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期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B D B A C D B A A D B D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2分,共52 分)17.(14 分)(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分)(2) “不利的国际形势”: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2分)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分)(3) 从国外购买、仿制到自主研发制造(2 分)(4) 国防建设能提高国家国际地位,为外交活动提供坚实后盾。同时,外交能为国防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二者相互促进。(言之有理即可)(4 分)18.(14 分)(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 分)黄继光或邱少云(2 分)(2) 图 A:党的好干部(2 分)图 B:“铁人”(2 分)(3) 原因: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科学家的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答出任意两点)(4 分)贡献: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 分)19.(12 分)(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分)(2)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2 分)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 分)(3)“一国两制”(2 分)邓小平(2 分)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2 分)20.(12 分)(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 分)(2)评分标准:一等(8-10 分):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材料所示信息并充分利用课内外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二等(4-7 分):观点较明确:能结合材料所示信息并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三等(0-3 分):不够明确:未能利用所示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示例: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此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25 年上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QQABQQSh4wCYgBRACY6aB0n8CQkQkIASJSoGhRAcuAQKCRFIBAA=}#}2025年上期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全境获得解放 B.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2.《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抗美援朝战争后美国放弃霸权政策C.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军军事力量 D.当时中国已具备最强军事实力3.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C.土地改革的开展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5.1954年,河南安阳的一位村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包干到户6.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7.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A.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C.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8.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 D.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据2024年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下面表格中内容体现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宣传语“未来再现,能量先行”“科技大厂,生态造车”“度电十公里,安心行天下”A.协调 B.绿色 C.开放 D.共享10.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的青蒿素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11.2025年1月7日,一场6.8级地震突袭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总体顺利。这再次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改革开放国策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2.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经济特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A.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B.都享有独立行政权C.都实行相同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13.热门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A.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愿C.推动西部大开发共同发展D.促进台湾旅游业欣欣向荣14.196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而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5.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两条腿一个圈”的大外交。其中“两条腿”包括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则指的是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三者互相交接、相辅相成。这反映的是A.中国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C.中国全方位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6.下面表格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从“吃饱”到“吃好”◆从小瓦房到大楼房◆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A.海峡两岸的交往 B.新时代强军之路C.航天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材料二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变化表(部分)时间 变化1949年 人民解放军的武器可以说是“万国牌”,很多武器还是从战场 上缴获的外国的破旧武器1951年 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苏联武器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飞机1970年 我国自主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2011年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2017年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2024年 我国第六代战机首飞成功材料四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 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不利的国际形势”主要指什么?(2分)A原则的提出有何深远影响?(4分)(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分析国防建设与国家外交的关系如何?(4分)18.(14分)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英雄谱”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了解战斗英雄事迹】材料一 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图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体会建设英模精神】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上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雷锋就是典型代表。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铭记科学功勋贡献】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靠的是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又靠他们带出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摘编自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图注: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图中河流的目的是什么?(2分)列举一位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人物。(2分)(2)材料二两幅图中人物分别有什么荣誉称号?(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4分)并指出图中科学家的主要科研成果是什么?(2分)19.(12分)制度与政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图注: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 (2分)这一理论是谁出于什么原因提出的?(4分)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978 年 11 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1978 年 12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 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4 年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1984 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 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1988 年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 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 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 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21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2分)(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2025年上期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如有缺页,考生须声明。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全境获得解放B.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2.《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抗美援朝战争后美国放弃霸权政策C.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军军事力量D.当时中国己具备最强军事实力3.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535 1953年■1957年461.96131340.67钢/万吨原泊万吨煤亿吨粮亿吨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C.土地改革的开展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5.1954年,河南安阳的一位村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D.包干到户6.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①②③④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7.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A.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C.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8.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中国邓小平“三个代表”①②特色理论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D.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据2024年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下面表格中内容体现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宣传语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答案.pdf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docx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