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学校将举办“家风伴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家风理解优良的家风,是祖辈______________凝聚的智慧结晶,它如春雨般哺育着我们的心灵。从古至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妇rú皆知的故事,都在诉说着家风的力量。优良的家风不仅维系着家庭的和谐秩序,更指引着我们的成长。①家风显于言行,家庭成员日常的言谈举止与处事方式,是家风的直接体现;②家风利在社稷,良好的家风不仅能滋养个体德行,更能推动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③家风源自传承,家族世代秉持的道德准则与文化积淀,是家风形成的根基;④家风成于教化,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与家庭环境的熏陶,家风得以延续和强化。让我们共同感受家风的坚rèn力量,让优良家风伴随我们茁壮成长。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哺育( ) 秩序( ) 妇皆知( ) 坚( )2. 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 绞尽脑汁 B. 沥尽心血 C. 锲而不舍 D. 不期而至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4. 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句子,表达你对家风的认识。示例:印章——家风是盖在心上的一方印章。备选词语:河流 足迹 树木任务二:家风共读5. 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保尔不甘压迫的天性是一种传承,除保尔外,他的家族中还有谁表现出了抗争的精神?请根据名著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抗争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2)有人说,祥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他的命运就不会这么悲惨了。你认同吗?请结合原著主题和内容阐述理由。任务三:家风展示6. 班级将举办“家风展示会”,请你参与筹备工作。(1)补充两种家规、家训的展示方式。①摄影图片展示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2)“家风展示会”上,同学们需完成“家风认知与传承”的调查问卷,请帮忙设计两个问题。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7. 请按要求填空。思乡怀亲 当笛声乘着春风缠绕洛阳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①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当塞外旅人托朋友捎一句口信给家人,“②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故乡便成了游子心中最深的思念。哲理思考 古诗中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③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描绘了困境中暗藏转机的生命体验;“④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登高望远,超越表象的智慧。(王安石《登飞来峰》)。景色宜人 古诗中既有水墨淡彩的幽静之美,“深林人不知,⑤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也有姹紫嫣红的热闹之美“草树知春不久归,⑥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心怀天下 龚自珍虽然辞官,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杜牧夜泊秦淮,仍满怀对国事的忧虑和愤慨: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②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养竹记》)[注]①本:这里指竹子的根。②以: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8. 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香远益清 集思广益B. 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C. 则思善建不拔者 出类拔萃D. 则思应用虚受者 虚怀若谷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10.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是一种议论性文体,文章先用大量文字对莲花的形象作了铺排性的描绘,最后再揭示莲的喻义。B. 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比如甲文就通过莲花和菊花、牡丹的类比来突出莲花的品质。C. 乙文语言通俗平实,不事雕琢,以白描展现竹子的清雅意境,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D. 乙文以竹子的自然特性象征君子的美德,描绘竹子的形态细致入微,卒章显志,颇具诗情画意。11. 甲乙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18分)阅读散文,完成各题。看鸟儿洗澡疏泽民①第一次看鸟儿洗澡,在自家书房。②小区大院的四周有几棵香樟树,我的窗前也有一棵。不知什么时候,院子里来了一群鸟,整天叽叽喳喳的,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③那天我坐在窗前看书,忽然窗外一阵扑棱,抬头一看,一只不知名的鸟儿落到我家窗台上,探头探脑地朝屋里瞅。我赶紧端正坐姿,纹丝不动。或许鸟儿把我当成雕塑,感觉没有危险,就搔首弄姿地用小嘴在腹下、翅下、后背来回轻轻按摩擦拭,如同陈佩斯表演的小品《洗澡》。我想笑,赶紧将托腮的手掌捂住嘴,生怕笑出声来。澡洗好了,鸟儿“啾儿”一声,双腿一蹬,张开翅膀飞走了,留下细微的羽尘随风飘散。④住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里,能看到鸟儿洗澡的机会并不多,得凭运气。⑤再次看到鸟儿洗澡,是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桥头等车下乡时。桥下是条河,穿城而过,挖掘机刚刚翻挖过,杂草埋进新翻出来的砂土里,河滩显得平坦而空阔,几汪浅水凼清澈如镜。⑥我是被叽叽喳喳的鸟声吸引到河边的。站在堤岸边,我看到不知从哪儿飞来的鸟儿,有数百只,分成几拨,上上下下地穿梭。一拨从树上呈弹射状“哗啦啦”地射下来,快触到河滩时突然减速,画一条切线滑入沙地;另一拨如发射炮弹从河滩起飞,腾空快速闪过,精准无误地落在岸边的柳枝上,踩得枝条微微颤抖。河滩里的鸟如密密麻麻的河石,又如风卷起地上的落叶,一阵阵翻涌,一浪浪推进,推入挖掘机掏出的一汪浅水里。水里的鸟儿特兴奋,低下脑袋往水里一按,脖子一张一缩,再猛然朝后一甩,随头带起来的水就濡到后背上。然后扭弯脖子,将后脑壳贴着后背来回摩擦几下,接下来再次埋头汲水。如此反复。后背洗好了,又张开双臂,将头伸进臂下胳肢窝,挠痒痒。一下,一下,又一下。全身濡湿了,洗净了,再次钻进水里漂一下;钻出来,扑扇着翅膀,直扑得水花四溅才快活。快活的鸟儿一身清爽地飞到树上,鸟喧洒了一河滩,清亮如洗。⑦那么多的鸟儿,借着几汪浅水集体洗澡,洗得那么恣意、那么亢奋,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不敢走动,屏住呼吸,生怕吓坏了鸟群。⑧我发现,看鸟儿洗澡挺有意思,它会让你忍俊不禁,烦恼皆忘;甚至觉得,做一只鸟儿也不错的。⑨近读作家钱国宏的《给心灵放个假》,文中提到他家乡的山雀,吃饱喝足后飞到松软的沙滩,展开翅膀,“偎”个小圆坑,把自己用沙埋起来,然后张开全身毛孔,扭动身子,噗噗地洗“沙浴”。“每只鸟在洗沙浴的过程中都会幸福地闭上双眼,忘情地浣洗,一丝不苟、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中的这段惬意!”看后,我无比羡慕。⑩原来,看鸟儿洗澡的不止我一人。鸟儿洗澡不像人那样单调,一汪寒水,一窝黄沙,竟能洗出那么多乐趣。我自叹弗如。(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12. 散文·情节】根据文中三次“鸟儿洗澡”的经过,完成表格内容。次数 鸟儿数量 洗澡地点 鸟儿表现 我的表现第一次 一只 ② 搔首弄姿 捂住嘴,生怕笑出声第二次 ① 一汪浅水中 恣意亢奋 ④第三次 一只 沙滩小圆坑 ③ 无比羡慕13. 【散文·语言】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或许鸟儿把我当成雕塑,感觉没有危险,就搔首弄姿地用小嘴在腹下、翅下、后背来回轻轻按摩擦拭,如同陈佩斯表演的小品《洗澡》。(品味加点词的用词之妙)(2)河滩里的鸟如密密麻麻的河石,又如风卷起地上的落叶,一阵阵翻涌,一浪浪推进,推入挖掘机掏出的一汪浅水里。(赏析比喻的用法之妙)14. 【散文·选材】文章写自己看鸟儿洗澡的经历后,为什么还要补充钱国宏写鸟儿洗澡的文字呢?15. 散文·情感】文章末尾“我自叹弗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二)(22分)阅读小说,完成各题。卖艾蒿的小女孩王剑冰①黄河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远处流着。其实从塬上望过去,是看不到黄河流动的,看到的只是一道黄白。塬下的沟渠里常年有水。沟渠两岸长出蓬茸的树,树荫下,渐渐成了集市,卖什么的都有。②快到端午节了,我想再去集市看看,那个卖艾蒿的小女孩和老太太还在不在。③端午节家家插艾蒿,似是塬上的习俗。在门口插上一把儿,可以辟邪、保平安、不害病。因此集市到处都是卖艾蒿的。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来到了这个弥漫着艾蒿清香的集市,看到一个小女孩和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们的脚边摆着一大堆新鲜的艾蒿,却少有人买。有人问了,听说没有微信、支付宝,只收现钱,就扭头走了。我听了,赶紧找地方去换零钱,而后再返回到小女孩和老奶奶那里。④小女孩十一二岁的样子,一头整齐的短发,闪着一双机灵的眼睛,说,叔叔买艾蒿吧,两块钱一把儿。我说给我拿十把儿吧。女孩看了看我,露出疑惑的神情,说,叔叔要这么多干吗?用不完就蔫掉了。⑤我说我送人。女孩大声地跟老奶奶说,奶奶,这个叔叔要十把儿啊!那位奶奶听了就咧开嘴笑了,说,好,好,再送人家一把儿,自家动手采的,值不得什么钱。⑥女孩一把把儿的,给我挑了十一把儿递过来,用塑料绳子扎好。我把一百元的票子裹在零钱里递给老奶奶,说,我数好了,装起来吧。老奶奶说好、好,接过来就塞进了口袋。⑦我提着一大捆艾蒿往前走,就听后边有人喊着追过来,原来是那女孩。她气喘吁吁地将一百元票子递给我说,叔叔,你给多了。二十块就够了。要不是奶奶掏出来看,俺们还不知道。⑧我说这不是我的,你快拿回去给奶奶。⑨小女孩却硬要塞给我,说,奶奶的钱都放在她手绢里了,刚才她拿出来准备放进去才知道你给多了,这钱俺们不能要。说着就跑走了……⑩今年这个时候,我仍旧到集上去,想着能遇到那个小女孩和老奶奶。 还真看到了她,似乎长高了,一头短发也扎了起来,却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我上前问,你奶奶呢?她好像并没有认出我来,只是弱弱地说,奶奶,走了…… 真是个让人意外的消息。女孩没有爸爸妈妈吗?还是他们出去打工了?我不好多问,看到她脖子上挂着一张微信收款码,知道已经会用手机收款了,便说,我要十把儿。 女孩给我挑好,捆扎好。我扫了码提着就走,女孩只顾忙其他的顾客去了。走出老远,我按下了一串数字,发了出去,心里稍显轻松起来。 过了一日,微信显示款项如数退回。看来这个叫小爱的女孩,还是像去年一样,不肯多要别人的给予。可这里面还有她的艾蒿钱呢,我又怎能白得人家的劳动成果? 于是我打听着找到了沟边不远的这所小学。 守门的老校工恰好和小爱是一个村子的,便向我介绍起她的情况。 小爱是个苦孩子,也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岁时就没了爸爸,妈妈改嫁了,只剩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后来小爱上了学,帮着奶奶喂猪、养鸡。奶奶还带着小爱去采野菜、割艾蒿,到集上去换钱。猪到年底卖,鸡下了蛋,奶奶都给小爱吃。小爱不吃,也拿到集上去换钱。 去年小爱的奶奶死了。村里商量着给小爱捐款献爱心。学校有位支教的姚老师是小爱的班主任,一直单身,就担负起照顾小爱的责任,现在小爱上六年级了。 正说着,下课了。 我见到了姚老师和小爱。小爱大名叫李爱菊。我对姚老师说了小爱两次拒收善意的事儿。姚老师说,乡亲们和老师给她的捐款她也不要,还在我这里保存着。这孩子就这样,从小受奶奶的影响,以一颗善良之心看待社会、对待他人。 我执意把买艾蒿的零钱给小爱。小爱说,叔叔我想起来了,去年也是你吧,总想着帮我。我真的不需要,村里和老师都帮助我,我还养着鸡、养着兔子呢! 我提出到小爱家里去看看。小爱看着姚老师说,端午节放假,我们包粽子,让叔叔一起来过节吧。姚老师高兴地答应了。 一路艾蒿飘香,我知道,家家户户都插上了艾蒿,那香气里,还有粽子的味道。(选自《202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16. 【小说·内容】请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小爱一岁时,与奶奶相依为命→①→去年,奶奶去世,姚老师照顾小爱→②→“我”到小爱所在学校还钱,了解到小爱身世,受小爱邀请去家里过节17. 【小说·环境】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特意交代集市的自然环境?18. 【小说·手法】如果将第 段删掉可以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19. 【小说·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爱是个怎样的人。20. 【小说·结尾】文章的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四、作文(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21. 踏进中学的校门已经一年了,校园生活中,肯定有一些特别的人和事让你感动、惊喜、感激,或者难过、气愤、不平……请将题目《那个_______的瞬间》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22.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经典名著的阅读推荐,但有些同学认为那些作品要么难懂,要么乏味,不用去认真阅读,只需要多刷题,能应付考试就行了。请你写一封公开信,劝说这些同学认真阅读推荐的经典文学作品。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学校将举办“家风伴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家风理解【1~4题答案】【答案】1. ①. bǔ ②. zhì ③. 循 ④. 韧 2. B 3. C4. 示例:河流:家风似长河,静水深流。足迹:家风是代代相随的精神足迹。树木:家风如树木,根基深植于德行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任务二:家风共读【5题答案】【答案】(1) ①. 示例: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 ②. 把车站食堂欺辱、打伤保尔的堂倌打得满脸流血。 ③. 被关进了宪兵队。(2)示例:不认同。小说是通过祥子的悲惨命运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祥子的遭遇表明,在战乱、剥削、阶级压迫严重的旧社会,底层劳动者是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的。原著中的老马儿孙满堂却冻饿街头,也证明了温暖的家庭无法抵御社会寒冬。(意合即可)任务三:家风展示【6题答案】【答案】(1) ①. 书法作品展示 ②. 数字化作品展示(2) ①. 示例:提到家风,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②. 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你家的家风的?(开放性答案,有理即可)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7题答案】【答案】 ①.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 明月来相照 ⑥.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⑦.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⑩. 隔江犹唱后庭花(二)(15分)【8~11题答案】【答案】8. D 9. (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2)君子看到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10. B11. 甲文通过对莲花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的描绘表现君子洁身自爱、正直不苟的高尚品格。(如答到庄重质朴、豁达大度等品质也给分)乙文以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种特性象征君子根基稳固、正直独立、虚心受道,坚贞不屈这四种德行。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18分)【12~15题答案】【答案】12. ①一群 ②书房窗台上 ③恋情幸福(一丝不苟、痛快淋漓) ④不敢走动,屏住呼吸,生怕吓坏了鸟群。13. (1)搔首弄姿原指故作姿态,卖弄风情,这里贬词褒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鸟儿在窗台洗澡时活泼、俏皮又自在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2)把鸟儿比作河石,突出鸟儿数量多,用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写鸟儿活动时轻盈、活泼、喧闹,传递出作者看到鸟儿洗澡时的新奇与欣喜之情。14. 这段文字展现了不同的人对鸟儿洗澡这一有趣场景的关注,丰富了文章内容,使“鸟儿洗澡值得观察,能带来乐趣”这一内容更具有普遍性,突出了看鸟儿洗澡能让人忘却烦恼,感受自然之趣这个主题,引发读者对自然界中这类小美好的更多关注与思考。15.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灵的赞美,赞美鸟类能将简单的事情转化为乐趣的生命智慧;表达对人类的含蓄自省,住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里的人们忽视了对生活中细小美好事物的关注,从而失去了很多简单的快乐。(二)(22分)【16~20题答案】【答案】16. ①去年端午前,我在集市从小爱和奶奶那里买艾蒿,想多给钱却被小爱退回。②今年端午前,我再到集市,见小爱独自卖艾蒿,我微信多付钱再次被退回。17. 借黄河、沟渠、莲蓬的树等,勾勒出富有地域特色的背景,说明集市形成的环境基础。营造出质朴、宁静,带着生活气息的氛围,暗示故事的发生与地域人文的关联。18. 不可以:这段插叙补充交代了小爱的身世经历;丰富了故事情节;揭示了人物性格的成因;让面对苦难要坚强这个主题得到了深化。19. 懂事坚强:一岁没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和奶奶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善良诚信:不贪图“我”多给的钱,退回百元大钞;自尊自立;不接受捐款,靠自己的劳动换取收入。20. 艾蒿是端午节的象征,“家家户户都插上艾蒿”,呼应端午习俗,传递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艾蒿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小爱祖孙的淳朴,“我”对他们的关注与帮扶,村里、老师对小爱的照顾都散发着人性善良的香气;艾蒿一路飘香,和粽子味交融,凸显善良、苦难中的坚守等美好品质像端午习俗一样代代传承,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四、作文(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21题答案】【答案】例文:那个震撼的瞬间教学楼后的废弃花圃里,总能看见老张头的身影。他是学校的花匠,佝偻着背,校服裤总是卷到膝盖,露出布满青筋的小腿。我们总爱躲在树后学他浇水的样子——水壶在他手里晃悠,像随时会掉下来。那天暴雨过后,我值日倒垃圾,撞见他蹲在月季花丛前。几株最名贵的“粉扇”被狂风拦腰折断,花瓣泡在泥水里,像被揉皱的丝绸。老张头的手指在断茎上轻轻摩挲,指腹的老茧蹭过湿漉漉的枝干,发出细碎的声响。他从口袋里摸出个玻璃药瓶,里面装着褐色的药膏,用竹片小心翼翼地抹在断口处,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擦脸。“这都断成这样了,还能活?”我忍不住问。他抬头时,我才发现他左眼的白内障已经很严重,眼珠泛着一层白翳。“试试呗,花跟人一样,骨头断了,也得给它接接。”接下来的一周,我总看见他往花圃跑。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草叶上时,他就踩着胶鞋来了,裤脚沾着白霜。他用竹条给断茎做支架,像给病人打石膏,每缠一圈麻绳,都要对着太阳眯起眼睛看角度。有次我撞见他用搪瓷缸往花盆里倒牛奶,过期的牛奶泛着白沫,他却搅得很认真:“补点营养,就像人喝骨头汤。”周五傍晚,我路过花圃时站住了。那株“粉扇”的断茎处,竟然抽出半寸长的嫩芽,嫩得像透明的翡翠。老张头正用棉签蘸着清水,一点点擦去嫩芽上的尘土,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佝偻的脊背在暮色里像座弯弯的桥。他突然笑了,缺了颗门牙的嘴里漏出风来,却让我想起爷爷看我的眼神。那一刻,风穿过花圃,吹动他汗湿的衬衫,露出后背两块突出的肩胛骨。我忽然明白,所谓震撼,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就像这双布满老茧的手,能在绝望的断茎上,种出春天的希望。那抹新绿钻进眼里时,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22题答案】【答案】例文:致同学们的一封公开信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听说有些同学觉得教材推荐的经典名著难懂又乏味,宁愿刷题应付考试也不愿翻开阅读,作为热爱经典的同路人,我想和你们聊聊。经典名著确实有“门槛”,《红楼梦》里的家族谱系、《呐喊》的时代隐喻,初读像雾里看花。但请给它们一点耐心!读《三国演义》时,我也曾被复杂人名搞晕,可当顺着情节梳理,看诸葛亮空城退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那些智谋与豪情瞬间点亮目光——经典的“难”,是通往宝藏世界的门票,跨过去,就能撞见震撼心灵的风景。说经典“乏味”?《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奇幻,《骆驼祥子》里老北京的烟火与悲剧,哪一段不是鲜活的故事?这些情节里,藏着作者的巧思、时代的温度,比刻板的试题有趣多了!刷题或许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可经典阅读给的是“长久底气”。做阅读理解时,那些从经典里练出的语感、对文字的敏锐,能帮我们精准捕捉作者意图;写作文时,《朝花夕拾》的温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力量,信手拈来就是独特素材。更重要的是,经典里有人生答案:读《平凡的世界》,看普通人在苦难里坚守,会明白奋斗的意义;品《简 爱》,能学会捍卫尊严与热爱。这些滋养,是刷题给不了的。同学们,经典不是负担,而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富矿。别让“难懂”“乏味”的标签,挡住我们与伟大灵魂对话的机会。试着翻开书页吧,从《论语》的智慧箴言,到《海底两万里》的奇妙冒险,经典会用故事告诉你:语文学习不止有试卷上的分数,更有成长路上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放下偏见,在经典里遇见千年前的月光、万里外的奇遇,让那些永恒的感动与思考,成为青春最珍贵的底色!一名热爱经典的同路人[日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