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少教师也应用这一教学方式推进了自身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避免了被动式学习的弊端,反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围绕着一定的学习主题或者学习任务,展开有针对性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教师可选择以自身课堂教学为阵地,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参与合作学习过程,打造一个充满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我们要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我采用的是4人小组,而这具体的4人的挑选我会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爱好特长、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把组长的人选确定,组长我会挑选组织能力强和合作意识强的同学担任,然后再把剩下的孩子们进行初步的分类,学习能力比较好的一类,学习能力一般的一类,学习能力较弱的一类,然后组长和同学们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结束后就组成他们自己的学习小组。除了大组长再设立一个小组长,4个人的小组又分为了2个2人小组,大组长和小组长分别负责帮助一个组员,共同管理小组。各个小组自己取自己的小组名,还可以制定自己的组规,而我会制定班级小组合作的具体规则,加分、减分的具体情况和分值都会罗列出来,然后全班学习并遵照执行。小组内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记载个人加减分的情况,而小组的加减分情况则在前面黑板的左侧由老师用画星星的方式进行,这样对学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组的组员实行动态的管理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些小组的组员之间不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那么我会分析具体的原因,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二、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一定的机会,这样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有的放矢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问题情境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具体內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信息的共享,并不断进行问题的尝试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我在教学《做个百数表》时,先让学生在我发放的学习单上自己填写百数表,完成后再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横着、竖着、斜着观察。先由学生独立探究百数表的规律,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探究出的规律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得出了好几种不同规律。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把自己认真观察所发现的规律说出来,这样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在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认真倾听的能力。最后再让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全班的展示交流,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自信。三、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家一起找出好的思路和办法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情况下设计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要熟读教材和大纲,结合教师用书上的教学建议,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那些有点难的,学生自己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重量单位的时候,有关克和千克的内容,我就让同学们课前进行调查收集信息,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克和千克呢?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克和千克呢?”同学们刚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对于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他们自己无法自己弄清楚。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强塞效果会很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克和千克,我让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地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最终得到答案,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这样就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四、 互帮互学、有效练习在数学的练习题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孩子们容易出错的题,这种题一般会让孩子们理解题意时出现一些偏差,导致孩子们的解题方法不能统一。由于这种题型比较难,如果孩子们没有深刻地理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话,效果会很差。这样的题我们老师就可以设计为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们在自己的组内进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倾听、释疑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合作过程得出的结论,让孩子们印象深刻。例如一年级孩子容易出错的序数问题:“小朋友们排队,笑笑的前面有9人,笑笑的后面有7人,这一排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呢?”,有的学生认为是16人,有的认为是17人,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集体的讨论最后孩子们得到正确的结果17人。在所列的算式中出现了三种情况,分别是10+7=17(人),9+8=17(人),9+7+1=17(人),再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大家知道了三种算式表达的意义并确认了三种算式都是正确的。认为16人的也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是把笑笑给算掉了,同时还收获了用三种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的练习中还会有一些思维拓展题,这种类型的题需要孩子们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做基础,孩子们绝大多数靠自己都无法解决。这类型的题,我们老师就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组内积极讨论,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五、老师适时参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我们设计了小组合作的题目,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老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把控好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要尽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特点,为他们搭建一个宽松、和谐又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关注他们,有时候孩子们的讨论偏离问题了,做为老师我们要做好指导调节工作,及时地把孩子们拉回到讨论的问题上来。老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的同学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积极评价。既要对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讨,相互帮助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孩子们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进行评价。对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与他人积极配合的,能主动帮助同学的人要多做个人表扬。对小组合作氛围好,讨讨热烈,学习成果显著,交流积极的小组进行团队表扬。通过个人和团队的表扬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并向优秀的个人和团队学习,提高孩子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让他们愿意长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结合适当的游戏和竞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共7张PPT)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人:某某某01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0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 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03 精心设计合作内容04 互帮互学、有效练习科学组建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我们要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我采用的是4人小组,而这具体的4人的挑选我会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爱好特长、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一定的机会,这样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有的放矢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问题情境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具体內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信息的共享,并不断进行问题的尝试解决。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家一起找出好的思路和办法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情况下设计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互帮互学、有效练习在我们的练习中还会有一些思维拓展题,这种类型的题需要孩子们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做基础,孩子们绝大多数靠自己都无法解决。这类型的题,我们老师就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组内积极讨论,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谢感听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