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C D A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C D D
17.(1)变化:南北饮食融合:北宋京师南北食店并存,南宋南方小麦种植规模扩大,饮食界限消解;民族饮食交
融:金、元时期汉族与女真、回回等民族饮食同席,形成多元饮食体系;食材与菜式拓展:海鲜等南方食材北
传,北方面食南下,菜肴种类因地域交流而丰富。饮食文化传播:临安效仿开封食店,元代百科书籍收录多民族
饮食,推动文化认同。
(2)历史背景:政治格局变动:两宋之际北方人口南迁,元代大一统促进民族迁徙与聚居。经济发展推动:宋代商
品经济繁荣,城市餐饮业兴盛;元代交通发达,长途贩运促进食材流通。民族交流加强:政权并立与民族杂居加
速文化渗透。
18.(1)区别:性质与服务主体不同:急递:古代政府专属的官方信息传递机构,服务于军事、政务等国家事务;
快递:现代市场化的物流服务行业,由国营、民营企业运营,面向社会公众和商业需求;传递内容与目的不同:
急递:以传递紧急文书为主,侧重政治与军事信息的时效性。快递:涵盖货物、文件等各类物品,以满足商业交
易、个人需求为核心,注重物流效率与服务体验;动力与技术支撑不同:急递:依赖人力、畜力,运输速度受限
于传统交通方式。快递:依托现代交通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全球化、智能化配送。管理模式不同:急递:政府
直接管控,有严格的行政惩戒制度,禁止夹带私货。快递:由邮政管理部门监管,企业自主经营,以“服务大众”
为理念,市场化运作。
(2)趋势:持续高速增长。原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网购需求激增;信息技术和交通网络的
完善,提升快递效率与覆盖范围;政府出台政策优化行业环境,国营与民营企业竞争推动服务创新;电商直播、
生鲜冷链、跨境物流等新业态兴起,拓展快递业务场景。
19.(1)变化:生产组织从分散的手工生产(家内制、外包制),转向机器生产下的工厂制;产业规模从地区性小
产业,发展为规模化、专业化的主导产业;市场范围从本地/区域市场,拓展到国内、国际市场;地理格局从“分
散的乡村生产”转向“集中的城市工厂集聚”。
(2)趋势:人口从英格兰南部,向北部以毛纺、棉纺、铁制品为代表的工业集中区迁移,人口重心逐渐北移。
影响:大量人口迁入为毛纺织业提供廉价劳动力,支撑工厂制扩大生产,推动技术革新与产量提升;促进了约克
郡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英国南北人口分布的格局;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化与区域经济格局的重构。
20.论题:时代与新兴社会力量: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
在晚清大厦将倾、旧体制腐朽僵化的时代剧变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作为新兴社会力量,虽力量尚
微,却以其颠覆性的思想、坚韧的组织与无畏的牺牲,终结了千年帝制,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国家之路,深刻印
证了
{#{QQABCQSl4wqwgBZACI7aFwXeCQoQkIATJQoGRQCYqAQiiRFAFAA=}#}
“新力量推动历史”的变革规律。
一、 时代背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内忧外患加剧,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传统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与社会结
构(小农经济、宗法制度)无法应对现代化挑战;前期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改革尝试的失败,暴露清廷顽固保守
本质;庚子赔款负担、清末新政激化社会矛盾,叠加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思潮逐渐取代改良主义。
二、 新兴社会群体:革命党人主要构成:海外留学生(尤其留日学生): 如黄兴、宋教仁、秋瑾等,直接接触新
思想,视野开阔;国内新式学堂师生: 接受新式教育,思想活跃,不满现状;华侨: 如孙中山早期主要支持者,
提供资金、联络和基地;部分秘密会社成员(如哥老会、三合会): 被革命思想吸引,提供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武
装力量;少数开明士绅和不满清廷的新军官兵: 如吴禄贞、蔡锷等。群体目标是彻底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指
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组织方式具有现代政党雏形(同盟会)。
三、 主要事迹:创办报刊(如《民报》),著书立说(如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猛烈抨击
清廷专制统治和列强侵略,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与保皇派(康有为、梁启超)
展开激烈论战,论证革命的必要性与共和的可行性;建立革命组织: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近代
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 年联合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标志着全国性统一革命政党的诞生;
发动武装起义:从 1895 年广州起义开始,至 1911 年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南部边境和长江流域发动了十余
次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虽屡遭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廷统治,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
命斗志,积累了经验教训;促成辛亥革命成功: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新军起义(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独立。孙中山回国,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四、 群体特征: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情怀: 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根本驱动力;坚定的革命性与理想
主义: 矢志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思想开放,勇于吸收新知: 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政治
思想和社会制度;高度的组织性与牺牲精神: 同盟会虽有松散性,但仍具近代政党特征;前仆后继的武装起义
展现了惊人的牺牲精神(“黄花岗精神”);社会基础薄弱性: 主要活动于知识阶层、华侨、会党和部分新军,与
广大农民、工人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动底层民众。
五、 历史影响:终结千年帝制: 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划时代的巨变;创立
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
权在民”原则,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思想解放: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成为共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如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
提倡男女平权等),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局限性与历史启示: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政权落入袁
世凯等旧势力手中)。未能解决土地问题,未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导致革命基础不稳固。其奋斗历程深
刻证明:在旧秩序崩溃的时代,代表进步方向的新兴力量,即使初期弱小,只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就能
成为撬动历史前进的关键杠杆。他们的成败得失,为后来者探索中国复兴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镜鉴。
{#{QQABCQSl4wqwgBZACI7aFwXeCQoQkIATJQoGRQCYqAQiiRFAFAA=}#}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总分48分)
1.新石器时代晚期,镶嵌绿松石的玉石器在葬仪和祭祀中扮演重要角色。绿松石的镶嵌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嵌法和平面镶嵌法。孔嵌法沿黄河自东向西传播;平面镶嵌法与之相反,从甘肃、青海地区向黄河中下游传播。这可用于印证( )
A.南北方生产工艺的融合 B.母系氏族社会审美的改变
C.原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D.阶级社会等级秩序的建立
2.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人物造型以“秀骨清像”为特色,通过衣带飘举、动态舒展来展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韵。这一绘画风格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 )
A.绘画创作转向山水题材 B.士人审美追求神韵风骨
C.佛教艺术风格占据主导 D.社会风气崇尚人物品评
3.下图所示为唐中叶后城市之间的经济交往及其商品流向。据此分析可知( )
A.商品流向呈南北均衡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长途和大额贸易兴起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4.从下表所载金世宗时交聘史事可知( )
时间 金 南宋 西夏
大定二十年 (1180) 遣贺宋生日使 遣贺夏生日使 遣使贺金正旦 遣使贺金万春节 (金世宗生辰) 遣使贺金正旦 遣使贺金万春节
大定二十九年 (1189) 遣使至宋报哀 遣使至宋贺即位 遣使至金吊祭 遣使至金贺登位 遣使至金入奠 遣使至金贺登位
A.金夏两国全面接受中原礼仪 B.三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多民族政权并立呈交融趋势 D.南北对峙局面已经得到缓和
5.明朝推行里甲制度。下表为明朝在广西、浙江、山东、陕西等四省所设里的数量统计。其中,浙江是( )
省份 总里数 每县级行政区平均所设里数
甲 6400 61.5
乙 3597 31.0
丙 10899 143.4
丁 1183 12.1
A.甲 B.乙 C.丙 D.丁
6.康乾时期,浙江嘉兴府濮院镇“万家烟火,民多织作绸绢为生,为都省商贾往来之会”。镇中有桑叶市场供桑农交易,有丝行专事收购四乡蚕农生丝,有绸行向当地机户收购绸绢。由此可知当时清朝( )
A.加强了对江南工商业的管理 B.外地商帮控制江南市镇贸易
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 D.市镇繁荣强化城乡经济联系
7.清末北京竹枝词云:“巨舰飞来瞬息中,未从江海鼓腥风。全亏诸老能调护,半壁东南保障功。”时人谓:“沿江沿海安堵如故,皆张(之洞)刘(坤一)二制军调护之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该事件( )
A.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B.推动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C.深刻影响洋务运动自强政策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8.发刊词是报刊宗旨的重要体现。下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历史阶段一份红色报刊发刊词的词汇摘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警钟 号角 同胞 新的长城 团结 国家危亡 民族觉醒 新中华 奋斗 理想 民族独立 民权自由 民生幸福
发动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
C.进行全民族抗战 D.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9.1952年下半年起,国家大范围地统一调配干部。1952—1953年,中共中央中南局从农村和机关抽调3000多名县级以上干部、3000多名技术骨干和700多名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干部,分配到工业和其他建设部门。这一措施( )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促进了干部管理制度的法制化 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地位
10.198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加了四倍多。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全国各地的名优新特产品来京展销,花色品种逾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万游客云集争购。这些经济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
A.践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生产的商品极大丰富畅销全球
C.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波斯帝国早期,被征服地区的许多官吏、制度得到保留,外族的文字、宗教广泛传播。大流士登上王位后发起改革,推广波斯人主导的行省、军区制度,用波斯文字刻写国家的重要铭文,立波斯人信奉的祆教为国教。大流士上述举措的顺利实施( )
A.扩大了波斯文明的影响 B.缓和了外族与波斯人的矛盾
C.完善了帝国的官僚体系 D.革除了西亚君主制度的积弊
12.中世纪前期,西欧农奴的生活十分困苦。一顿上好的饭食“通常由两道饭菜组成,一道是粥状的麦糊,一道是麦糊状的粥”。到13世纪,由于饥馑出现的次数大为减少,且饮食中增加了豆类,农奴变得强壮。这一变化缘于( )
A.城市发展的影响 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C.美洲物种的传入 D.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13.1588年,为了防止百姓以武犯禁,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颁布了《刀狩令》,坚决禁止百姓持有刀、弓、枪等各种武器,所有国主、地方官应尽收民间各类武器上缴。法令施行后,佩带武器成为武士的特权,这导致了( )
A.武士集团形成 B.封建军事专制强化
C.天皇地位巩固 D.幕府集权统治建立
14.16世纪,意大利人巴尔巴罗为校订、翻译古罗马建筑论著,曾向一位泥瓦匠出身的建筑师寻求帮助;德意志人阿格里科拉在撰写关于采矿的著作时,吸收了矿工传授的知识。这些学者( )
A.注重提升人的社会地位 B.复兴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重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D.推动了人文主义教育兴盛
15.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人经营的棉纺织工厂由61家增至156家。民众希望进一步开拓国货市场。1896年,加尔各答举办了国货博览会。1906年,提拉克向人民呼吁:“你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明天起你们就自由了。”这表明印度( )
A.传统棉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民族资产阶级获得广泛支持 D.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意识增强
16.1928年,美国某工业建筑公司接到苏联价值4000万美元的拖拉机工厂建造订单。“后来,约有12个这样的工厂设计工作在底特律完成了,其余的工厂设计则准备在莫斯科的一个拥有1500名设计和制图员的特殊办公室去完成。”由此可知,当时苏联意在( )
A.引入外国资本发展私营企业 B.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筹措资金
C.寻求美国援助以渡过危机 D.利用西方技术推进工业化
二、材料题(共4题,52分)
17.舌尖上的历史(12分)
北宋时期,北方人以粟、麦为主食,“南人罕作面饵”。京师(今开封)既有北食,又有南食、川饭店,“以备南人不服北食者”。起初京师人“未尝食蚬蛤”“以为珍馔”,而后“士人稍稍食之,蚬蛤亦随而增盛”,酒肆的菜肴有炒蛤蜊、炒蟹等。
南宋时,北方“流寓之人”遍布南方各地。南方大量种植小麦,规模“不减淮北”;“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在临安,“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今开封)人”;有百姓“世以鬻海蛳为业”,酒肆常备有“生蚶子”“蚶子辣羹”等小菜。近年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还出土了长途贩运而来的海鲜遗存,如中华拟蟹守螺等。金朝在招待南宋使者时,宴饮既有燥子粉、肉油饼等汉人食物,也有肉山等女真传统美食。
到了元代,“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世人“无此疆彼界”之分。当时的生活百科书籍,既存录了中原和江南食物,如水滑面、馄饨、馒头、烧饼、包子等,又有女真挞不剌鸭子、女真肉羊麋、高丽粟糕、回回酸汤、回回卷煎饼等。
(1)宋元时期饮食文化有哪些变化?依据材料加以概括。(6分)
(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
18.从急递到快递(14分)
材料一 急递铺是中国古代政府信息传递机构,又有急脚递、斥堠铺、摆铺之称。宋朝战事频繁,以之“递军书与他文书之最急者”。金朝规定“非军期、河防”不用急递。元朝规定,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所系至重”,不得夹带私货。明朝急递铺“接送公文”,铺兵“昼夜须行三百里,稽留三刻笞二十”。清末铁路出现,“各省已设有电报,各处亦已畅行轮船”,依赖人力、畜力的急递铺、驿站等走向衰落。
材料二 我国经营快递业务的国营、民营企业由邮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情系万家,信达天下”“人民邮政为人民”等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理念。据统计,2006年中国快递企业业务量为10.6亿件,2012年增至56.9亿件,到2021年达1083亿件。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急递与快递的区别。(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快递业务量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19.[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 (14分)
材料一 位于英国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西莱丁地区是18世纪英国重要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其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家内制,作坊主购进羊毛后,由家人生产,并雇佣几个帮工。一些呢绒商采用外包生产制,把计件工作分派给纺纱工、织布工等靠工资为生的人。19世纪初期,在全面采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纺织工业获得大发展。到1850年,该地区的布拉德福德已相继修建了公路、运河、铁路,连通国内国际市场,从世纪初的1.6万人小镇发展为1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成为精纺羊毛制品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英]T. S. 阿什顿《工业革命(1760—1830)》等
材料二
——[英]德雷克·格雷格里《区域转型与工业革命:约克郡羊毛工业的地理格局》
材料三 据统计,1700—1750年,英格兰人口从600万增至650万;1750—1801年,人口激增至900万。与此同时,英格兰人口重心也在转移。1700年,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稀疏。从1750年开始,人口逐渐聚集至以毛纺业为代表的约克郡、以棉纺业为代表的兰开斯特和以铁制品生产为代表的米德兰等煤铁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成为英格兰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1901年英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英格兰北部人口已超过南部人口。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8至19世纪约克郡毛纺织业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英格兰人口迁移的趋势,并说明其对约克郡的影响。(8分)
20.[时代与新兴社会力量] (12分)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论述近代社会变革时说:“单靠中国社会内部旧有的那些社会力量已经不能给中国指出新的出路。时代已经变了,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来担当这个角色,尽管新的社会力量当时还很微弱,还不足以担当起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的任务,但终究把中国历史很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请以“时代与新兴社会力量”为主题,任选中国或世界历史上特定时期的某一群体为对象,根据提供的要素(时代背景、新兴社会群体、主要事迹、群体特征、历史影响),完成提纲。(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完整。)(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