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学目标 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飞来峰》,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掌握 “千寻”“缘” 等字词。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借登峰所见,展现的高瞻远瞩与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其远大政治抱负。 赏析诗歌中夸张、借景抒情等手法,品味语言,理解 “浮云” 意象,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体会写作手法。 难点:领悟 “站得高,看得远” 的哲理,以及诗人借诗抒发的革新政治理想,联系生活感悟其积极意义 。教学内容 备注【课堂导入:以景入情,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陆游的脚步,走进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教师轻声描述)青山环绕,绿水潺潺,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方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田间传来农人的欢声笑语……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形容这样的乡村,你会怎么说? 生(自由回答):乡村很安静!景色很美!像世外桃源一样! 师:大家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诗人用诗歌记录下乡村的淳朴与美好。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这样一首诗。他在被贬官后回到故乡,漫步山野,被眼前的景象感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生机的诗。那么,诗人笔下的山西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又从乡村生活中领悟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的世界。 【初读诗歌:感知节奏,正音明意】 师: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指名朗读) 生(朗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师:读得非常流畅!但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这首诗是七言律诗,一般采用“二二三”的节奏划分。比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大家试着按这个节奏再读一遍。 (学生再次朗读,教师指导纠正) 师:现在,请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感受诗歌的抑扬顿挫和情感变化。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倾听) 师:听完之后,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感觉像在讲故事一样! 师:你听得非常仔细!诗歌的节奏和语气能传递出诗人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逐句解析:品读意象,理解诗意】 师:我们先看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腊酒”指的是什么? 生:冬天酿的酒!因为古代有“腊月酿酒”的习俗。 师:“浑”呢? 生:浑浊,说明酒不够清澈,但可能是农家自酿的。 师:“足鸡豚”怎么理解? 生:“足”是充足,“鸡豚”指鸡和猪,这里泛指丰盛的菜肴。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用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诗人用“莫笑”和“足”字,表现了农家的什么特点? 生:热情好客!虽然酒不精致,但待客很真诚! 师:对!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农家的待客之道,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温暖。 师:接下来看第三、四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是什么意思? 生:山峦重叠,水流曲折,形容路途艰难。 师:“疑无路”呢? 生:以为没有路了,感到迷茫。 师:“柳暗花明”怎么理解? 生:柳树成荫,鲜花盛开,形容景色突然变得明亮美丽。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看见柳树成荫、鲜花盛开,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山村。”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从迷茫到惊喜! 师:非常准确!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想一想,这种“绝处逢生”的经历,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生:比如做数学题时,怎么都解不出来,突然想到一个方法,就做出来了! 生:跑步时很累,以为跑不动了,但坚持一下,又有了力气! 师:大家的例子都很贴切!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往往会有新的转机。这种写法叫“寓理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含蓄地表达哲理。 师:第五、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是什么? 生: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师:“箫鼓”呢? 生:吹箫打鼓,是春社时的庆祝活动。 师:“衣冠简朴”怎么理解? 生:村民的穿着朴素,保留着古代的风俗。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社的祭祀活动临近了,村民们吹箫打鼓,热闹非凡;他们的衣着简朴,却保留着古老的风尚。”诗人通过描写春社的场景,表现了乡村的什么特点? 生:热闹、有传统习俗! 师:对!这两句诗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淳朴民风,与前文的“丰年留客”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乡村的和谐与美好。 师:最后两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若许”是什么意思? 生:如果允许。 师:“闲乘月”呢? 生:趁着月色悠闲地散步。 师:“无时”呢? 生:随时,没有固定的时间。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趁着月色悠闲地散步,我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晚敲开村民的家门。”诗人为什么想“夜叩门”? 生:因为他喜欢这里的乡村生活,想和村民交朋友! 师:非常深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什么情感? 生:留恋、向往! 师:对!诗人从被贬官的失意中走出来,被乡村的淳朴与生机治愈,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愿望。这种情感在诗中是如何层层递进的?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把握主旨】 师: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歌的意思。那么,陆游写这首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通过描写乡村生活,想表达什么? 生:他一开始可能有点失落,但看到乡村的美景和村民的热情,心情变好了! 生:他想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还有对困境中不放弃的信念! 师:大家的感受很准确!陆游被贬官后回到故乡,心情低落,但在山西村的游览中,他被农家的热情、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哲理所感动,从失意中走出来,重新找到了希望。这首诗既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疗愈的过程。 师:请大家再读一遍诗歌,注意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从初到乡村的惊喜,到面对困境的豁达,最后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语气)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师:同学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现代社会,这种哲理依然激励着我们。比如,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生:不要放弃,坚持下去,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生:就像做题时,换个思路,可能就解开了! 师:非常棒!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探索,因为转机往往就在下一个转角。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 生:爱迪生发明电灯时,试了上千种材料才成功! 生:司马迁受刑后坚持写《史记》,成了伟大的历史学家! 师:对!这些例子都证明了“柳暗花明”的哲理。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精神带到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永不放弃!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悟。 (学生思考后分享) 生:上次我考试没考好,以为完蛋了,但后来认真复习,下次考试进步了很多,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我学骑自行车时总是摔倒,以为学不会了,但坚持练习后,终于能骑了! 师:大家的分享都很真实!生活就像一场旅行,难免会遇到“山重水复”的困境,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艺术手法赏析:品味语言,提升审美】 师:陆游的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还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请大家找一找,诗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巧妙?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仗工整,景色描写很美! 师:对!这两句诗是“对偶”,前后两句结构相同,意义相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写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莫笑”用得很好,表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对农家的尊重! 师:非常敏锐!“莫笑”是“口语化表达”,使诗歌更贴近生活,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生:整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层次,从远到近,从自然到人文!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诗人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写农家的酒食,再写山间的景色,接着写春社的活动,最后写自己的感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师:通过这些艺术手法,陆游把乡村生活写得生动有趣,既表达了情感,又蕴含了哲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也能学习这些方法,让文章更精彩! 【课堂小结: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游山西村》,通过朗读、翻译和赏析,感受到了乡村的淳朴与生机,也体会到了诗人从失意到豁达的情感变化。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然美景,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希望大家记住这首诗,更记住这种在困境中不放弃的精神! 师: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师: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结束今天的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