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现代诗二首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霸、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0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回顾语文要素,导入课题02初读诗歌,掌握诗句归巢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压扁 睡眠 霸占 剪秋罗 滴溜溜cháomián芦苇0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特点剪秋罗属于石竹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60cm。0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特点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提问:1.尽管都是描写自然之美,但这篇课文与前两篇有显著的不同,你们感觉到了吗?2.读一读,诗歌的语言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0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特点03介绍作者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五四运动”前,他已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先驱之一。代表作包括《旧梦》《卖布谣》等。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提问:1.读一读诗题,你了解到了什么?2.秋晚的江上都有哪些景物呢?将它们圈画出来。交流: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课前预习时请同学们为这首诗配画,谁能结合你的画说一说?04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学习《秋晚的江上》04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学习《秋晚的江上》引导交流:1.你想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位同学围绕第1小节展开想象,不仅说出了自己看到的景象,还说出听到的声音,让这幅画面更形象可感了。3.大家都看过夕阳吧,谁来说说夕阳的样子?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04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学习《秋晚的江上》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04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学习《秋晚的江上》提问:1.想象一下,当夕阳将芦苇染红时的情景。“一瞬”又表达了什么意思?2.这一小节所描绘的落日景象与前一幅归巢图有何不同?思考:假设此刻你正站在江边,目睹这壮丽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总结学习方法:通过关注关键词句,边阅读边构想画面,深入诗的美丽画卷中,体验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接下来我们将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在诗中圈出景物,填写表格并进行小组讨论。小节 景物 关键词句 想象到的画面第1小节第2小节第3小节第4小节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提问:1.第一节,描绘了哪些景物?2.你是否也有过坐在草地上的经历?你是以什么姿势坐在草地上的?3.花牛也是如此,它以任何想要的姿势坐下,将那些艳丽的剪秋罗压扁,这显示了花牛是一头怎样的动物?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提问:1.第二节描绘了哪些景物?展现出一个怎样的画面?2.“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与“白云飘在天空中”有何不同?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提问:1.第三节描绘了哪些景物?2.从“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提问:1.第四节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出一个怎样的画面?2.“做梦”和“偷渡”通常是人类的行为。“偷渡”原本指秘密地、偷偷地前往某地,在这句诗中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3.草地上的花牛会梦见什么呢?这又是一头怎样的花牛?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提问:采用这种方式朗读后,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男生读第1、3节,女生读第2、4节。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05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情感——学习《花牛歌》提问:花牛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周围发生了什么,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画面?能仿照句式来描述一下吗?延伸提问:这头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些什么?花牛在草地里唱歌,哞哞的歌声化作秋天的伴奏。思考:它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05课文讲解——学习《秋晚的江上》思考:当时的徐志摩为了应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在三所学校同时教书,并在课余时间匆忙写作诗文来赚取稿费,勉强维持生活所需。06总结学法,情感升华这节课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品读了两首现代诗,感受到了秋晚江上的美以及花牛的俏皮可爱、悠闲自在。同时,也领略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07作业布置模仿本课的写作手法,描绘你眼中秋天的景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