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圆口口口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9.(4分)(1)七年级语文答题卡(2)10.(3分)姓名:学校:试室:座号:注意事项:填涂样例考生禁填正确填涂缺考考生,由监考1.必须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擦错误填涂 】员用2B铅笔填涂。11.(2分)干净。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缺考标记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粘贴条型码13.(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2A @D12 A BCD]附加题1AB可可3AB D14A网B@D附加题2A 回@可15.(4分)4ABCD非选择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6分)1.(3分)(1)(2)(3)16.(4分)5.(3分)二、古诗文学习与评价(27分)6.(9分)17.(4分)①(1)①③②③③(2)④④⑤18.(4分)(1)7.(3分)(2)8.(3分)(1)(3)七年级语文答题卡第1页(共4页)七年级语文答题卡第2页(共4页)》圈口口口圆19.(6分)600四、作文20.(50分)题目:80000200附加题(4分)3003.(4分)(1)(2)J500七年级语文答题卡第3页(共4页)七年级语文答题卡第4页(共4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10分附加题,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中,班级将开展“家风家教话传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小语同学拟写了以下活动倡议书,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亲爱的同学们:良好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凝聚着祖辈lì jìn xīn xuè的智慧。为此,我倡议大家积极参与“家风家教话传承”活动:□□那饱含温情与jiān rèn的家族往事,领悟“忠厚传家久”的真谛;记录珍贵的家风箴言,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浸润心田;实践优良的家庭美德,在履行家务中深刻体验,在关注邻里中学会感恩。让我们以行动涤荡心灵的wū huì,□□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丰碑!小语2025年6月3日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lì jìn xīn xuè( ) (2)jiān rèn( ) (3)wū huì( )2. 下列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倾听 金玉良言 筑就 B. 倾听 肺腑之言 铸就C. 聆听 肺腑之言 筑就 D. 聆听 金玉良言 铸就3. 倡议书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分担家务中深刻体验,在关注邻里中学会感恩。B. 在分担家务中深刻体验责任感,在关怀邻里中学会感恩。C. 在履行家务中深刻体验,在关怀邻里中学会感恩。D. 在履行家务中深刻体验责任感,在关注邻里中学会感恩。任务二:讨论与交流。(6分)4. 请为以下“孝亲敬老”公益海报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宣传标语( )A. 传播每一份善意,分享每一种精彩。B. 孝亲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C. 关爱弱势群体,让社会充满温暖。D. 让友善之花,开满人间大地。5. 当下中学生时常会表达与父母不同的意见,有同学认为这是违背传统“孝道”的行为,有同学则认为这是当代青少年独立自主、理性沟通的表现。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具体阐述。二、古诗文学习与评价(30分)(一)默写与欣赏(12分)6. 按要求完成默写。(1)“月”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请默写下列篇目中带“月”的诗句。作者和篇目 带“月”的诗句王维《竹里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文中的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后,衍生出新的意义,适用于不同的生活情境。请根据不同的情境,默写对应的句子。作者和篇目 情境杜甫《望岳》 ④当同学面临困难时,你会用“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来鼓励同学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孙权劝学》 ⑤当同学对你的进步感到惊讶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坦然回应,告诉同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7. 请阅读《游山西村》并完成题目。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所描绘的景象及蕴含的哲理。(二)(10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 文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三)(8分)钓鱼记予尝步自横溪①,有二叟分石②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③,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选自[宋]林昉《田间书·杂言》)【注】①横溪:水名。②分石:分坐在一块石头的两边。③取:钓获。11.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有词类活用法、课内迁移法、上下文意推断法等,请运用其中一种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我推断“乙竟日亡所获也”中“亡”字的意思是______,因为______。1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B. 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C. 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D. 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13. 作者认为“意成乎道”,请你用自己的话分析甲叟钓鱼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11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臧克家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4. 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选文部分写其作为革命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与前文衔接紧密。B.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为革命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后文他以生命实证言行呼应。C. 选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致凝练,巧妙运用成语、对句等形式,使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D. 选文夹叙夹议,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15. 选文第 段如诗般凝练有力,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请从内容和句式特点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16. 学校开展“致敬先烈·传承精神”系列活动,班级朗诵会上同学们要演绎闻一多先生“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这句话,你认为用哪种语气更合适?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A.低沉隐忍 B.愤懑有力 C.平静温和(二)(14分)______肖复兴①在北京,有海棠树的小院很多,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前辈作家叶圣陶先生家的小院,院子里有两棵西府海棠。几乎每年春天开花的时候,叶圣陶先生都要和冰心、俞平伯等几位老友约好,到小院里一起看海棠花。一时,这两棵海棠树很有名。②第一次走进小院,是1963年的暑假,还是初三学生的我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作文得到叶圣陶先生的亲自批改,还得到了他的接见和教诲。我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是叶至善先生站在门口给我开门,因为个子高,他弯着腰,和蔼地掀开竹门帘,带我走进客厅。那时我并不知道,是他从24篇作文中选了20篇交给他父亲的,其中就有我的那一篇,要不我不会和这座小院结缘。③我和叶至善先生的女儿小沫同岁,都去了北大荒,彼此有信件往来。1972年冬,我被发配到猪号喂猪,成天和一群“猪八戒”厮混,无所事事,一口气写了10篇散文,寄给小沫看,她转给了她的父亲。那时,叶至善先生赋闲在家,认真地帮我修改了每一篇单薄的习作。他对每篇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有的还帮我一遍遍修改,怕我看不清楚,又特意抄写一份寄我,然后在信中写道:“用我们当编辑的行话来说,基本可以‘定稿’了。”如他说的一样,我将10篇中的一篇《照相》寄了出去,真的“定稿”了,发表在那年复刊号的《北方文学》上。可以说,是叶先生鼓励并帮助我走上了文学之路。④197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恢复后,叶至善先生重新走马上任,着手《儿童文学》杂志复刊的时候,曾推荐我去那里当编辑。《儿童文学》杂志的同志找到我,那时我刚考入大学,没有去成。但我并不知道是他推荐的我,多年后才得知此事,既感动又感慨。因为今天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叶先生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总是这样平易近人,谦和,严于律己而宽待他人,替别人想却润物无声。在他家的墙上,曾有这样一幅篆字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此联是叶先生撰,请父亲叶圣陶写的。我想这是叶家父子达观的人生态度和一生追求境界的写照。⑤前些年秋天,我拜访叶家小院,又见那两株西府海棠。这两株树很有意思,叶至善先生说是“很通人性”——有一段日子小沫、小沫的弟弟还有至善先生都先后离开了家,海棠枯萎了,后来家人陆续回来,它们又茂盛了起来。如今,海棠依然绿意葱茏,只是有些苍老,疏枝横斜,晒在树上的斑斑点点的阳光,被风吹得摇曳,似乎将往昔的岁月一并摇曳了起来,有些凄迷。⑥我的心里有点不安,生怕打扰了叶先生的午睡,小沫招呼我进屋,说爸爸早就醒了,等着你呢!叶先生从他父亲睡过的床上下来,走出卧室,伏在他家的旧餐桌上和我交谈。坐在我对面的叶先生已经是银髯飘飘,让我恍然觉得白云苍狗,人老景老,老人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临别时,我和小沫在海棠树下久站,说了一会儿话。午后的阳光很温暖,能看见枝头上青青的小海棠果在阳光中闪烁。我想起叶圣陶先生去世之前的春天,叶先生陪着父亲和冰心先生一起在这看海棠花的情景。那天风很大,却在冰心到来的时候停了;那天,海棠花开得很旺。⑦如今,海棠依旧,年年花开。叶圣陶和叶至善两位老人都已经不在了。(选自《肖复兴散文》第二辑《京都花之什》,有删改)17.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与叶家交往的关键事件及情感变化,填写下表。时间 关键事件 “我”的情感1963年暑假 ①______ 荣幸难忘1972年冬天 “我”在北大荒寄散文给小沫,叶至善先生认真修改并助“我”发表作品。 ②______1977年 ③______ 感动感慨近年秋天 “我”拜访叶至善先生,见院中海棠树,回忆叶圣陶先生去世前看海棠花的情景。 ④______18. 阅读散文要特别关注含义丰富的句子。请你为以下两句话作批注。(1)是叶至善先生站在门口给我开门,因为个子高,他弯着腰,和蔼地掀开竹门帘,带我走进客厅。(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2)我被发配到猪号喂猪,成天和一群“猪八戒”厮混。(分析句子含义)19. 本文是《肖复兴散文》第二辑《京都花之什》的一个片段,原文没有题目。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题目,并解说题目的内涵。四、作文(50分)20. 肖复兴先生在前面这篇散文中写道:“几乎每年春天开花的时候,叶圣陶先生都要和冰心、俞平伯等几位老友约好,到小院里一起看海棠花。”你有没有和亲朋好友或是其他人一起去看人、看物、看风景、看……的经历。请以“一起去看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题目中的“一起”说明“看”的经历不是自己一个人的;“看”的时间可以是现在、过去或将来;“看”的对象不局限于人、物、风景;要突出“看”的感悟。要求:(1)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成分;(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附加题(10分)学校开展“学语文·读名著”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情节梳理。21. 下列关于虎妞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虎妞掏钱买车 ②虎妞假装怀孕 ③虎妞“下嫁”祥子 ④虎妞和刘四爷彻底吵翻A. ③④②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任务二:主旨辨析。22. 下列对《骆驼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祥子被社会异化行尸走肉,反映奋斗徒劳;保尔在革命中淬炼成钢,彰显信仰力量。B. 祥子的三起三落揭示出旧社会的黑暗;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突出了革命者的才貌双全。C. 祥子的堕落源于自身懦弱,批判小农意识;保尔的不屈依靠意志,歌颂顽强奋斗品质。D. 祥子因虎妞看透人性丑恶,陷入精神虚无;保尔因冬妮娅完成阶级觉醒,实现了蜕变。任务三:方法指引。23. 圈点和批注是传统的读书方法。以下是某位同学在阅读名著时圈画出的精彩语段,请你按要求将“批注”部分补充完整。书名 精彩语段 批注《骆驼祥子》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1)语段中的“他”是______(填人物名)。 _________(结合全书说明其形象特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看到陌生人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正在留神观察他。那坚定的、凝视的目光,使保尔感到困窘。这陌生人穿着一件灰短褂,从上到下扣着纽扣,紧紧地绷住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身子。这短褂显然是太窄了。他的脖子像牛脖子一样粗壮,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大的老橡树那样结实。 (2)这个“陌生人”是______(填人物名)。 _____________(结合全书说明其形象特点)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10分附加题,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中,班级将开展“家风家教话传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1~3题答案】【答案】1. ①. 沥尽心血 ②. 坚韧 ③. 污秽 2. D 3. B任务二:讨论与交流。(6分)【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我认为,中学生表达与父母不同的意见,并不违背传统“孝道”,而是当代青少年独立自主、理性沟通的表现。首先,传统“孝道”并非一味顺从。《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说明子女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应以尊重和理性为前提,而非盲目服从。其次,现代社会强调个体意识与独立思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表达不同意见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表达不同意见的关键在于沟通方式。如果以尊重、理性的态度与父母交流,不仅能促进家庭和谐,还能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成熟与责任感。综上所述,中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只要方式得当,不仅不违背孝道,反而是传统孝道与现代独立精神的有机结合。二、古诗文学习与评价(30分)(一)默写与欣赏(12分)【6题答案】【答案】 ①. 深林人不知 ②. 明月来相照 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⑥.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⑦. 会当凌绝顶 ⑧. 士别三日 ⑨. 即更刮目相待【7题答案】【答案】景象: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仿佛前方再无道路可走。正满心疑惑之际,突然眼前柳色葱郁浓绿,繁花鲜艳明媚,又出现了一个宁静的山村。此句生动展现出山水萦绕的优美风光,以及峰回路转间带来的意外之喜。哲理:它蕴含着在困境中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定信念,继续前行,就可能迎来新转机和希望的哲理。如同人生之路,当我们遭遇艰难险阻,看似山穷水尽时,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探索尝试,往往会发现新的出路,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局面。(二)(10分)【8~10题答案】【答案】8. (1)多(2)更加(3)少 9. (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0.“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三)(8分)【11~13题答案】【答案】11. ①. 无,没有 ②. 运用上下文意推断法,根据前文“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甲钓到很多鱼,而“乙竟日亡所获也”,“竟日”表示一整天,通过甲乙钓鱼结果的对比可知,乙一整天都没有收获,所以“亡”是“无,没有”的意思。 12. C13. 原因:甲叟钓鱼时心态平和,冷静沉着,不急于求成,没有将注意力只集中在鱼上。方法:甲叟在钓鱼时,让自己的神态保持不变,使鱼忘记了他的存在,处于放松警惕的状态,从而更容易上钩。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11分)【14~16题答案】【答案】14. A 15. 内容上:用“口的巨人”总结闻一多言论的震撼力,用“行的高标”凸显其行动的无畏,高度凝练地升华了他言行一致的崇高人格。句式上:采用对偶句式,结构整齐匀称,节奏铿锵有力,强调了闻一多“说”与“做”的双重典范意义,极具感染力。16. 选B“愤懑有力”。理由:闻一多是在李公朴被害后“警报迭起”的险境中,直面特务“大骂”,且言辞激烈地“指着这群败类”,可见情绪激昂愤怒。原文用“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等词形容其状态,“你们站出来!”连续重复,带有强烈的控诉与挑战意味。(二)(14分)【17~19题答案】【答案】17. ①. “我”因征文获奖,得到叶圣陶先生接见教诲,叶至善先生给“我”开门 ②. 感激 ③. 叶至善先生推荐“我”去《儿童文学》当编辑,“我”多年后才知晓 ④. 怀念18. (1)运用动作描写,“站、弯、掀、带”等动词,细致刻画叶至善先生给“我”开门的过程,展现他和蔼、亲切的形象,体现“我”对初次见面场景的深刻印象与对先生的敬重。(2)“发配”是自嘲说法,写出“我”被安排去猪号喂猪的无奈处境;“厮混”体现“我”当时无所事事、精神消沉的状态,暗含对那段经历的感慨。19. 题目:《海棠依旧》内涵:“海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关联叶家小院故事与人物回忆;“依旧”对比人事变迁,海棠年年花开,可两位老人已离世,寄寓“我”对叶圣陶、叶至善先生的怀念,及对往昔岁月的怅惘与追思。四、作文(50分)【20题答案】【答案】例文:一起去看海大海,是无数依海而生的游子心中的牵挂,是一对对痴男怨女紧紧拥抱互通真心的见证,是寄托着挚友间深情告别的忧愁。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不舍,亦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情。是的,我想去看海!终于,2022年夏天,我和哥哥踏上了通往心之所向的征程。我的心似波涛澎湃,似海潮汹涌。威海我来了!大海我来了!漫长车程之后,终于抵达威海。短暂休整后,我与哥哥决定去环海路骑行。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环海小径之中,看路旁整齐排布着的丛丛绿草,锦绣鲜花。无数鲜活而惊艳的生命簇拥着我,我感受微风吹拂过脸庞,感受迎面扑来的咸腥海风,感受潮湿的空气包裹我的身体。我与哥哥静静地骑着车,享受着,只想把自己沉溺在威海的宁静之中。你听,阵阵水声涌进耳朵。是的,海不远了!转过前方的路口,看呐!海!一霎时,我们好像被大海拥入了怀抱,大海热烈地欢迎着我们。海浪在风中推着搡着,嬉笑着奔向海滩,海鸥一排排地掠过天边,在海风中或尖叫或低语,转眼就消失了。远远望去,汽船三三两两地劈开波浪,急急地向远方驶去,消失在滚滚波涛之中,只留下溅起的水雾在身后追赶着它们。“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呐,海边形形色色的游人被炽热的阳光裹挟着,或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孩童你追我赶,在浅浅的潮汐里翻腾转挪,亦或是看见成双成对的情侣牵手漫步,把爱意寄托于海风之中,又或是孤身一人斜倚在台阶上,仿佛在向大海低声诉说着心事。这景,这人,这情,我的心为之深深撼动。黄昏已至,我们骑到一座不知名小山上,山上凉亭中,正好能欣赏到大海的雄伟壮美。海潮澎湃,你争我抢地拍打在山脚的礁石上,激起浪花不断,斜阳把余晖尽数抛洒在海面上,红蓝交替浮现,如同锦绣万丈,生怕恍惚间,海潮中“鹏一跃乘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多么奇异的大海,我一遍一遍地感叹。天色渐晚,海风与朦胧的夜色簇拥着我们缓缓下山。海啊,我感受到了波涛澎湃,海潮汹涌的内心。你拥着我,直驶向理想的蓬山。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走,一起去看海!附加题(10分)学校开展“学语文·读名著”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情节梳理。【21题答案】【答案】D任务二:主旨辨析。【22题答案】【答案】A任务三:方法指引。【23题答案】【答案】 ①. 祥子 ②. 祥子起初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具有骆驼一般的坚韧精神,怀揣着买车梦想的青年。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如三起三落的买车遭遇后,他逐渐变得自私、懒惰、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成为了堕落的行尸走肉。 ③. 朱赫来 ④. 坚强勇敢、富有正义感、经验丰富、善于引导和教育他人的布尔什维克。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在保尔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如教保尔拳法,向保尔传播革命思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答题卡.pdf 广东省茂名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