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数量化。关于上述张衡的许多天文学思想,托勒密都建立了各自的数理模型,具有现代意义下的天文学含义。
张衡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在他的思想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九道术理论是历代探讨月球运动所必然面对的课题,在张衡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它主要用于解决月球的近点月周期问题,解释月行迟疾现象,并设计断的算法,以便根据月亮中心差来计算定朔,到了唐代以后九道术的内容有所变化,是探讨月亮相对于黄道的位置变化的依据,同时也是唐代黄白道差算法模型的基础,直到1280年后被《授时历》的白赤道坐标变换法取代。
中国古代的浑天模型与现代球面天文学中的天球模型存在着一些本质的区别。首先,浑天说中的天球被认为是真实的,而不是假想的;天球半径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大的,只不过各家的取值有所差别而已。其次,浑天说中的地也不是假想的与地球相切的平面,而被看作是真实的大地;并且,在浑天说宇宙观之下产生的浑天模型中,只有一点被认为位于天球的中心,这一点就是所谓的“地中”阳城。
古希腊在托勒密为代表的地心说宇宙体系之上产生的天球模型和一系列概念,对现代球面天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具有明显的差异。即现代天球模型是在人类对于地球和宇宙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代表了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而托勒密的天球模型是基于地心说之上的若干理性思考和假设的产物,例如托勒密在他的观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认为,天球远比地球大,这一点虽然和现代天文学的假设一致,但是托勒密由此认识到的宇宙和天球不能逾越当时的概念,他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和手段有限;但是他的这一理性原则确对他的宇宙观和后来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无论中国还是希腊都没有认识到天球的中心应随观测地点的变化而定。
(选自《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天文学史·张衡与托勒密天文学之比较》,有删节)
材料二: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节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提出的日月五星的排列顺序及“近天则迟,远天则速”的观点,与托勒密的排列顺序和观点不谋而合。
B.张衡提出的九道术理论探讨了月球运动,被后人用于解决有关月球运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月行迟疾现象等。
C.在汉武帝后的一千多年里,天文学界关于浑天说和盖天说咒究竟哪个合理的争论一直存在,而浑天说逐渐成为主流。
D.扬雄用实验证明太阳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从而证明了盖天说是错误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浑天说,不过二者论述的重点并不完全相同。
B.张衡著作中的天文学思想,代表了当时世界上天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C.中国古代浑天模型和古希腊的天球模型郧与现代天球模型有明显差异。
D.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是扬雄对盖天说进行有理有据批驳的结果。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托勒密在月球视差理论下,利用测得的日月视半径,计算太阳和月球的距离,从而计算日月视差。
B.托勒密对前辈们发现行星运动的周期、速度与轨道大小的关系等,建立了数量化、系统化的理论模型。
C.托勒密准确描述了在黄道上和黄道附近运动的日月五星的位置,给出了1022颗恒星的位置。
D.托勒密认为天空中有两种不同的运动,一种是所有天体自东向西的运动,一种是与此相反的恒星球运动。
4.学校准备举办中国古代天文科技展,需要制作一个介绍“浑天说”的展牌,请结合文本,写出内容要点。
5.张衡和托勒密在天文学研究中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的做法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出走以后
张天翼
何太太①忽然回到了娘家,脸色很难看。
①一个人回来的。只带了一只精致的小提箱。其余照道理要带的都没带。譬如听差、奶妈、孩子等等。
“回来了?怎么,一个人么?”
“我要离婚!”
老太爷只把嘴唇哆嗦着。
真糟糕,他才辞了那差使没有几天!他在县衙门里吃了二十几年公事饭,去年女儿嫁给了那何伯峻,他才苦出了头:大儿子有了个好差使,老二老三也能升了学。女儿女婿还要接他们两老到上海去享福哩。
老太爷瞅了老太太一眼,把那双没光彩的眼睛又回到女儿的脸上,②老半天他才似乎鼓起了勇气,全身的劲都给聚到嘴里,声音可轻轻的:“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
“我要离,就是!”那个粗暴地抢白着,“我再也不能跟伯峻呆下去!——他简直恶化,腐化,……自私自利……”
“小夫妻吵嘴是常事。怎么……唉,你离了婚,叫我跟你爸怎么办呢……”
他们的女儿跳起来顿着脚。
“烦死了!什么小夫妻小夫妻的,真是!我跟你们说不明白:我只要告诉七叔……你们都不懂!”
她只相信七叔,于是老太爷小声儿叹了一口气,肚子里说:
“他们是新派人,唉!”
那位姑太太可一直等到七叔来了她才开话匣子。七叔是在县里顶爱出风头的一个中学里当国文教员的。
她打有知识的时候起就一直跟着七叔的路线走:③他叫她知道女人是个“人”,他叫她放眼去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大,他叫她用她的脑筋。还有呢——何伯峻也是七叔介绍给她的。现在她要脱开伯峻的这理由——当然也只有七叔懂得。
七叔比前两个月胖了些,对她像逗孩子玩似的:
“怎么,闲得没事做了就闹离婚玩么?”
“七叔你告诉我的:他有救中国的大志,他要振兴实业,一回国他就开了那个公司。哼,说得倒好听。其实啊——其实他是要发财!——你知不知道他钱是怎么赚来的?”
“唔,怎样呢!”
她全身的血在狂奔着,声音发了颤,“他借口不景气,他说去年蚀了二十来万,放出谣言去说公司要关门。他其实……你知道他怎样?”姑太太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呵,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减少别人的工钱!——做工的时间倒多加两个钟头!他们……那些工人要是不依,他就拿关门来吓他们!你看他……”
“这些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他这种慢条斯理的口气跟她那愤激劲儿简直太不相称。
“他说这是为了我们的生活!造孽钱!骗来的钱!哼,我让他拿这些钱来养我么!”
“那你打算要怎样?”
“离婚!”那个斩钉截铁的,“我有我的思想:我不能跟吃人的野兽生活在一起!我要像《玩偶家庭》②里那个女主人一样!”
“《玩偶家庭》的那位太太是自己的事呀——她丈夫亏待了她呀。你呢——其实事不关己,你本可以……”
“事情当然不关我的事。可是我有我的人格,我有我的思想!”
“唉,真孩子气!——做事全凭一个冲动,一点不相干的事也闹得这样……”
姑太太猛的站了起来:
“不相干的事?我的思想不是受你的影响的么——你叫我用用脑袋,你叫我睁开眼睛来看这世界,你叫我想到民众的痛苦……什么,你现在倒说是不相干的事!”
七叔可没想到她有这一着,舌子也打起结来。
④“这是……我们所以要有这种思想——无非是怕我们自己落伍,我们……我们不妨把生活跟思想解释成两回事。思想归思想,生活归生活。”
七叔瞧着姑太太似乎没先前那样肝火旺,掏出表来:已经过了三点,他得到学校里去开教务会议。
堂屋里响起老太爷抽旱烟的声音,那么没劲儿,那么单调,仿佛人类一辈子只配抽旱烟——一面抽着一面安心地等着老死。
这一切——姑太太当然非常熟悉。她仿佛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并没遇见那个何伯峻,并没结婚。不过也有点不同:那时候她只穿着破棉袄,脚上老是一双胶底鞋,夏天泡着脚汗,冬天就冷得像冰。
只有在七叔那里得到一点安慰——那些书,那些思想。他还介绍了伯峻给她。
现在七叔也还是那个,告诉她生活是……
她心脏上感到一阵冷。
平日这时候她正用开水冲着肝精喝——比牛肉汁还好吃。有时候还得吃一片面包。晚上呢———更不用说,伯峻忠实地陪她坐上车子、开足马力上回力球场,上百乐门。总而言之,生活得一点不寂寞……
以后是怎么一种生活呢……二弟三弟当然得辍学。大哥准得失业。一家十几口都挤在这所潮湿的黑房子里挨着饿,啜泣着:太阳永远晒不到他们头上来……
七叔来的时候已经快要吃晚饭。
“唉,我们的姑太太,你看罢:伯峻的电报。”
伯峻的电报!——姑太太跳了起来,心也跳了起来,身子像泡在温水里似的。
电报并不短,打给七叔的。原来她一走,伯峻那么伤心——连饭也吃不下,伯峻打电报问七叔——她是不是回了家。伯峻还等着七叔的回电哩:一接到回电,他就亲自来接她回去。
于是大颗泪滚了下来。别人多么爱她,瞧!
“你想想你的孩子气,”七叔扫那两老一眼,“离了他怎么办呢,你总是……”
“啊呀,别说了!”姑太太抹抹眼泪撮着嘴。
七叔大笑着,一面找支笔来拟电报。
什么都有了活气。
姑太太呢——她可打开了那只手提箱,拿出她生活里不可少的那套行头,对着镜子在自己微笑的脸上做起功夫来。
(有删改)
【注】①何太太,因嫁何伯峻,故称何太太,娘家人称她姑太太。②《玩偶家庭》,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叔是新派思想的传播者,面对真实问题却主张思想生活二元论,可见其处事灵活、不死板固执。
B.何伯峻并未出场,作为资本家,他和《雷雨》里的周朴园一样,有着贪婪、冷酷、自私的一面。
C.姑太太因厌恶丈夫资本家剥削的行径而出走,最终却妆扮起来准备回家,体现了新文化启蒙的艰难。
D.姑太太的“出走”同《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一样,都是值得赞美的,都体现了女性思想进步的一面。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一连串句号的使用简洁明快的推进了情节,并强化了姑太太离家时态度的果断与坚决。
B.句子②中“半天才似乎鼓起了勇气”“声音可轻轻的”等细节体现了老太爷对女儿幸福的关心。
C.句子③中多次使用“他叫她”,可见七叔对姑太太的影响之深,以及姑太太对七叔的盲目信赖。
D.句子④中两次出现省略号,是七叔被反诘时无言以对却强行解释而产生的语意不连贯和中断。
8.小说结尾姑太太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张天翼的小说饱含了爽利的讽刺。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讽刺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
材料二: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李)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孝友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览之A曰B士之有C名D不虚E然F哉G乃停H召。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的“夙”与“夙兴夜寐”的“夙”含义不同。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与“弗之劾”的“之”用法不同。
C.区区,指自己的私情,与《孔雀东南飞》“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词义不同。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以亲属关系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如“期”指穿九个月丧服。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陈情表》中以“祖母病危”为由婉拒出仕,晋武帝最终被其孝心感动,暂停征召。
B.李密认为诸葛亮的言辞琐碎是因对话者多为普通人,需详尽教导,与舜、禹的简雅对话形成对比。
C.李密因不满官职作诗抱怨“官无中人,不如归田”,司隶因他清廉未弹劾,但武帝直接免其职。
D.李密以齐桓公类比刘禅,说明君主用贤则兴、用佞则亡的道理,体现其历史洞察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李密在《陈情表》与《晋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丰稷【注】(节选)
曾巩
桃花染破南山青,汉江此时春水生。
客舟相语人夜起,劲橹乱江群雁声。
之君飘泊动归思,告我举装千里行。
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
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注】丰稷:北宋官员,字相之。此诗写于丰稷离任谷城县令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描写谷城春景,粉色的桃花,青翠的南山,色彩鲜妍,春意盎然。
B.诗的三、四句以声写静,借舟中人、船桨和群雁的声响,表现了夜晚之静。
C.丰稷离任归乡,他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诗人表示将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
D.诗歌洋溢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情调,虽是送别诗,却无离别的伤感悲戚。
16.请概括丰稷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猛禽不与凡鸟同群来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 , ”。
(2)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作为“奔月先行者”,进入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的鹊桥二号中继星终于迎来了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到来,并在其近月制动过程中展示了太空的超强本领。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探月四期工程的“总开关”,后续探月四期任务也少不了它的“一臂之力”。
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难度不言而喻。为确保任务圆满成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先期到达环月轨道的一个半月里,坚持“苦练内功”,在顺利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后,马不停蹄地开始各项测试工作。
首先,同正在月球背面开展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完成对通测试,证明如果鹊桥一号中继星一旦退役,自己( A )。随后,与嫦娥六号探测器(地面状态)开展对通测试,与它调通后,便可证明鹊桥二号中继星能够与嫦娥六号正常开展通信。
完成上述两项关键试验后,又进行中继通信天线指向标定测试,确认天线指向精度满足要求。此外,还要进行一次完全模拟嫦娥六号任务月面工作前后的全流程演练,以有效保障其在轨运行全阶段实现各类重要数据信号的传送及其他重要功能。
( B ),鹊桥二号中继星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我已就位,状态良好,嫦娥六号可以按计划出发!”
鹊桥一号中继星是为嫦娥四号任务量身定作的,( C )。为了服务众多探测器,鹊桥二号中继星用于接收月面探测器数椐的返向中继链路,不仅要适应不同的调制方式,还要支持多达17种码速率,并能够跟据需要自由切换。后续,探月四期任务有“空窗期”,这时鹊桥二号中继星也不会“放假”,而是遥身变成为一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摘编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18.文中最后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0.校园公众号准备转载上文,请你为其拟写一则标题。要求:突出重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个字。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梦溪笔谈》记载:“太祖皇帝(赵匡胤)尝问赵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间,再问如前,普对曰:‘道理最大。’上屡称善。”而现在网上流行一些话,如:“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该是讲爱和故事的地方。”
生活中该不该讲道理呢?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D 4.①西汉落下闳认为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被后人称为浑天说;
②东汉张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该学说在当时世界天文学界处于领先水平,对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5.①善于继承和创新。如张衡继承吸收古代文化的精髓,借鉴各家学说,形成自己的天文学说,托勒密利用大量古代测量数据,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②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如托勒密利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数学,发展了地心说宇宙观,构建了数理模型。
6.A 7.B 8.
①结尾的突转有七叔规劝的因素。
②有姑太太对现实考量的因素。
③有伯峻电报给的台阶。 9.
①对比手法:姑太太坚决要离婚时的“斩钉截铁”与后面准备被接回时的感动开心,前后对比,极具讽刺效果。
②细节描写:姑太太多次宣称“我要离婚”的语言,“两手抓着拳,用力哆嗦着”的动作,“别人多么爱她,瞧!”的心理,“微笑”的神态等,多处细节描写真切展现其形象、心理,颇具讽刺意味。
③大词小用:“跟着七叔的路线走”,“路线”原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用在这里,凸显了七叔满嘴大道理的做派,具有讽刺效果。
10.BDG 11.D 12.C 13.(1)臣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成人自立。
(2)张华认为他说得好。(后来)李密外调任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 14.相同点:两则材料均体现李密的“才”与“孝”。《陈情表》以才呈表,以孝拒官;《晋书》则主要以才辩应对张华,“后刘终,服阕”则体现了他的孝情。
不同点:《陈情表》突出其谦卑忠谨,《晋书》展现其刚直率性甚至桀骜。
15.C 16.①年轻有才华。由“绿鬓少年”可见其年轻,由“闳材”“下笔千言能立成”可见其才华。
②品行高洁。“冰雪清”,表现其品行高洁。
17.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18.量身定作的“作”改为“做”;探测器数椐的“椐”改为“据”;跟据需要的“跟”改为“根”;遥身变成的“遥”改为“摇”。 19.A:可以立刻接棒为嫦娥四号服务
B:顺利完成这些工作后
C:而鹊桥二号中继星则肩负多个任务 20.鹊桥二号“苦练内功”,尽心助力探月工程
21.例文:
讲道理才能立身 懂方法才能处事 如赵普所言,世界上道理最大,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不讲道理寸步难行。但也如网上所说,有些时刻、有些地方,不能一味讲道理,而不知变通。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要学会灵活变通,将讲道理作为立身行事的基础,把用合适的方法讲道理作为为人处事的方法。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则,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原则性的问题是不容置疑和改变的,比如我们喜欢某物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讲道理地据为己有;想达到目的不能不择手段,不讲道理地肆意妄为。
讲道理,能获得成功;守原则,才能赢得敬佩。革命前辈陈毅在生活中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则,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后担任重要职务,要求孩子们吃普通饭食,穿补丁衣服,从来都是道理最大。在讲道理的家庭环境中,不仅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成材,也为后为留下了清廉家风的美谈。曾国藩资质平庸,最后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和他能够秉持交友原则,结交许多良师益友有很大关系。正是遵循“真诚、恭敬、宽恕、浑厚、不嫉妒”的交友道理,曾国藩的人生天地才越来越宽。
可见,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讲道理才是做人做事该固守的原则,它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更加理智地处理事情。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方法和方式,避免给别人带来负面的情绪和体验。
生活中,争执无处不在。一部小说、一场电影、一首歌曲、一个事件,甚至一个人的穿着或妆容都可能引发争辩。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思想。因此,对于某一问题,你总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便需要我们讲求方法,注意场合。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正是因为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注重讲道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巧妙设喻,事半功倍,达到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的目的。《陈情表》中,李密以情感人,先从幼年的不幸遭遇说起,突出祖母与自己的特殊关系,既表达了对武帝的忠诚,又流露出对祖母的孝顺。正是因为李密注重讲道理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在当时使晋武帝折服,而且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广为传诵。
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坚持讲道理,可以让我们有章可循;懂得灵活变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愿你我用道理立身行事,用恰当的方法讲道理为人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