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人类遗址( )
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B.元谋人是最早的人类
C.地域分配非常广泛 D.具有相同的血缘传统
2.1975 年,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经19 9 0 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共出土各类石器241 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据此可知“郧县人”(  )
A .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3.“ 距今约20 万年,这种远古人类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4.远古人类摆脱了“ 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开始吃熟食,在夜间也能照明,扩大活动的范围。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会使用火 B. 会交换生活用品
C. 会制作工具 D.会采集植物果实
5.考古学家采用碳-14 年代测定方法测算出了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 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
6.史慎思同学在进行“史料实证”活动时,找到了下图中的资料。据此可知,他实证的主题是(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早期国家产生 D.中外文明交流
7.“它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以下能帮助我们直观认识上述陶器特征的是( )
A.猪纹陶钵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黑陶高柄杯 D.白陶规
8.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这些发现( )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 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 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9.下面三幅图片所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了解( )
A.长江流域文明 B.原始农耕时代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10.迄今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5000多处,分布地域以中原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虽然类型不同各有特色,但总体来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这说明仰韶文化( )
A.分布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B.是南北文化互鉴的产物
C.存在比较大的区域性差异 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11.经专家推测,在我国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人字洞发现的繁昌人可能生活在距今约240万—20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我国境内人类的历史可以向前推进约( )
A.20万60万年 B.100万年 C.30万—70万年 D.130万年
12.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中国境内都有丰富的遗存。云南元谋人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山西襄汾丁村遗址等200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涵盖距今210万年至1万年的各个阶段。这表明( )
A.古人类起源于中国 B.我国疆域广袤是孕育众多古人类原因
C.古人类会制作工具 D.我国是世界人类起源的主要地区之一
13.“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郧阳。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14.1975年,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迹的砾石。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据此可知,郧县人、蓝田人( )
A.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B.会使用火
C.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D.能够直立行走
15.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16中国科学院网站2023年7月17日消息,该院科研团队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下列关于北京人说法正确的( )
A.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B.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
C.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D.北京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1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遗址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C.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
D.山顶洞人遗址出土古人类头骨化石和穿孔骨针
18.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许多所谓的装饰品,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而成的,选择的砾石颇像现代女性胸前配戴的饰物。这说明山顶洞人( )
A.会捕鱼狩猎 B.会缝制衣服
C.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D.具有爱美意识
19.“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为( )
A.分布范围广 B.分布地域集中 C.分布南方为主 D.集中于沿海地区
20.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1) 北京人处于“上古之世”,其生活在距今多少年?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为了生存下去,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在发掘北京人居住的山洞时,曾从土石的地层里发现烧过的木炭和灰烬……并不是普遍地分散在地层里,只是堆积在一起,或布满在一处。
——摘编自裴文中《中国石器时代》
( 2)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考古学者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多件人工加工痕迹清楚的粗糙石器,还有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材料二 1929年12月2日下午,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多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1)请分别说出两则材料所介绍的远古人类的名称。
(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根据下列史实和推论,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完成相关史实和推论。
举例:
史实: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枚上内侧门齿和人类活动痕迹
推论:云南元谋县附近有原始人类生活
①史实:
推论:材料一中的原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②史实: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推论:
③史实:
推论:材料二中的原始人会制作打制石器,会狩猎。
(3)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处处考古发现,揭开人类演进的谜团;一个个文物化石,书写古老文化的传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填图片——探人类之源】
(1)观察上图,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图中的______(填写字母),地处______流域。
(2)观察上图,我国古人类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看遗物——寻北京人踪迹】
(3)从上图中你能推出什么结论?你认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新考向开故性试题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举出两例。家对考古发现有不同的解释
答案
1-5CABAD 6-10BBABD 11-15CDAAA 16-20ABDAD
21、(1)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生活:群居生活。
(2)证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意义:学会用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22、(1)名称:材料一:元谋人;材料二:北京人。
(2)①考古学者发现了多件人工加工痕迹清楚的粗糙石器;②元谋人已经会使用火;③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
(3)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态度;坚持论从史出。
23、(1)A;长江。
(2)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结论:北京人会制造工具,会使用火
主要依据:化石。
(4)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