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淀区七年级练习
5.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乐,怠理朝政,政治黑暗腐败;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
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这导致统治集团
历史
2025.07
内部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的史事是
A.鉴真东渡
B.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D.隆庆和议
学校
班级
姓名
6.赵匡胤当皇帝后,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采纳赵普建议的“稍夺其权,制其钱
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谷,收其精兵”,并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宋太祖的用意是
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
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加强中央集权B.解决财政困难C.促进经济发展D.抗击殖民侵扰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7.《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绝”。材料反映了北宋
第一部分
A.城市商业繁荣B.“交子”的出现C.农村集市兴盛D.徽商晋商富裕
8.泉州摩崖石刻(右图)中记录了两宋时期地方官员和市舶司官员主持“祈风祀典”,祈求“北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风航海南风回”的航海安全。这些有关航海仪式的记录,可以说明两宋时期
意的。
A.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通
1.《隋书·食货志》载,隋文帝灭陈后“躬先俭约”,到开皇十七年(597)“户口滋盛,中外仓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库,无不盈积”,京城仓库“既充,积于廊庑之下(堆在走廊屋檐下”。这则史料能说明
C.政府实行严格海禁政策
A.隋灭掉陈的背景
B.隋朝强盛的表现
D.词受到市民的欢迎
C.隋末暴政的危害
D.隋灭掉陈的过程
2.唐太宗认为地方官的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天下治乱,他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宫内屏风
9.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
上,随时记其功过,以备奖惩。这反映唐太宗
个朝代是
A.知人善任,注重考核
B.从谏如流,戒奢从简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D.设置通判,分散权力
10.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专题展,选择了下列材料,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3.7世纪时,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造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
种,派造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入藏。此举的影响是
A.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维护了宋和辽之间长久的和平局面
C.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D.确定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4.以下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发展演变的历史时序图(部分),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渤海上京龙泉府城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
《步辇图》(局部)
遗址出土的牡丹纹
契丹货币
磨制石器
铁犁牛耕

秧马
皇帝
方砖
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唐朝
宋朝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科技发达
D.民族交融
A.骨耜
B.楼车
C.翻车
D.曲辕型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2025 年海淀区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2025.07
第一部分(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D B A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D D C D C A
第二部分(52 分)
17. (1)措施:确定殿试的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选官;三级考试制度确立;
考中进士的称为“天子门生”。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促进教育的发展;选官程序更严格。
(2)学校数量多,类型多,读书风气盛行。科举制发展;重视教育;印刷术使用。
(3)A:①。
作者没有搜集到足够的史料作为证据,认为阿拉伯人记载的唐朝医疗情况只是美
妙的传说;译者基于唐朝政府档案记载,认为阿拉伯人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而不
是所谓“美妙的传说”。
18.(1)商业繁荣;贸易固定在特定市场中;店铺数量多;行业数量、货物种类
丰富多样;民族间贸易和中外贸易繁盛。
(2)贡献:传播棉纺织技术、革新棉纺织工具等
影响:提高了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水平;促进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提高了棉纺织
品质量;使松江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3)A:①;B:②;C:③。
原因:A 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原因:农业的发展,高产作
物推广,粮食产量增加;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对外贸易中大量输出丝和丝织品,白银流入中国。原因:丝织业发达;中国与
世界贸易联系加强。
C 市民文学(小说)发展。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19. A:②③;B:①④。
C.序号:①⑤;说明: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D.序号:⑤⑥;说明:宋代经济发展。
分类合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③-①-②-④,得分点:写对一个序号 1 分。
解说词要点:写明时间,1 分;说明主要人物涉及的重要史事及意义,2 分。
(3)A:①②④;B:③⑤。
影响:明确了主权国家的疆域,保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令统一。(西方地图
绘制技术传入中国,但影响面较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