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
刘西林1943年创作的《解放区的天》,原名《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表达了国统区和敌占区的苦难人民逃到边区后,还有边区人民,对边区党和政府关怀的感激和欢乐心情。这首歌从抗战后期,一直唱到全国解放,一直传唱到今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国民党大陆政权覆灭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目录
1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2
3
全面内战的爆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
(1)背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
材料: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
——张生等致《新华日报》编者的信(1945年)
1.重庆谈判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材料: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式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
为什么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来谈判呢?
①通过谈判,争取备战时间;
②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假和平
真内战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材料: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2)过程:
①1945.8.28,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材料: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蒋介石日记
1.重庆谈判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过程:
①1945.8.28,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②1945.8.29,谈判正式开始
③1945.10.10,“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1.重庆谈判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1.10
(3)会议组成: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
(2)地点:重庆
(4)结果: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材料:陈果夫对蒋介石说:“政治协商会议必无好结果。且无论如何,共党已得到好处,本党已受害……中国如行多党政治,照现在党、政、军均未健全之际,颇有陷覆辙之可能。请临崖勒马,另行途径。”
——《蒋中正总统档案》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解放战争的进程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45.8-10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46.1
全面内战爆发
46.6
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46.7-10
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
47.3-7
47年夏
48.9-
49.1
49.1
49.4
49.4
49.10
46


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和
夺取全国胜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消灭国军主力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全面内战爆发
1.背景:1946.3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否决重庆政协会议速通过的协议以及“双十协定”
2.标志:
1946.6 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材料:1946年 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 430万人,其中陆军正规军约 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 127万人,其中野战军 61万人。双方总兵力对比为3.4: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年)(1947年)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阅读地图及教材,你认为能否印证易劳逸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即使在1956年出版的《苏俄在中国》一书中,他(蒋介石)也仍然把在大陆的失败说成主要是道德的和心理的因素。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用政治组织可以唤起民众的意志,使他们和政府协调一致;可以促动社会和经济的改革,为民众带来福利。而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使他在同共产党的斗争中,得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易劳逸《毁灭的种子》
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象我们今天这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1948年1月,蒋介石
能。国统区经济崩溃,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政治上坚持内战和独裁,违背人民意愿,阶级矛盾激化,失去民众支持。
1947,二二八起义
1946年12月,北平学生举行抗议美军暴行示威游行,全国各大城市声援
1947年,五二0血案
1947年,上海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6年7月,
李闻惨案
1945年11月,成立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你看到了什么
学习拓展
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都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 的。这些党派组建的宗旨大都为挽救民族危亡,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民主科学。多数民主党派成立的时间是在抗日 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只有中国致公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在这之前成立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协商的政治氛围,鼓舞了各界民主人士参政的信心和勇气。 各界民主人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整顿组织,发表政见, 或者组建新的政党。1945年,中国民主同盟提出了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并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同年,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成立。在民主活动受到国民党政府压制后,它们逐渐和共产党结成同盟)在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之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这些民主党派在维护和平、反对内战的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相关史实认识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发挥的作用。
1.阅读地图分析,共产党渡过黄河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2.阅读教材p150史料阅读,思考与抗战时期相比,中共的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战争走势有何影响?
变化:从减租减息到彻底平分土地
作用: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改善,成为农村的主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
意图: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武汉、南京
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战略反攻阶段
“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
——刘伯承
(1)背景:
(2)标志:
(3)意义:
①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
——南京、武汉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经过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战略决战阶段
(1)进程
(2)意义
①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③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1949年1月)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1949年1月)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消灭南线国军精锐主力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①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②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
——山东沂蒙山区支前民谣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国共双方总兵力发生根本变化与那场重大战事有关?
2.共产党为何首选东北进行战略决战?
3.1949年3月,中共开会应探讨哪些问题?
4.阅读p151,了解北平和谈与渡江战役?
战事:辽沈战役
兵力总数占优 装备得到改善 控制大部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 重要粮食产区 工业基础较好
工作重心转移、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党建
占领南京,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史料阅读p151
1948年7月至11月,人 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 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 增 加 到 310万 人 至 此 ,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 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 优势。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 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 下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军队 战役成果
辽沈战役 1948.9~11 东北野战军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三)1949 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为中共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
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与信赖,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区的天》由刘西林于1943年创作,表达了国统区和敌占区的苦难人民逃到边区后,还有边区人民,对边区党和政府关怀的感激和欢乐心情。
(四)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1.经济
(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夏)(西柏坡)
①内容:
制定了废除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意义:
A.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B.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政治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1949年春)
①内容:
A.方针政策: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和取得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B.工作重心:
C.两个务必:
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①意义:
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北平和谈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1)背景:
(2)结果:
1949年4月,周恩来(中共)与张治中(国党)在北平举行和谈。
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①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军事力量全线崩溃
②迫于内外压力,蒋介石引退,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位
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六)渡江战役
(1)概况:
(2)结果: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元旦讲话)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方面
(1)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3)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丧失了统治权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共产党方面
(1)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胜利的原因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克敌制胜的有效武器。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关键问题小结: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统治权。具体包括:政治孤立,失去民心……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方面: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具体包括:顺应民心,主张和平建国;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军事指挥灵活,军队士气高昂;决策英明,推动革命发展……
民心向背
根本经验: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八)根本经验和意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背景:人民的和平建国;中共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
(2)重庆谈判,国共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发几个协议
人民解放战争
(1)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2)1947.6,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948.9—1949.1,经过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4)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困局:由于政府的战争政策、坚持独裁、滥发纸币、肆意掠夺,导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2)政治困局:由于政府卖国、独裁政策,引发了爱国民主运动,导致政治上的孤立
中国共产党解放区政策
(1)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解放农民
(2)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提出胜利后的基本政策等
本课小结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
——毛泽东致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
中共七大会场
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顺应民心并建立了新中国?
课后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