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根据地的诗歌,形象反映了这种选举办法:“金豆豆呀银豆豆,比不上咱家的土豆豆。一颗选票一颗豆,小心投在碗里头。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摘编自《豆选》
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根据地推行“豆选”的情况。 “豆选”的产生,就是应农民大多不识字无法使用选票的现实,就地取材行使民主权利。
《大地的主人——豆选》李树基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具体表现:
1.政治上:国共两党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民主与独裁两大势力较量,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打退国民党进攻,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经济上:在三座大山挤压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国民党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
中共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3.社会生活上: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
4.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治理论准备。
人民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1.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时空观念】梳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形成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
【唯物史观】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
【历史解释】结合国统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和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史实,分析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一败一胜的原因;
【家国情怀】体会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培养以人民利益为重、造福人民的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和平建国是人民的强烈愿望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①矛盾变化:
②人民群众:
③民主党派:
④共产党:
⑤国民党:
⑥国际环境:
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人民与反动派的阶级矛盾
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号召“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建成新民主主义国家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战结束、冷战背景下,美苏都不支持国共内战
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论联合政府》1945.4
蒋介石表示不能废除一党专政,要提前召开国民大会,实现“还政于民”。声称:“今日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国民党六大蒋介石致开幕词》1945.5.5
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了,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是,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承担?立即到重庆同蒋会谈,你的安全由美、苏两家负责。
———1945年8月24日斯大林电报
美国政府相信,在现阶段,一个强大、团结的中国政府有利于联合国及世界和平。
……但在本世纪某个国家所发生的事件将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能够和平解决内政问题对于世界至关重要。
———杜鲁门总统致电马歇尔1945
(一)重庆谈判
2.过程
(1)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1945.8.14)
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1945.8.20)
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1945.8.23)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做! ——蒋介石智囊陶希圣
原因:
①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
②用谈判拖延时间以准备内战
③谈判失败可将战争责任推脱
④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绝密电报
国民党
以退为进 投石问路
蒋委员长勋鉴: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1945年8月16日
共产党
将计就计 反客为主
(2)1945年8月底,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
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不利于蒋介石……所以重庆可以去也是必须去。
——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发言
蒋委员长勋鉴: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1945年8月22日
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特此奉复。
——1945年8月24日
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合影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重庆谈判
3.内容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议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国共两党、民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2.结果: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协议,坚持一党独裁统治
(二)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
1.内容: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正在斡旋国共冲突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国民党政府攻占张家口的报纸后称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重庆
谈判
1945.8
1945.10
1946.1
政协
会议
1946.6
全面
内战
爆发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陕北
山东
战略防御
1946.10
粉碎
全面进攻
1947.6
1947.3
粉碎
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8.9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
思考:千里跃近大别山
为何被称为“转折点”?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阅读地图分析,蒋介石为什么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
2.蒋介石敢于发动全面进攻的底气来自于何,你如何看待这一战略方针?共产党应如何应对?
3.全面进攻被粉碎之后,蒋介石只能选择重点进攻,阅读地图分析,你觉得蒋介石可能会选择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
①地跨平汉铁路东西,接近武汉,战略位置重要
②相对于其他解放区实力比较弱,周围有国民党重兵
③中原解放区与其他解放区的距离较远,不易获得支援
①底气: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占优
②看待:兵力分散
③应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①陕甘宁(陕北解放区):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②华东(山东解放区):南京是国民党统治中心
史料阅读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 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
粉 碎 全 面 进 攻 思想上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作战方式 自卫战争;运动战
目标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和方针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粉 碎 重 点 进 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 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 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 取得青化硬、沙家店等战役的 胜利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圄消灭 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 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 的重点进攻
学习任务: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这一时期国统区发生变化具体表现。
《五子登科》丁聪1945年
1945.9
确定使用法币接受日伪产业
1945.12
昆明
一二一
惨案
1946.7
李公朴
闻一多
遭杀害
1946.11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947.1
国民大会
制定宪法
禁止学生反美示威活动
1947.5
第二条战线
打压“反饥饿、反内战
反迫害”运动
1946.11-12
国统区法币购买力示意图
军事
溃败
政治
独裁
经济
腐败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
滥发货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1948年前8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随之而来的是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二)信任危机: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材料一 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务,接收变成“劫收”。
——《中外纲要(上)》第147页导读
(三)政治危机:
1.第二战线:
国统区人民掀起爱国民主运动,与解放区战争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2.召开“国民大会”
(1)背景:1946年10月,国民党攻占张家口,达到它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下令召开由国民党包办的"中华民国国民大会"。
(2)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
(3)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4)评价:
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历史纵横: 第二条战线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土地改革运动
(1)措施: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2)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意义:
①废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②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政策 措施 意义
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抗战 时期 减租减息政策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承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战役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粮食
辽沈战役 160万 1.38万 0.7万辆 3万头 0.7亿斤
淮海战役 225万 7.39万 41.4万辆 0.6万头 5.7亿斤
平津战役 154万 2万 40万辆 100万头 3.1亿斤
合计 539万 10.7万 82万 104万 9.5亿斤
材料: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的支援情况
——数据来源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1947.6,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
(二)战——全面内战爆发
3.过程:
材料:前几个月在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全打光了……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
——晋冀鲁豫解放军将领陈再道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947.6,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
2、战略反攻
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威胁南京和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大战役(1948.8-1949.1)
3、战略决战
①1948.8-1948.11 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取得军队数量上的优势
锦州
沈阳
②1948.11-1949.1 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淮海战役
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
③1948.11-1949.1 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平津战役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碾庄
双堆集
天津
张家口
徐州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地点:西柏坡
②内容:
a.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b.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d.提出了“两个务必”,提醒中国共产党全党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
——三大战役(1948.8-1949.1)
3、战略决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北平和谈
1949.4 国共北平谈判,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6、1949.4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结果: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合作探究: 从国共两党不同角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
(1)共产党方面:
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具体表现:
①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解放战争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方针,团结民主党派进行土地改革,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方针等,有力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②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作战;
③各解放区人民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
④国统区的掀起了广泛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国民党方面:
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