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节奏与韵律之美,提升朗读能力。 理解诗歌中 “路” 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慎重选择人生道路、勇于为选择负责的哲理,树立正确人生观。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节奏,流利朗读;明确 “路” 的象征内涵,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对未选择之路的复杂情感,深入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内容 备注师:同学们,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大到选择未来的职业、人生方向。每一次选择,都像是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风景,也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轨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脚步,走进他的诗作《未选择的路》,去探寻诗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朗读与初步感知 师: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诗,请大家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师:好,老师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同时思考一下,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在森林里遇到两条路,他选择了其中一条,然后想象着未来会回忆起这次选择。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诗人确实是在面对两条路的选择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并对这次选择产生了诸多感慨。接下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诗,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全班齐读) 诗歌内容深入剖析 师:读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节。“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同学们,这里的“黄色的树林”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黄色的树林”给人一种秋天的氛围,可能暗示着人生到了某个阶段,需要做出选择了。 师:非常棒!秋天往往象征着成熟、收获,同时也意味着一些事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在这个“黄色的树林”里,诗人遇到了两条路,这就像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选择。而“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体现了诗人很遗憾,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看看哪条路更好。 师:没错,这种遗憾的心情正是诗人在面对选择时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是不是也常常会有这样的遗憾,觉得要是能有两个自己,分别去尝试不同的选择就好了? 师:那接着看第二节,“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同学们,诗人在路口“久久伫立”,他在思考些什么呢? 生:诗人在思考应该选择哪条路,他在仔细观察两条路的情况。 师:对,诗人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观察。他看到一条路“消失在丛林深处”,而另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却“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荒草萋萋的路更诱人呢? 生:因为那条路很少有人走,可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诗人觉得更有吸引力。 师:非常正确!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对那些未知的、充满挑战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诗人选择了这条荒草萋萋的路,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体现了诗人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师:说得好!诗人没有选择那条看似平坦、容易走的路,而是选择了充满未知的路,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诗人这种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节,“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同学们,这里说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有什么含义呢? 生:说明这两条路都很少有人走过,都很新鲜,没有被人破坏过。 师:理解得很到位。这也暗示了人生的选择是不可重复的,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很难再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诗人说“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他又知道“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呢? 生:体现了诗人既想尝试另一条路,又知道自己可能没有机会了,心里很矛盾。 师:非常准确!这种矛盾心理正是诗人在做出选择后的真实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做出了一个选择,就会担心如果选择另一条路会不会更好,但又知道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师:最后看第四节,“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同学们,诗人为什么说“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呢?这里的“叹息”是懊悔的叹息吗? 生:我觉得不是懊悔的叹息,可能是对过去选择的一种感慨,回忆起自己当初的选择,虽然有遗憾,但也不后悔。 师:分析得非常深刻!诗人的“叹息”并不是懊悔,而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他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说明诗人对自己的选择是负责任的,并且坚定地走下去了。这也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勇敢地走下去。 诗歌写作手法探讨 师:同学们,我们分析了诗歌的内容,现在来看看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首先,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大家想一想,诗中的“两条路”象征着什么呢? 生:象征着人生的两种选择。 师:非常正确!诗人通过描写在森林中遇到的两条路,象征了我们在人生中面临的各种选择。这种象征的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师:除了象征的手法,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家能找出诗中对比的地方吗? 生:诗中把两条路进行了对比,一条路“消失在丛林深处”,另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一条路“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另一条路可能走的人比较多。 师:找得很准确!通过对比,诗人突出了两条路的不同特点,也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在面对选择时的矛盾和思考。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师:另外,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简洁、质朴,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诗人这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诗歌主题总结与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森林中面对两条路的选择,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思考和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勇敢地走下去。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一定也遇到过很多选择。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选择吗?以及你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选择经历) 师: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在面对选择时的认真和勇气。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要像诗人一样,坚定地走下去,不后悔,不抱怨。因为正是这些选择,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短文,运用象征或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在面对选择时的思考和感悟。 课堂结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感受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深刻思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地面对选择,做出让自己无悔的决定。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