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C B C D A A D A B B A C A二.非选择题(本题 4 小题,16 题 8 分,17 题 9 分,18 题 11 分,19 题 12 分,共 40 分)16.(8 分)(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分)(2)①:“求同存异”;(2 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 分)(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 分)17.(9 分)(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 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分)(2)“一国两制”;(1 分)邓小平。(1 分)(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 分)(4)①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并做出自己的贡献;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④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⑤祖国统一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答出以上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2 分)18.(11 分)(1)问题:地主富农私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大多无地或少地。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等。(2 分)措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 分)作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 分)(2)努力: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等。(任选两个即可)(2 分)(3)领域:重工业;交通。(2 分)(4)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 分)19.(12 分)(1)A:邓小平理论。(1 分)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分)(2)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 分)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 分)(3)评分标准:本题最终得分由“材料运用与论述”和“答题规范”两部分构成。水平 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得分4 选择两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3 选择两个史实,其中一个史实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另一个史实论证不充分或不够典型,逻辑基本清晰。 5-42 选择两个史实,论证均不充分或不够典型,逻辑不够清晰。 或仅选择一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基本清晰。 3-2仅选择一个史实,论证不充分、不够典型。1 或未选择史实,论证不充分、不典型,或论证与观点无关,或只 1-0写出史实而未作论证。答题规范:作答需要有观点、论述和总结三部分。缺少观点或总结扣 1 分,观点和总结两项都缺少也只扣 1 分。【示例】观点:决策促民生·发展利国民。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84 年,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从而经济出现崭新的局面。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实现了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001 年 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世贸,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总之,决策促民生·发展利国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改善了民生。(6 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开国大典2.“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侵朝美军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党和政府决定A.组织淞沪会战B.进行台儿庄战C.发动百团大战D.开始抗美援朝3.下侧卡片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时间:1954年名称: 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爸在用的扫描APP4.某校以“魅力家乡·辽宁之行”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在参观沈飞航空博览园时,同学们看到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研击机”。中国能够成功试制所击机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进行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经济特区的建立5.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运用“中国智慧”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方案”,促进了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万隆会议D.遵义会议6.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78年,安微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B.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实施后的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C.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7.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时制作的时间轴,据此可知他学习内容的主题是980年1%4部1985号188年·10年能柔芥意开降完应龙屯醇州苦怒缘沿谗经养等南上海湖岽经种区城室斧盘盟经济背区并发底A.对外开放B.建设成就C.生活变迁D.科技创新8.某同学们以“新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为题进行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主题演讲,下列四项内容,可以被选作演讲素材的是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C.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9.某同学收集到了以下纪念馆的资料,这些纪念馆反映的史实说明A.辽宁是抗日战争的起点B.辽宁是解放战争转折地C.辽宁是国歌素材地D.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八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管在用的扫推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 答案.docx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