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B D B C A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A B C B B A A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21.(1)鸦片战争;林则徐(或关天培)(2)遵义会议;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3)①1931.9.18(九一八事变);②1940.8(百团大战)标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或中国人民抗战历程)。(4)示例: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团结奋斗的精神。22.(1)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董必武等(2)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意义:中共七大为抗战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中国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4)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23.(1)梦想:为中国谋幸福;探索: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等。(2)张謇;实业救国。(3)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③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第一次: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第二次: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5)社会习俗的近代化;倡导自由平等的新风。(6)积极进取、热爱祖国等。24.示例观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论述: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了希望。综合上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1839年英国外相巴麦尊密信:“中国政府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材料表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免受打击 B.报复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D.割占中国领土作为殖民地2.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译文)英军器良技熟,清军大炮射程不及人、进攻速度不如人、运兵速度也不如人,我们光靠胆壮心齐,就算岳飞和韩世忠在世也是无可奈何。这表明他认为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是( )A.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B.武器战术方面落后 C.君臣自大闭目塞听 D.政府应对战争不力3.一座城市折射一段国家历史。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图4时间轴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在某个城市的重大史实,据此判断,该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北京 D.广州4.《海口大事记(1858-1926)》载,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琼州(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并允许英、法等国在海口设立领事馆。该项内容依据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 C.英国强占香港岛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6.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要求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材料描述的事件使(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完全沦为列强侵华工具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课后学习活动时,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 ) 《资政新篇》 《时务报》 《民报》 《青年杂志》A.西方列强的入侵 B.革命救国的呐喊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思想文化的解放8.1887年,某刊物发表了《中国先睡后醒》一文,该文作者认为中国现在已有醒来的迹象,如展开海防建设,开办新的海军陆军,开工兴建铁路等。该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闭关政策的实施 C.君主立宪的推行 D.清朝统治的覆灭9.洋务运动的同时清政府也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如阿古柏入侵新疆,成功解决此次边疆危机大臣是( )A.曾国藩 B.左宝贵 C.沈葆桢 D.左宗棠10.如下图示意图的主题应为( )A.闭关锁国政策的不断加强 B.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C.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辛发展历程11.甲午战争导致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触发了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这说明甲午战后(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中国不再享有独立主权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12.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对相关史事进行梳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公车上书→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B.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C.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青年杂志》→武昌起义D.创办《青年杂志》→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武昌起义→公车上书13.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并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材料中的“他”是( )A.洪秀全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李大钊14.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愿意由袁世凯接任“总统”职位,是出于个人意愿,还是出于国家利益?孙中山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由此可见( )A.孙中山对袁世凯本质认识不清 B.媒体深刻影响政治格局C.袁世凯的初心是追求民主共和 D.国民革命取得初步胜利15.1919年8月,一位记者报道,“学生们已长期组织起来,计划去教育全国的民众和穷人的孩子。单单在上海,就开办了16所免费学校,使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孩子可以读书。同样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据此可知( )A.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制度 B.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16.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A.侵略与抗争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近代化的探索 D.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7.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其他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或由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中共一大的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A.报告文学《红船启航》 B.上海一大会址 C.舞台剧《中共一大》 D.油画《开天辟地》18.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一评价强调长征( )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B.传播了革命思想 C.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 D.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19.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战积极性非常高。前三个半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作战1824次,毙伤和俘虏日伪军4.3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由此可见,百团大战取得辉煌战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军民之间的密切配B.运用了得当的破袭战术C.八路军将士英勇作战D.领导者指挥艺术的高超20.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这一战役( )A.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盘区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60分)21.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御侮铸魂】材料一 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 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向四方炮台逃命。——摘编自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事件发生在近代哪一战争期间 (2分)列举该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写出一位即可2分)【远征信仰】材料二 它“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材料三 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造堵截的破产 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次会议 (2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分)【华夏脊梁】材料四(3)请将材料四中①②补充完整。(2分)结合所学为材料四拟一个标题。(2分)(4)结合所学,谈谈上述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风貌 (2分)2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8分)材料一: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4分)试写出一位曾参加中共一大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参会者?(2分)材料二: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摘编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2期(2)材料二中“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由此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指的是?(2分)材料三:中共七大会址(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产生背景及其意义。(4分)材料四: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4)根据材料四,指出1947年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目标及对“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23.中国近代涌现了很多杰出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思想表达了赤诚的爱国之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民主革命】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2分)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请举一例。(2分)【民族工业】材料二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投产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2)材料二中所述的状元实业家是谁?(2分)《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他提出了什么口号?(2分)材料三 如图1、图2所示。(3)材料三中图1、图2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分)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指的是材料三中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2分)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外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停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4)近代民族工业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工业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民众生活】(5)如图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2分)近代的民族革命家、企业家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2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开始了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材料三 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一次次以失败告终,新的国家出路又在哪里……1921年,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有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革命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央视体育网《中国共产党诞生大事记》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文字通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docx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