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清单(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清单(学案)

资源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清单
一、作品名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象征意义:“钢铁”象征在革命烈火和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生命力的革命战士(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炼成”则指这个过程是极其艰难、充满考验的。书名形象地概括了小说的核心主题——革命者在斗争中的成长与锻造。
二、作者介绍
姓名: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生卒年:1904年9月29日 - 1936年12月22日
国籍:苏联
生平关键点:
出身乌克兰贫困工人家庭,只念过三年书,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红军奔赴前线,是“布琼尼骑兵旅”的英勇战士。1920年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头部和腹部),伤愈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在艰苦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修建窄轨铁路),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导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27年(23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卧床不起、双目失明),以惊人的毅力,借助“镂空格板”用手摸着写作,历时三载,于1933年完成了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保尔·柯察金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本人的生活。1935年获得苏联最高荣誉——列宁勋章。
1936年病逝,年仅32岁。
三、重要情节概括梳理
1.童工与反抗:保尔在车站食堂当童工,受尽剥削欺辱。因痛恨虚伪的神父被学校开除。
2.偷枪与埋枪:保尔从德国士兵处偷了一支手枪,为躲避搜查将其藏起。
3.结识朱赫来:保尔结识了布尔什维克水兵朱赫来,朱赫来成为他革命道路上的启蒙导师,教他拳击和革命道理。
4.勇救朱赫来:朱赫来被捕,保尔勇敢地袭击押送兵救下朱赫来,自己却被维克多告密被捕入狱。
5.意外获释与参军:保尔在监狱中经受考验,后因偶然机会(被错放)获释。逃离家乡后加入红军骑兵部队(布琼尼骑兵旅),在战场上英勇战斗。
6.重伤与转业:保尔在战斗中头部受重伤,一度濒临死亡。伤愈后无法重返前线,转到地方工作。
7.参加筑路:保尔响应号召,在极端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严寒、缺衣少食、匪徒袭击)下,参与修建运送木材的窄轨铁路(博雅尔卡筑路工程),以解决城市燃料危机。期间患严重伤寒,几乎丧命。
8.重逢冬妮亚:筑路工地上,保尔偶遇已成为资产阶级太太的昔日恋人冬妮亚。两人因思想观念和生活追求的鸿沟彻底决裂。
9.病魔缠身:筑路结束后,保尔健康状况恶化(伤寒、风湿、中枢神经受损),被送回家乡休养。随后又忘我地投入共青团工作。
10.瘫痪与失明:保尔在去疗养院的途中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病情加剧。最终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陷入人生最低谷,一度产生自杀念头。
11.文学创作之路:在绝望中,保尔重新找到了战斗的方式——文学创作。在妻子达雅的帮助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失明、手稿丢失),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即书中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构思)。
12.新生活的开始:小说手稿历经波折(邮寄丢失),在朋友帮助下重新开始创作。最终,作品获得成功出版,保尔拿起新的武器(笔),重返战斗队伍。
四、人物形象概括
核心人物:
1.保尔·柯察金
性格特点:
钢铁般的意志:最核心的特质。面对疾病、伤残、死亡威胁,始终不屈不挠,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高度的革命理想与忠诚:将共产主义事业视为生命最高意义,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甘愿为之牺牲一切。
勇敢无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工作中勇挑重担,面对敌人和困难从不退缩。
原则性强,近乎严苛: 对自己和他人要求极高,近乎禁欲主义。鄙视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认为生命应当完全奉献给事业。
正直、嫉恶如仇: 对同志真诚热情,对敌人和落后现象毫不留情。
顽强、坚韧: 在身体极度衰弱、几乎完全瘫痪失明的情况下,依然找到新的战斗方式——写作。
关键事件:
童年/少年: 被学校开除 -> 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欺凌)-> 偷德国中尉手枪 -> 解救朱赫来(人生转折点)-> 被捕入狱(经受考验)-> 意外获释 -> 逃离家乡。
革命与战争: 参加红军(骑兵)-> 英勇作战负伤 -> 转入地方工作(共青团)。
建设时期: 参加修筑窄轨铁路(波耶卡站)(极端恶劣条件下,以超强意志坚持工作,感染伤寒,几乎丧命)-> 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 -> 参加剿匪 -> 在边境地区做共青团工作。
疾病与抗争: 重伤病复发 -> 瘫痪 -> 双目失明 -> 陷入绝望 -> 文学创作(以笔为武器,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书稿丢失 -> 重新创作 -> 作品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找到新的生命价值。
重要配角:
2.朱赫来
性格特点:
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者: 经验丰富,沉着冷静,是保尔革命道路上的精神导师和引路人。
勇敢机智: 从事危险的地下工作,被捕后成功逃脱。
富有领导力和组织才能: 在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如肃反委员会、筑路工程总指挥)。
关心爱护同志: 对保尔关怀备至,给予他关键指引和支持。
关键事件:
躲避追捕时被保尔收留 -> 向保尔传播革命思想 -> 被捕 -> 被保尔冒险解救 -> 领导地方革命工作 -> 担任筑路工程总指挥(关键时刻给予保尔极大鼓舞)-> 在保尔病重期间给予关怀和鼓励。
3.冬妮娅·图曼诺娃
性格特点:
纯洁、善良、热情:少女时期富有同情心,被保尔的倔强和独特气质吸引。
小资产阶级情调:出身林务官家庭,追求舒适、浪漫、优雅的生活方式和情调。
思想局限: 无法理解和认同保尔所献身的革命事业及其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她的爱最终停留在个人情感层面。
逐渐疏离与隔阂: 随着保尔投身革命洪流,两人在价值观、生活目标上的鸿沟日益加深。
关键事件:
与保尔在湖边相遇(初恋)-> 关系逐渐亲密 -> 保尔被捕时冒险探望 -> 保尔参加革命后重逢(筑路工地)-> 因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冬妮娅衣着光鲜,保尔衣衫褴褛)而最终决裂 -> 多年后与保尔在车站最后一次相遇(已成为贵妇)。
4.丽达·乌斯季诺维奇
性格特点:
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成熟、干练、意志坚定,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
理性、克制: 将革命事业置于个人情感之上,曾因误会和革命纪律主动疏远保尔。
独立、有主见: 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
对保尔有深刻理解和真挚情谊: 是保尔思想上的同志和亲密战友,理解他的追求和痛苦。
关键事件:
担任共青团省委常委,是保尔的上级和战友 -> 与保尔在工作中建立深厚感情 -> 因误会(保尔撞见丽达与某男子亲密)和丽达对革命纪律的坚持,两人关系中断 -> 多年后重逢(保尔已瘫痪失明)-> 作为朋友和精神知己给予保尔支持和鼓励。
5.阿尔焦姆·柯察金
性格特点:
正直、刚强:工人阶级的代表,有朴素的正义感。
沉默寡言、行动派:不擅言辞,但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对压迫的反抗。
关爱弟弟:是保尔童年重要的保护者和依靠。
逐渐觉醒:在朱赫来影响下也参加了革命。
关键事件:
为保护被欺负的保尔教训富家子弟 -> 在保尔被捕后设法营救 -> 参加红军 -> 革命胜利后成为工人骨干
6.谢廖沙·勃鲁扎克
性格特点:
热情、勇敢、充满理想: 保尔少年时代的好友和邻居,同样向往革命。
富有革命激情: 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单纯、忠诚: 对朋友和革命事业都充满忠诚。
关键事件:
与保尔一起玩耍成长 -> 一同参加革命活动(如张贴传单)-> 参加红军 -> 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体现了革命的残酷和牺牲精神)。
次要但关键人物:
7.维克多·列辛斯基
性格特点:
纨绔子弟,势利眼: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瞧不起穷人。
阴险、告密者:因嫉妒保尔与冬妮娅的关系而告密,导致朱赫来被捕,是保尔苦难的间接制造者。
白军分子:后来加入白军,站在革命的对立面。
关键事件: 告密朱赫来藏身处 -> 与保尔发生冲突 -> 加入白军。
总结:
保尔·柯察金是绝对核心,其“钢铁”般的意志、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在极端困境下(尤其是瘫痪失明后坚持写作)的顽强抗争,是全书灵魂所在。
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和革命引路人。
冬妮娅和丽达代表了保尔生命中两种不同的爱情模式:前者因阶级和价值观差异而失败,后者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基础上的精神知己。
阿尔焦姆和谢廖沙代表了保尔身边的工人阶级和革命战友,他们的支持与牺牲也是保尔成长环境的一部分。
维克多则是旧势力、告密者和反革命的象征。
这些人物的经历和互动,共同展现了在俄国革命和内战、以及战后国民经济恢复的宏大背景下,一代青年在烈火与苦难中锻炼成长、为理想献身的历程,深刻诠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主题。
五、保尔·柯察金的四次“死里逃生”核心情节概括
1. 第一次:头部中弹,右眼失明(1920年,参军时期)
事件:骑兵战役中,保尔被炮弹弹片击中头部,颅骨穿透,右眼失明。
死里逃生:昏迷多日后苏醒,医生判定他无法存活,但他以意志力康复。
关键细节:朱赫来探望时感叹:“这小伙子是铁打的!”
记忆口诀:“一战弹片穿头,右眼盲了命留”
2. 第二次:伤寒高烧,被误认死亡(1921年冬,筑路时期)
事件:零下40℃修筑铁路时,保尔感染斑疹伤寒,高烧41℃被弃置列车停尸间。
死里逃生:列车员发现他还有呼吸,送医后幸存,但战友已为他举行追悼会。
关键细节:日记记载:“第4次体温39.5℃,明天还要去扛枕木。”
记忆口诀:“二染伤寒假死,风雪中爬出生”
3. 第三次:车祸重伤,右膝残废(1922年,地方工作时期)
事件:骑马巡查时遭遇匪徒袭击,坠马后被货车碾压右腿,膝关节粉碎。
死里逃生:手术后拒绝截肢,坚持康复训练,但终身跛行。
关键细节:术后高烧中说胡话:“骑兵连不能没有马刀...”
记忆口诀:“三遇车祸腿断,瘸着走也要干”
4. 第四次:全身瘫痪失明,战胜自杀(19271934年,著书时期)
事件:脊髓炎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曾举枪对准太阳穴。
死里逃生:用硬纸板制作写作框,口述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关键细节:原稿邮寄丢失后,重写耗时8个月,出版当日痛哭。
记忆口诀:“四瘫盲枪在手,纸框里写春秋”
终极记忆口诀
“一眼二寒三腿断,四瘫写书天下传!”
“一战穿头眼盲,二病伤寒濒亡,三撞腿残身伤,四瘫著书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