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阅读下面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开场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阅读经典,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今天,我们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远( tiào)____陌生的风景,更是为了回望那条由先贤深沉的情感与非凡的智慧共同汇聚的语言长河,去追溯其中永恒闪烁的经典光芒。它们恰如浩瀚星空中的不灭星辰,承(zài)____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思,恒久照亮我们的灵魂。在经典的镜像前,我们得以①____自身存在的坐标;在经典的②____中,我们获得抵御精神贫瘠的力量。让经典之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启发我们思考与表达;让经典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走向更深远的未来!(1)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远(tiào)______②承(zài)______(2) 下列选项中填入①②处最恰当的是______A.辨别 浸泡B.辨识 浸润(3) 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作修改。2.请为下面这副对联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诗韵悠扬,漫步文林寻妙趣下联:_____A. 墨香四溢,挥毫泼墨绘丹青 B. 情趣盎然,静赏山水禅心悟C. 词意清越,醉卧书山赏芳华 D. 书声琅琅,古今诗文觅真意3.第一组同学为“古诗文诵读会”做前期准备,请一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 将下面的“古诗文推荐表”补充完整。推荐要点 推荐理由 古诗文听觉之美 万籁入诗音韵天成 ①______,②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二首》)万籁此都寂,③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挥手自兹去,④______。(李白《送友人》)视觉之美 画面优美意象纷呈 ⑤______,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______,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⑦______,⑧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 组员小语将朗诵《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一诗,这首诗视听结合,声画交融,请为他选择一种乐器配乐,并说明理由。配乐分析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清〕钱载连峰出云云半开,奔渠卷雪响春雷。云中屈曲明如玉,都是天池顶泻来。(选自《清诗三百首》)【注释】①东林:寺名,在江西庐山。 供选择的乐器:A.唢呐:音色响亮高亢,穿透力强,欢快喜庆。B.大鼓:音色低沉雄浑,震撼有力,节奏感强。C.二胡:音色低沉哀婉,柔美圆润,细腻传情。我的建议:小语,你可以选择①______(填写选项)进行配乐朗诵,因为②______(结合诗歌内容及乐器特点说明)。4.小文对汉字的起源很感兴趣,阅读《经典常谈》中的第一篇目《说文解字》后,他进行了汉字的探究,请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心”部溯源 【说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东汉 许慎【不同写法】 【成语示例】独立成字或位于下方、中间:心 朝思暮想位于左侧:↑(竖心旁) 心旷神(A ______)位于下方:小 慕名而来【文化内涵】①B ______,如“愁”“怒”等;②道德品质,如“忠”“慈”等;③思维认知,如“悟”“慧”等。【探究结果】通过阅读《经典常谈》,我们深刻体会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字书,更是C ______。5.阅读回答问题。会呼吸的竹艺俞天立手工艺活态馆,一个连名字都如此好听的地方。活,是生命,是生机;态,是情韵,是情致。正像北京 798艺术区,透发着恬淡优雅的艺术气息。这活态馆依傍在柳青水碧的运河边,一处叫作“心荣竹艺坊”的小屋。古雅简静的门以楣两侧,有竹篮、竹筒、竹果盘依次悬挂,像树上的野果似的,散发着山野的气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正在前台,聚精会神地做着一些竹工艺品。显然,他就是这里的“主角”了。许是读书人的缘故,我暂且略过“主角”,不知觉被近旁一处工作台的“配角”所吸引。那是一对夫妇带着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正在制作一枚典雅别致的书签。书签是以竹篾剪成杭州古桥拱宸桥的样貌,粘贴在薄竹片上制作的。他们已剪了大半,依稀可见拱宸桥高崛古态的风韵。我向来是喜好体验手工艺的,好奇心驱使我也想尝试一二,于是便叫住了作坊的老师傅。他侧过身来,颔首以示明白了我的意图,递给我一枚清香雅致的竹片和几束篾条。老师傅招呼我细细检视参考样式,从中任意挑选想要制作的图案。我指了一套“一帆风顺”的样式,他便递给我一把剪子,让我先剪出船帆。我比着那样式,用记号笔点出要下刀的点,敛了心神剪去,剪出一个梯形。再用第二根篾条剪成三角形,与梯形工件一同拼合在竹片上,刚好呈现船帆的形状。至于船身的做法则是大同小异的。真正的难点,是那蓝天上翱翔的几只海鸥。这海鸥要从一根篾条上剪出来,剪刀得走弧形。刚开始有些战战兢兢,总是剪得不如人意,把篾条剪出豁口来了。老师傅显然是看出了我的难处,把着我的手剪下去。 A.那刀口像是很听话似的,直线,拐弯,走出迤迎平和的步调,篾条上长出丰满的羽翼,长出灵动的尾翎。不一会儿,一小只竹海鸥便振翅欲飞了。我便学了他的模样,自己尝试着剪。虽说动作仍不熟练,但这回总算能剪出个大致的样式来。用胶水将几只竹海鸥粘贴在薄竹片上,配上几缕代表海浪的波纹,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和老师傅面对面细聊,方知他是非遗传承人、宁波工艺美术大师张心荣。张大师出生于东海边的象山, 15岁便拜师学习竹编技艺,刚开始只是制作扁担、鱼篓、筐箩等简单的农具,却不知不觉地,把四十多年的竹艺岁月编成了锦绣人生。“那时,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农村人穷,什么东西都得自己做。”一个手艺人的初心,竟可如此的简单,像竹纸一样纯白,不染纤尘。功名、利禄、鲜花、掌声,挥手云彩,转身清风。他的箩筐里挑的,仅仅是“生存”二字。当年的奋斗,为的是自己的生存;今天的奋斗,为的是一门国艺的生存。这些年,他成立了竹编非遗传习所,招收爱好竹艺的朋友前来习艺,为象山竹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坐言起行。他的竹艺作品享誉海内外,甚至被土耳其总统夫人阿米娜 埃尔多安精心收藏。张大师从身边的竹架上拿起一本书稿,那是他多年积累的竹编技艺的辑录,正准备交予出版社付梓。 B.那双粗砺的巧手,不疾不徐地翻动着厚重的纸页,发出风穿竹林般沙沙的清响。“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去学习和传承传统竹编技艺了,这门手艺正在渐渐消逝。我想记录下我几十年的探索,以文字的方式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他说话时的眼神,就像他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竹子,清雅,清雅得有些本真的朴实。竹子本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保持着那份清心恬淡。他的气质,是配得上竹艺传人的身份的。早在新石器时代,竹艺就进入了华夏先民的生活。竹子,带着原始的生命力从泥土中来,给了世间一份清丽;又在艺人的手中复活,给了我们一份瑰丽,在天地之间保持着欢畅的呼吸。编织,塑造,竹子的呼吸始终在张大师的指尖留存着,一开一翕,一张一合。只是,这个时代的空气,已然有点浑浊,这或是他的非遗技艺茕茕孑立的缘由了。“但是……我还是相信,我的书可以影响一部分人。只要有那么几个,肯下苦功,竹编技艺的火种,就不会熄灭。”说话间,张大师的眼里熠熠透闪着光芒。他的左手紧紧地攥着那本书稿,右手轻轻地拂去积下的尘灰,仿佛是守护着一片桑梓之地。我没有再多话,只想静静地望着那些篾条,在他的手中渐渐谱写出一首长长的诗。(选自俞天立《素手调艺》,有删减)(1) 【“竹”之匠】阅读全文,完善人物介绍卡。张心荣人物身份 ①______从业经历 15岁拜师学习竹编,从制作农具开始,从业四十余年。代表技艺 ②______传承行动 ③行动一:______;行动二:辑录竹编技艺书稿。(2) 【“竹”之韵】在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A.那刀口像是很听话似的,直线,拐弯,走出迤迎平和的步调,篾条上长出丰满的羽翼,长出灵动的尾翎。B.那双粗砺的巧手,不疾不徐地翻动着厚重的纸页,发出风穿竹林般沙沙的清响。我选:______;赏析:______。(3) 【“竹”之形】文中反复细致描写竹材和竹艺品,这些描写对表现张心荣的精神品质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 【“竹”之魂】文章标题为“会呼吸的竹艺”。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呼吸”一词的理解。(5) 【“竹”之联】文中张心荣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竹编技艺,赋予冰冷的竹子以生命和温度。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谈谈他身上所体现的与张心荣相似的精神品质,要求结合具体情节分析。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C.贝多芬《名人传》我选:______;分析:______。6.阅读回答问题。◎回顾热点5月29日,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提出疑惑天问二号为何要探测小行星?它如何完成采样返回?◎搜集资料【资料一】天问二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A.这趟旅程究竟有多遥远?就好比在偌大的北京,一颗微小的沙粒从西四环奔赴东四环,在茫茫人海中精准找到另一颗沙粒。而天问二号正要跨越浩瀚宇宙,精准抵达目的地开展小行星探测,以沙粒的尺度丈量星河。成功采样返回后,科研人员将对返回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材料来源:《中国国家天文》2025年5月29日)【资料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余后满在解释天问二号任务探测目标小行星2016H03时,简要科普了小行星的主要特点,“相对而言,小行星2016H03距离地球较近,有可能为我们研究地球起源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小行星探测任务周期长、目标远,虽然给航天科研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技术试验场——空间推进技术、空间能源技术、表面附着技术、微重力条件下采样技术等关键技术都可以通过这次任务“一试身手”。B.小行星2016H03的运行轨道和地球距离相对较近,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航天器接近它所需的能量较小。天问二号探测器要飞行近一年才能接近小行星2016H03,当距其约2000公里的时候,将通过发动机多次变轨逐渐接近小行星,直至距其约20公里,最终确定采样点。(材料来源:《中国航天报》2025年5月29日》)【资料三】天问二号将开创性地采用三种不同的采样方式:触碰采样、悬停采样、附着采样——后两者都是国际上没有先例的。三种采样方式“总有一款适合”,有望采集到不同类型的样品。采样难度非常大。小行星质量很小,引力非常微弱,着陆(附着)时稍有不慎就会弹飞;小行星布满碎石,能落脚的地方不多;人类对2016H03的情况知之甚少,需要等探测器抵近观察后制定具体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回家”之旅中,天问二号的返回舱将以12千米/秒再入大气层,承受315焦耳/平方米的极端高温。相比之下,嫦娥五号的再入速度为11公里/秒,且采用“弹道一升力式”减速,而天问二号只能依赖“纯弹道式硬扛”——这种“暴力美学”背后,是我国在“超高温材料”和“气动设计”上的突破。(材料来源:《新民晚报》2025年5月29日)◎研读资料(1) 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 小行星2016H03距离地球仅1800万公里,因此采样难度较低。B. 天问二号探测器需在距小行星20公里处最终确定采样点。C. 天问二号将采用的三种采样方式都没有国际先例可循。D. 天问二号的返回舱返回时采用与嫦娥五号不同的“纯弹道式硬扛”再入技术。◎语言探究(2) 为提高宣讲语言的有效性,请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不同的报道媒体,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语言表述的特点有何不同。句子 报道媒体A.这趟旅程究竟有多遥远?就好比在偌大的北京,一颗微小的沙粒从西四环奔赴东四环,在茫茫人海中精准找到另一颗沙粒。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由国家天文台主办。面向广大公众,提供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收藏价值兼备的天文学内容及文化生活。B.小行星2016H03的运行轨道和地球距离相对较近,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 《中国航天报》是中国唯一一家权威介绍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报纸,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主办。◎宣讲准备(3) 请结合以上资料,撰写宣讲稿的核心内容为同学答疑解惑。要求说明探测小行星的意义、采样和返回的主要技术难点,120字左右。7.阅读回答问题。仙灯记〔明〕张延登会仙山在邹平①西南十五里,旧传月重三②有仙灯见金母祠前。庚申春,余自京请沐③归,道人陈六吉来谓曰:“仙灯近年数见,盍往观之?”遂约友人同往。度漏下可二鼓出祠后半里露坐候望。时四野昏黯,狂飓忽作。良久,无所睹,余意倦欲返。一僧忽呼佛曰:“彼非灯乎?”余瞥视则见一灯色如白镠④,自西向东,去山不二尺许,飘渺行如人导者。巳,悬空如月,渐如星而没。方共称异,友人噱呼曰:“西南雾中红莲花现。”余错愕不及视。叹咤间,忽见谷口烂烂如列星。无何,山顶放大光明,高千余丈。萤红吐焰,朱烬辉辉,千枝万叶,如缨络,如幢幡⑤,如幂⑥,如屏。烛龙吐照,翳阳⑦复旭,莫得而名状之矣。余考传记,峨眉山中天晴云涌,银涛五采如轮,谓之“佛现”。夜半有光,熠熠来自天际,谓之“圣灯”。岂其是耶?然竟不知其何理。因此而为之记。(选自《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有删减)注释:①邹平:县名,位于山东省。②月重三:指农历三月初三。③沐:指休假。④白镠:白色精美的金子。⑤幢幡:佛教用的旗帜。⑥幂:覆盖东西的布。⑦翳阳:遮蔽了太阳。(1)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①仙灯近年数见______②去山不二尺许______③莫得而名状之矣______④然竟不知其何理______(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度漏下可二鼓出祠后半里露坐候望。(3) 根据文中内容,梳理仙灯出现的过程和作者的心情变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4) 结合文中对“仙灯”景象的描写和文末作者对峨眉山“佛现”“圣灯”记载的态度,探究他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泰戈尔说:“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正如这小小的流萤,我们看似平淡的日常里,也常常蕴藏着动人的“光”:一处寻常的风景、一件普通的物件、一个瞬间的温情……正是这些微小而不渺小的“光”,点亮了平凡的日子,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赋予生活以意义和力量。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任务一】以“平凡生活中的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表达感悟。【任务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联系名著中展现的“平凡之光”,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任务三】围绕“平凡生活中的微光及其价值”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班级主题演讲比赛,向同学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 1)先写上题目;(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参考答案1.(1)眺载(2)B(3)让经典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走向更深远的未来!2.C3.(1)①关关雎鸠②在河之洲③但余钟磬音④萧萧班马鸣⑤八月湖水平⑥缺月挂疏桐⑦土地平旷⑧屋舍俨然(2)示例:B 诗中描绘了庐山连峰云雾、奔渠卷雪的壮阔景象,气势雄浑。大鼓音色低沉雄浑、节奏感强,能展现这种雄伟磅礴的意境,而唢呐欢快、二胡哀婉,均不契合。4.A:怡B:情感C:一部文化典籍(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文化宝库”等)。5.(1)①非遗传承人、宁波工艺美术大师;②以竹篾制作各类工艺品;③成立竹编非遗传习所,招收爱好者习艺。(2)示例:选A,拟人、比喻修辞,生动展现剪海鸥时篾条变化,体现老师傅技艺精湛。(3)衬托张心荣如竹子般清雅、朴实、坚守的品质,体现其技艺精湛、对竹艺热爱及传承初心。(4)竹艺蕴含自然生命力与艺术活力;象征竹艺传承的延续与希望。(5)示例:选A,保尔坚守革命信念,残疾后坚持写作传承革命精神,与张心荣坚守竹编技艺传承相似,体现执着坚守。6.(1)D(2)A面向公众,运用打比方,形象地说明旅程的遥远和精准,语言通俗有趣,生动形象,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B面向专业领域及关注航天的群体,用具体数字准确客观地说明距离,语言简洁严谨,侧重信息的精准传递。(3)示例:探测小行星意义重大,可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及地球起源,还能试验多项关键技术。采样难点在于小行星引力弱易弹飞、地形复杂且信息少;返回时返回舱以12千米/秒高速再入,需“纯弹道式”扛住极端高温,依赖材料与设计突破。7.(1)①多次、屡次②左右、上下 ③说出④然而、但是(2)度漏下可二鼓/出祠后半里/露坐候望(3)①见一灯如白镠,行如人导,后如星没②错愕不及视③谷口烂烂如列星,山顶放大光明,千枝万叶,形态多样(4)作者详细描写仙灯出现的奇异景象,又提及峨眉山“佛现”“圣灯”的记载,表达对这类神奇自然(或超自然)现象的惊叹与记录,同时流露出对其原理难以知晓的思索,意图在于呈现自然之奇妙,引发对未知的探究与感慨。译文: 会仙山在邹平县城西南十五里处,过去传说农历三月初三会有仙灯出现在金母祠前。 庚申年春天,我从京城请假回家,道人陈六吉前来对我说:“仙灯近些年多次出现,何不前往观看呢?”于是约了友人一同前往。估计到了二更天,(众人)从祠堂后面走出半里地,露天坐着等候观望。当时四周原野昏暗,狂风忽然大作。过了很久,什么也没看到,我心生倦意想要返回。一个僧人忽然呼喊“佛”,说:“那不是灯吗?”我匆匆一看,就看见一盏灯,颜色如同白色的金子,从西边向东移动,距离山不到二尺左右,飘飘忽忽前行,如同有人在前面引导。不久,(灯)悬空如同月亮,渐渐变小如星星,然后消失了。 正一起称奇时,友人笑着呼喊:“西南方向的雾中,红莲花出现了。”我惊愕之间没来得及看。正惊叹时,忽然看见谷口亮如群星。没多久,山顶大放光明,高达一千多丈。(那光)如萤火虫般红亮,吐出火焰,像红色余烬般闪耀,(光芒呈现出)千枝万叶的形态,像缨络,像幢幡,像幕布,像屏风。如同烛龙吐光,遮蔽了的太阳重新焕发光彩,没法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 我查阅传记,(记载)峨眉山中天气晴朗时云雾涌动,银色波涛五彩如车轮,称作“佛现”。半夜有光,闪闪发亮从天际而来,称作“圣灯”。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然而终究不知道它是什么原理。因此写下这篇记文。8.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