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1题,每题1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分)夏日餐桌上经常出现“糖拌西红柿”。西红柿用糖拌后会流出大量汁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红柿不具有系统层次
B.西红柿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C.西红柿的果皮是上皮组织
D.汁液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2.(1分)下列描述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莲花花柄中通外直 D.雨露滋润禾苗壮
3.(1分)某生物小组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4.(1分)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5.(1分)我国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棉花及棉制品的生产、加工等事关国计民生。棉花的果实往往被称为花,而它真正的花,色泽鲜艳,有白色、黄白色、粉红色等,既能自花传粉,又能异花授粉。如图是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①②③表示物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根吸收①经导管向上的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措施有力促进棉花的呼吸作用
C.某生理作用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则原料②表示的是二氧化碳
D.棉花种子的胚芽将来发育成植株上的花芽和叶芽
6.(1分)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液体。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肾小囊,乙可表示肾小管
B.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减少
C.①②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D.若乙处发生病变,则②中会有血细胞
7.(1分)下列关于血液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入少量的AB型血
B.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时应按压远心端止血
C.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初期,血小板数目会增加
D.某人患有炎症时,血液中含量会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白细胞
8.(1分)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
9.(1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分类的单位依次是(  )
A.纲、属、种、目、科、门、界
B.科、种、纲、属、目、门、界
C.种、属、科、目、纲、门、界
D.种、纲、目、科、门、属、界
10.(1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由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11.(1分)在生产生活中,细菌、真菌、病毒被人们广泛应用。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制豆瓣酱
B.乳酸菌——制作酸奶
C.酵母菌——制作面包
D.流感病毒——生产流感疫苗
12.(1分)旅美大熊猫丫丫20年租借协议结束,已于今年4月27日回到上海。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0条常染色体+X B.20对常染色体+XX
C.20条常染色体+Y D.20对常染色体+XY
13.(1分)健康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下列有关健康的话题,你认同的是(  )
A.中药无毒副作用,可经常服用
B.健康的黄金标准就是无伤无病
C.吸烟可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
D.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14.(1分)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类群1是病毒,它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5.(1分)“鱼儿戏水”描写的是鱼在水中自由游泳的景象,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C.体表有鳞片覆盖
D.“鱼儿戏水”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
16.(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①用萝卜的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幼苗
②利用杨树的枝条繁殖后代
③人体试管婴儿的诞生
④克隆羊多莉的出生
⑤丢弃在土壤里的西瓜种子,一段时间后长出新植株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17.(1分)下列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金鱼 B.蚯蚓走迷宫
C.蜘蛛结网 D.孔雀开屏
18.(1分)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动物与其运动方式不相符的是(  )
A.青蛙﹣﹣跳跃、游泳 B.家鸽﹣﹣飞行
C.壁虎﹣﹣行走 D.马﹣﹣奔跑
19.(1分)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酵母菌——酿酒 B.乳酸菌——制作泡菜
C.醋酸菌——酿醋 D.青霉菌——生产沼气
20.(1分)要完成举哑铃动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骨绕着关节活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21.(1分)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
A.大熊猫 B.黑颈鹤 C.大猩猩 D.扬子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22.(7分)小强同学学习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很感兴趣。图1是小强对家族内有无耳垂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奶奶无耳垂,爸爸有耳垂,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叫    。
(2)据图判断    为显性性状。
(3)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小强的基因组成是    ,外公的基因组成是    。
(4)小强的爸爸有耳垂,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图2中的    。(填写序号)
(5)自2016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行二孩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是有耳垂女儿的几率是    。
(6)假如一个性状总是由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    染色体上。
23.(6分)小悦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     ;2号试管     ,因为唾液中的酶将馒头的淀粉分解了。
(2)本实验是一组     实验。
(3)温水应该控制在     ℃左右,是为了模拟人体的温度。
(4)此实验的结论是     。
24.(6分)泡菜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制作泡菜时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种类是否有关?小秦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制作泡菜”的项目学习之旅。
任务一: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
(1)泡菜和酸奶都属于发酵食品,都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其通过     方式来繁殖。
任务二: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
(2)同学们准备了三个泡菜坛,分别采用等量的白菜、芹菜和胡萝卜制作泡菜,过程为:蔬菜整理→清洗→晾干→切分→入缸→加入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料→密封→发酵→成品。制作泡菜密封时采用“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的方式(如图),这样做的目的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的     环境。
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
(3)小秦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每天取等量样本,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并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①这个实验的研究的变量是     。
②小秦取等量样本,并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
(4)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蔬菜中的     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若将这三种蔬菜混合制成泡菜,则该泡菜至少在第     天后食用更健康。
25.(5分)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地球上的鸟类大约有9000多种,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山雀等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材料说明,鸟的食量     ,消化时间     。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     ;这些特点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2)请你列举出两个除了资料里提及的鸟在形态结构上适于飞行的特点:    、    。
26.(5分)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河与海的交汇,孕育出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河口湿地。早春时节,近18万亩人工刺槐花盛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养蜂人;暮秋时节,绵延数百里的芦苇荡,形成了壮观的“芦花飞雪图”。这里的湿地成为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据调查,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就有289种,成千上万只丹顶鹤、白天鹅、白琵鹭等珍禽飞翔嬉戏,令人叹为观止。
(1)槐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     两个生理过程。
(2)“千树万树槐花开,招引蜜蜂采蜜来”,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蜜蜂采蜜属于     行为。
(3)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相对于鸟,芦苇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
(4)白琵鹭的卵的结构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是     。
(5)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有289种,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C D A C D D C C D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D C D D B C D B C
一、选择题(共21题,每题1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分)夏日餐桌上经常出现“糖拌西红柿”。西红柿用糖拌后会流出大量汁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红柿不具有系统层次
B.西红柿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C.西红柿的果皮是上皮组织
D.汁液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A、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正确;
B、花、果实和种子称为生殖器官,西红柿的果实是生殖器官,正确;
C、西红柿的果皮是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错误;
D、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能溶解多种物质,汁液位于液泡的细胞液中,正确。
故选:C。
【点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2.(1分)下列描述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莲花花柄中通外直 D.雨露滋润禾苗壮
【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长长的河堤因为蚁穴的存在破坏了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说大树枝叶遮挡阳光,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周围空气温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莲花生活在水中,叶柄、花柄中通外直,便于呼吸,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1分)某生物小组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分析】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解答】解:A、成熟区由于根毛的出现增大了吸水和无机盐的面积,由于导管的出现增强了水分和无机盐的疏导能力,根毛细胞也更适于吸水,使得成熟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A正确;
B、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B正确;
C、根、茎、叶处都有导管并且是连通的,不但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而且将植物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C正确;
D、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4.(1分)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
【解答】解: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1分)我国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棉花及棉制品的生产、加工等事关国计民生。棉花的果实往往被称为花,而它真正的花,色泽鲜艳,有白色、黄白色、粉红色等,既能自花传粉,又能异花授粉。如图是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①②③表示物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根吸收①经导管向上的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措施有力促进棉花的呼吸作用
C.某生理作用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则原料②表示的是二氧化碳
D.棉花种子的胚芽将来发育成植株上的花芽和叶芽
【分析】图中:①表示水,②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氧气。
【解答】解:A、根吸收①水分经导管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因此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措施有力促进棉花的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某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则原料②表示的是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棉花种子的胚芽发育成芽,芽再进一步发育成植株上的花芽和叶芽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如图表示尿液形成的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液体。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肾小囊,乙可表示肾小管
B.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减少
C.①②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D.若乙处发生病变,则②中会有血细胞
【分析】(1)图中的甲肾小囊、乙肾小管、①原尿、②尿液。
(2)尿液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
【解答】解:A、血液流进肾小球,再进入甲形成①原尿,所以,甲是肾小囊。①原尿经过乙形成②尿液,所以,乙是肾小管。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形成②尿液排出体外,B正确。
C、由分析“尿液的形成”可知:①②表示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C正确。
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若乙处(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重吸收障碍,②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形成的过程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7.(1分)下列关于血液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入少量的AB型血
B.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时应按压远心端止血
C.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初期,血小板数目会增加
D.某人患有炎症时,血液中含量会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白细胞
【分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AB型的人还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血则可以输给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但是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
2、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3、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解答】解:A、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所以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如B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输入少量O型血,A错误。
B、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外喷射而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近心端,B错误。
C、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C错误。
D、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因此某人患有炎症,血液中含量会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白细胞,以尽快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输血相关知识以及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
8.(1分)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
【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中①染,②为滴生理盐水,③取材料(口腔上皮细胞),④盖盖玻片,⑤涂。据此解答。
【解答】解: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为擦、滴、刮、涂、盖、染、吸,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A正确;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染色后,细胞核部分被染色最深,B正确;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及盖盖玻片的注意事项。
9.(1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分类的单位依次是(  )
A.纲、属、种、目、科、门、界
B.科、种、纲、属、目、门、界
C.种、属、科、目、纲、门、界
D.种、纲、目、科、门、属、界
【分析】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通过生物的分类,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的历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即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分类的单位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故选:C。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掌握。
10.(1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由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分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论证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由共同祖先发展而来,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并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以说明进化的原因,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发展的历史规律。
【解答】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B正确。
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C正确;
D、环境既会对生物的个体产生影响,也会对遗传物质产生影响。环境通过提供物质和能量,对基因进行选择,影响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造成损伤诱发基因突变等对基因产生影响。因此环境影响生物进化。D错误。
故选:D。
【点评】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11.(1分)在生产生活中,细菌、真菌、病毒被人们广泛应用。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制豆瓣酱
B.乳酸菌——制作酸奶
C.酵母菌——制作面包
D.流感病毒——生产流感疫苗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据此作答。
【解答】解:A、利用霉菌发酵制豆瓣酱,A错误;
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发酵制作酸奶,B正确;
C、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酿酒要用到酵母菌,C正确;
D、利于灭活后的病毒可生产流感疫苗,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发酵技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12.(1分)旅美大熊猫丫丫20年租借协议结束,已于今年4月27日回到上海。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0条常染色体+X B.20对常染色体+XX
C.20条常染色体+Y D.20对常染色体+XY
【分析】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是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是男性。
【解答】解: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对常染色体+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进入生殖细胞。所以,雌性大熊猫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条常染色体+X。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掌握人体的性别决定方式。
13.(1分)健康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下列有关健康的话题,你认同的是(  )
A.中药无毒副作用,可经常服用
B.健康的黄金标准就是无伤无病
C.吸烟可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
D.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解答】解:A、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不能经常服用,错误。
B、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错误。
C、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吸烟,错误。
D、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熟记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掌握。
14.(1分)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类群1是病毒,它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分析】观图可知: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解答】解: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类群2,A正确。
B、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B正确。
C、类群3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其中真菌和动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但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C错误。
D、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即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生物的分类等基础知识。
15.(1分)“鱼儿戏水”描写的是鱼在水中自由游泳的景象,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C.体表有鳞片覆盖
D.“鱼儿戏水”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
【分析】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解答】解:A、鱼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A正确。
B、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正确。
C、鱼类体表覆盖着鳞片,能分泌黏液,减小游泳时的阻力,C正确。
D、“鱼儿戏水”,鱼在水中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相互协调来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D错误。
故选:D。
【点评】知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6.(1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①用萝卜的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幼苗
②利用杨树的枝条繁殖后代
③人体试管婴儿的诞生
④克隆羊多莉的出生
⑤丢弃在土壤里的西瓜种子,一段时间后长出新植株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分析】有性生殖要经过受精作用,即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想个体;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受精作用,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想个体,据此作答。
【解答】解:①用萝卜的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萝卜幼苗、②利用杨树的枝条繁殖后代、④克隆羊多莉的出生,都不需要经过受精作用,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想个体,属于无性生殖;③人体试管婴儿的诞生,⑤丢弃在土壤中的西瓜瓜子,一段时间后长出新植株,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
17.(1分)下列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金鱼 B.蚯蚓走迷宫
C.蜘蛛结网 D.孔雀开屏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来切入。
【解答】解: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蚯蚓走“T”形迷宫,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小鸟喂金鱼、蜘蛛织网、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8.(1分)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动物与其运动方式不相符的是(  )
A.青蛙﹣﹣跳跃、游泳 B.家鸽﹣﹣飞行
C.壁虎﹣﹣行走 D.马﹣﹣奔跑
【分析】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解答】解:A、青蛙的后肢发达,在陆地上是跳跃,在水中是游泳,运动方式是跳跃游泳,正确。
B、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正确。
C、皮肤靠四肢爬行,C错误;
D、马的运动方式是奔跑,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本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来记忆。知识的形象化,一个是便于记忆,另一个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
19.(1分)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酵母菌——酿酒 B.乳酸菌——制作泡菜
C.醋酸菌——酿醋 D.青霉菌——生产沼气
【分析】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解:A.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制泡菜用乳酸菌,B正确。
C.制醋要用到醋酸菌,C正确。
D.青霉菌用于提取青霉素,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发酵技术相关知识。
20.(1分)要完成举哑铃动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骨绕着关节活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动作,据此解答.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是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肌肉受刺激后就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因而产生各种动作。要完成如图中举哑铃动作,正确的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故选:B。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1.(1分)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
A.大熊猫 B.黑颈鹤 C.大猩猩 D.扬子鳄
【分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扬子鳄、大熊猫、扭角羚、白鱀豚,丹顶鹤、朱鹮等.
【解答】A、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B、黑颈鹤身长115~120cm,体重5.35kg.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皮肤血红色,并布有稀疏发状羽。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
C、大猩猩的种类比较多,不属于我国的珍稀动物。
D、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恐龙同时,历经几次“大灭绝”而奇迹般繁衍至今,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22.(7分)小强同学学习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后,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很感兴趣。图1是小强对家族内有无耳垂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奶奶无耳垂,爸爸有耳垂,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叫 变异  。
(2)据图判断 有耳垂  为显性性状。
(3)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小强的基因组成是 aa  ,外公的基因组成是 Aa  。
(4)小强的爸爸有耳垂,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图2中的 ④⑤  。(填写序号)
(5)自2016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行二孩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若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是有耳垂女儿的几率是 25%  。
(6)假如一个性状总是由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 Y  染色体上。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爷爷有耳垂,爸爸有耳垂,在遗传学上是遗传现象。奶奶无耳垂,爸爸有耳垂,在遗传学上,这是变异现象。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外公、外婆有耳垂,妈妈无耳垂”可知: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3)因为小强和妈妈无耳垂,所以基因组成都是aa,该对基因由其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因此有耳垂的外公和爸爸的基因组成都是Aa。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图示中④⑤能够表示小强的爸爸产生的精子类型。
(5)已知:小强的爸爸的基因组成是Aa,妈妈无耳垂,基因组成是aa,其后代有耳垂的几率是50%,如图所示1: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2:

从图2看出,生男生女几率相等,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女孩的几率是50%。因此小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个孩子为有耳垂女儿的几率是50%×50%=25%.
(6)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Y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1)变异;
(2)有耳垂;
(3)aa;Aa;
(4)④⑤;
(5)25%;
(6)Y。
【点评】此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以及人类的性别遗传,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答。
23.(6分)小悦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  变蓝  ;2号试管  不变蓝  ,因为唾液中的酶将馒头的淀粉分解了。
(2)本实验是一组  对照  实验。
(3)温水应该控制在  37  ℃左右,是为了模拟人体的温度。
(4)此实验的结论是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分析】(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解答】解:(1)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水,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可见,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不变蓝是因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了。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可见,本实验具有唯一变量唾液,是一组对照实验。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因此,该实验中,温水应该控制在37℃左右,是为了模拟口腔的温度。
(4)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所以,此实验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
(1)变蓝;不变蓝。
(2)对照。
(3)37。
(4)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点评】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
24.(6分)泡菜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制作泡菜时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种类是否有关?小秦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制作泡菜”的项目学习之旅。
任务一: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
(1)泡菜和酸奶都属于发酵食品,都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其通过  分裂  方式来繁殖。
任务二: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
(2)同学们准备了三个泡菜坛,分别采用等量的白菜、芹菜和胡萝卜制作泡菜,过程为:蔬菜整理→清洗→晾干→切分→入缸→加入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料→密封→发酵→成品。制作泡菜密封时采用“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的方式(如图),这样做的目的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的  无氧  环境。
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
(3)小秦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每天取等量样本,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并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①这个实验的研究的变量是  蔬菜的种类  。
②小秦取等量样本,并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
(4)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蔬菜中的  白菜  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若将这三种蔬菜混合制成泡菜,则该泡菜至少在第  9  天后食用更健康。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解答】解:(1)制作泡菜和酸奶都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其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
(2)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故制作时,将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进入坛中,为乳酸菌的发酵提供无氧(或缺氧)的环境。
(3)①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制作泡菜时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种类有关么?在设计实验时,各组除了蔬菜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实验的变量。即变量是蔬菜的种类。
②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种蔬菜至少取样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9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最少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白菜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最合适作为泡菜原料。
故答案为:(1)分裂。
(2)无氧。
(3)①蔬菜的种类;②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4)白菜;9。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5.(5分)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地球上的鸟类大约有9000多种,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山雀等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材料说明,鸟的食量  大  ,消化时间  短  。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  飞行  ;这些特点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2)请你列举出两个除了资料里提及的鸟在形态结构上适于飞行的特点: 前肢变成翼  、 身体呈流线型  。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解:(1)鸟的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短,粪便及时排出,使鸟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获取充足的能量和减轻体重。
(2)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故答案为:(1)大;短;飞行。
(2)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点。
26.(5分)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河与海的交汇,孕育出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河口湿地。早春时节,近18万亩人工刺槐花盛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养蜂人;暮秋时节,绵延数百里的芦苇荡,形成了壮观的“芦花飞雪图”。这里的湿地成为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据调查,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就有289种,成千上万只丹顶鹤、白天鹅、白琵鹭等珍禽飞翔嬉戏,令人叹为观止。
(1)槐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  受精  两个生理过程。
(2)“千树万树槐花开,招引蜜蜂采蜜来”,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蜜蜂采蜜属于  先天性  行为。
(3)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相对于鸟,芦苇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系统  。
(4)白琵鹭的卵的结构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是  卵黄、卵白  。
(5)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有289种,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中  物种  的多样性。
【分析】(1)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因为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解答】解:(1)槐花是两性花,它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槐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2)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蜜蜂采蜜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相对于鸟,芦苇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4)白琶鹭属于鸟类,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是卵黄和卵白。
(5)生物多样性的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芦苇荡中有近1500种动物,其中鸟类有289种,这体现出物种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受精。
(2)先天性。
(3)系统。
(4)卵黄、卵白。
(5)物种。
【点评】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动物行为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