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二)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两部分。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4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制定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草案)》,其第一条内容如图1所示。这说明新政协
图1
A.注意调动群众力量来建设新中国B.借助媒体宣传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性
C.遵循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制度变革D.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由旧向新过渡
2.1961年,中央基建投资比上一年压缩2/3,1962年又比上一年压缩掉一半。同时,加强对农业投资,还将基本建设中征而未用的605万亩耕地退还给生产队,占征而未用耕地的86.2%。这些做法
A.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B.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C.旨在促进工业化建设D.体现出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3.据统计,“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已有近7万家,其中常设技术市场330余个、技术贸易机构3万多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985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226多亿元。据此可知,我国
A.政府持续深化所有制改革B.技术进步推动外贸发展
C.科技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D.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4.考古学家从古埃及涅伽达文化(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遗址中发掘出含有壁画的墓葬,并证实其墓主人生前身份显贵;在同时期的另一文化遗址的纺织品残片上,发现绘画上墓主人身份是一位贵族。这反映出当时A.手工生产发达B.阶级分化明显
C.进入奴隶社会D.存在文化交流
5.1138年,佛罗伦萨首次选举执政官,4个城区各选一人,任期一年。城市最高权力属于市民大会,如果对政府非常不满,市民可举行公民大会改换政府。12世纪晚期,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城市议会出现,与执政官相互制约。这反映出佛罗伦萨
A.摆脱封建主统治实现独立和自治B.反对教会专权和拥护世袭王权
C.贵族和市民联合维护城市的权力D.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6.17世纪以前,西欧商业组织形式多为个人出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或多人出资经营的合伙制企业。17世纪以后,英、荷等国出现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由股东出资建立,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由政府支持对外进行垄断性贸易。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B.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C.英荷先后成为殖民霸主D.欧洲商业格局变化
7.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代表提出:在美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府,政府由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新泽西州代表提出:坚持现有邦联政体,每州各有一票表决权;增设由国会选举产生的一个联邦行政机关,建立由行政首长任命的联邦最高法院;国会创建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由此可见,二者都
A.效法英国使国家权力中心下移B.主张各州权力完全归于中央
C.支持建立一个权威的全国政府D.强调建立共和制政体的重要
8.表1所示史料反映出
表1
1878年 清朝驻德公使,兼驻奥、意、荷三国公使李风苞在《使德日记》中提到德、法、俄 等国工人运动,把共产主义、社会民主党音译为“廓密尼士”“莎舍尔德玛噶里”等
1873-1900年 江南制造局编写的《西国近事汇编》记载了欧美工人运动情况,将共产主义者、共产党音译为“康密尼人”“康密尼党”等
1899年 学者蔡尔康根据李提摩太节译英国社会学家基德《社会进化》一书的部分内容。书中多处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介绍了恩格斯关于贫民联合以制富人的观点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广泛B.欧美无产阶级联合进行革命
C.马克思主义者关注中国革命D.社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阶段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非洲投资金融、交通运输、工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垄断非洲金融业务;兴建基础设施;控制各殖民地国家的支柱产业。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绝大部分非洲沦为殖民地B.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的原则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欧美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0.18世纪中晚期,拉美一些本土报刊定期刊登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当地知识分子进行新科学启蒙,并建立了一个以崇尚科学为共识的读者市场。《信使导报》《墨西哥文学日报》等刊载了许多有关天赋人权、科学理性的文章。这些报刊
A.号召人们团结进行反帝反封斗争B.一致要求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
C.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强烈抨击拉美的军事独裁统治
11.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记者回忆,和会“会场布置,当中横置长桌一排,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中坐为主席,美总统威尔逊、英首相劳合·乔治分坐左右,更次则英美其他代表之席。后竖置长桌两排分列左右,为各国代表之席”。这表明当时
A.欧洲政治优势地位增强B.巴黎和会由欧美大国主导
C.法国确立欧洲霸主地位D.战胜国之间存在分赃不均
12.苏共十五大(1927年)在《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强调:“考虑到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对无产阶级国家发动军事进攻,在制订五年计划时,必须高度重视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和部分工业领域中对保障国防和战时国家经济稳定起主要作用的部门。”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攻B.注重动员民众参加经济建设
C.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D.已意识到苏德战争不可避免
13.图2为1945年3月15日,美国第7集团军在法国发起行动,对德军展开大规模攻势,法国当地居民看着美国坦克驶过。这可用来说明
A.盟军合作改变战局B.反法西斯国家全面反攻
C.苏德战场出现转折D.法国人民配合盟军行动
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图3为2013-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分布情况(按区域及国际组织划分)。这说明新时代中国
A.与发展中国家联系密切B.在全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C.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D.外援遵循意识形态优先原则
15.希罗多德在创作《历史》时,搜集了希腊及异族人的史料。他经常会在文中申明:“在这里,我不得不发表自己的一个见解,虽然大多数的人是不会喜欢这个见解的。可是,如果在我看来是真实的见解,那我是绝不能把它放在心里不讲出来的。”这说明他
A.秉持开放的态度选择史料B.开创西方史书编撰先河
C.力求客观地记述历史事件D.坚持直书不隐著史理念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自清朝末年起,海南就有爱国华侨和志士仁人从事橡胶树的引进、垦殖工作。至1949年,全岛的橡胶种植规模有3.63万亩,分布在12个县。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橡胶被列为主要禁运的战略物资之一。此时中国的天然橡胶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作出在华南地区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发展橡胶事业的战略决策。1952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签订《关于橡胶技术合作协定》,协定内容包括: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政府7000万卢布,并向中国派出有关专家,帮助中国发展橡胶业;中国在生产出橡胶时将一定数量出售给苏联。
-摘编自海南党史微课《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海南的建立》
材料二1951年11月,中央批准成立华南垦殖局。1962年在海南行政区设立包括橡胶在内的“五料作物管理局”,为海南独有的管理机构。1952年天然橡胶研究所经中央批注成立。1956年,该所改名为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党中央从1951年底开始,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四五十万人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包括林、农学科的专家、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各类干部、社会青年、土改后的翻身农民和归国华侨。中央还接纳未自20多个国家的大量难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橡胶生产技术。边远的海岛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开发时代。
-摘编自杨光等《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海南岛经济开发》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决定发展海南天然橡胶种植业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推动海南天然橡胶种植业发展的举措。(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天然橡胶种植业发展的经济意义。(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建立后,统一的阿拉伯语缓慢而坚定地取代了帝国境内原有的各种语言。从8世纪中叶起至11世纪中叶,在历代哈里发治理下,阿拉伯帝国兴起了持久的翻译运动。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被学者们翻译、介绍和注释,或由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或由希腊文,译成阿拉伯文。特别是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马蒙在位期间,成立“智慧宫”,广泛招揽学者进行翻译和研究工作,众多拥有不同信仰的学者汇聚于此,将学术推向新的、更有活力的方向。这场运动不仅让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飞跃上升,且让逐渐衰败的波斯、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重现生机,为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复兴的基础,还使长期隔阂的东西方文明得以较好地融合和交流。
-摘编自李晓非、孙晓天《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翻译运动能够持久的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制造”引发了英国的焦虑和骚动,许多英国人强调,“它(德国)的政治制度和心智还是前现代的,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英国《星期六评论》提出“德国必须被摧毁”。德国人认为“英国人对我们的愤怒”“其真正的原因是德国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强大的老牌公司都会在新兴公司羽翼尚未丰满的时候将它们扼杀”。
-摘编自[英]保罗·M.肯尼迪《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
材料二 表2
19世纪中 晚期至20 世纪初 德国发明电动机、内燃机、汽车等;涌 现出一大批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和技术发 明家,如西门子、爱因斯坦、普朗克等
19世纪末 德国政府颁布政策,扩大初等教育覆盖 范围;不断增加教育经费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德国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均为世界 第一,世界所用燃料五分之四出自德 国,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的34%
20世纪初 德国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 量、铁路里程等方面超过英国
-据王昌林等《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启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眼中的德国形象。(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眼中德国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世界经济发展展望》等整理
选取材料中一幅或一幅以上图片,结合所学二战后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D4.B5.D6.B7.C8.A9.D10.C11.B12.C13.A14.A(3分),B(1分),C(1分)15.C(3分),A(1分),D(1分)
二、非选择题
16.(1)海南有橡胶种植的历史基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橡胶成为禁运战略物资;中国天然橡胶依赖进口,急需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与苏联签订技术合作协定,获得支持。
(2)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科研机构;从全国各地征调大量人员,包括专家、技术人员等;接纳具有橡胶生产技术的难侨。
(3)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保障了国家战略物资的供应;推动了海南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国与苏联的经济合作;为中国橡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1)商业活动范围广,涉及欧亚非地区;商路发达,形成了完善的商业网络;与帝国的扩张和疆域范围相适应;商业活动种类丰富。
(2)阿拉伯帝国的统一和稳定,为翻译运动提供了政治基础;统一的阿拉伯语的推广,为翻译活动提供了语言条件;哈里发的支持和重视,成立“智慧宫”等机构;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学术成果丰富,为翻译提供了素材;学者们的努力和广泛招揽人才。
18.(1)政治制度和心智前现代;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强,对英国构成挑战。
(2)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果显著,发明众多,涌现出大量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德国政府重视教育,扩大初等教育覆盖范围,增加教育经费;德国在化工、燃料、电气等领域产量领先世界;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等经济指标超过英国,经济实力增强。
19.示例:论题: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论述: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而发达国家的占比相对下降。欧盟的东扩使其成员国数量增加,经济实力增强。这些变化表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逐渐从发达国家主导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