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生物多样性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态因素阳光、温度、水、无机盐。空气、茂密的热带雨林温度较高、水分充足。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常绿阔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南北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植物稀少的沙漠茂密的热带雨林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既有同种的影响,也有不同种的影响。3. 生物因素:①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蜜蜂的群体生活种内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在农田里,相邻的同种作物的植株间会发生对阳光、水分和养料的争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发生争夺食物②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花为蝴蝶、蜜蜂提供食物,蝴蝶、蜜蜂为花传播花粉。猫捉老鼠,棕熊捕鱼。捕食关系虫吃草、鸟吃虫。寄生关系例如,蛔虫、虱和蚤是常见的寄生动物。寄生在其他动物和人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菟丝子是一种缠绕寄生的植物捕食与寄生现象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有利或有害的关系。两者都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不同:寄生不但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还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有害关系:捕食、寄生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有利关系:植物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提供食物动物为植物帮助传粉、种子的散播。在生物的相互关系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关系是食物关系,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表述草昆虫青蛙蛇鹰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食物关系的本质食物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关系,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各种生物间的食物联系一般比较复杂,所以食物链之间会彼此连结交叉,形成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称为食物网。从右图中找出一条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看看里面有哪些生物?草昆虫(或青蛙)蛇鹰食虫鸟为什么在沙漠中生活着的仙人掌具有刺状的叶、肉质的茎?刺状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肉质茎可以贮存更多的水分,从而使仙人掌能适应沙漠中降水少、降水时间相对集中的气候条件。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稚鸡北极熊北极狐①形态上适应动物为什么会出现保护色?既保护了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又伪装了自己,更容易接近猎物。不同季节的雷鸟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 )竹节虫枯叶蝶有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特点。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生物影响环境① 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既疏松了土壤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对无机环境有影响② 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③ 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④ 植物能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对生物环境也有影响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对环境中其他多种生物产生影响。例:在草原上,草本植物的多少,会对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草原上,植食性动物对草本植物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为环境条件的。综上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共11张PPT)生物多样性(2)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会逐渐形成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并最终演化成不同的物种。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也具有多样性,简称“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生物学家将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它的范围有多大呢?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大气圈底部:地面以上10千米岩石圈表面:地面以下2~3千米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1千米生物圈范围厚度为20 千米左右的圈层。生态系统的类型类型多种多样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一样多吗?哪个生态系统最复杂?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生物之间互相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2.一种生物的生存为另一种生物提供食物。协同进化表现为食物链的关系;3.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即生物存在多样性是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些物种为什么会变成珍惜濒危物种(甚至灭绝)大多数生物的灭绝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大气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农林鱼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大多数生物的灭绝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能做什么?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制定相关的法律、加大宣传的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你能做什么?到2006年底,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349处,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其中2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截止2010年底,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已达2035处,总面积1.24亿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8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7处,面积7597.42万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4.88万个,总面积1588万公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外来物种入侵,也叫“生态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漂浮植物各种外来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wmv 向水性.wmv 拟态.wmv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wmv 生态系统的能量迁移.wmv 生物多样性 第1课时.pptx 生物多样性 第2课时.pptx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wmv 蚯蚓疏松土壤.wmv 食人鱼.wmv 食物链与食物网.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