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消息二则作业练习1.梳理消息结构 (1)新闻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开头的黑体字部分是电头,其中,“________”是发稿单位,“长江前线”点明了发稿地点。“二十二日二时”则表明了__________。(由本报记者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的稿件,电头可直接用“本报讯”。)正文第一句是导语,交代了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已有”突出________________。其余是消息的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和深化。 答案:(1)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故、如何 (2)新华社、发稿时间 胜利渡江人数之多 渡江速度之快 2.请你给下面的消息写一个标题。 杭州亚运会迎来倒计时100天之际,今天上午,杭州亚运会火种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上午9时18分许,19名身着白色服饰的采火使者缓步登上台阶,“19”这个数字寓意着第19届亚运会。采火使者手持采火棒,走向采火装置。装置中心是一面凹面镜,外圈采用良渚玉璧造型。采火使者将采火棒伸向采火装置,并成功点燃采火棒。火种高举,乐声悠扬,随着缓缓行进的采火使者队伍,许多良渚先民装束的演员们从四面八方聚拢在一起,加入她们的行列。他们象征着亚洲大家庭成员,带着和平、友谊,带着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共襄盛会。(中国新闻蓝记者张歆宜、孙宇等,2023年6月15日)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杭州亚运会火种今天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采集 3.从自己身边的校园生活中选择素材,撰写一则关于校园生活的消息。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说明评价等级标题简洁、醒目、能概括新闻事件标题简洁、醒目、能准确概括新闻事件导语集中展现新闻主要事件导语简明,重点突出,集中展现新闻事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主体事件清晰、结构完整事件清晰完整,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简洁流畅语言简洁流畅,无病句,无错别字(共26张PPT)消息二则年 级:八年级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新闻媒介事实或情况新闻“我与新闻”调查表亲爱的同学,请认真阅读以下问题,并据实在所选选项后的括号内打“√”,或在横线上填写。谢谢!1.我看/听新闻的频率是这样的:每天看/听( ) 偶尔看/听( ) 基本不看/听( )2.我一般从这些渠道看/听新闻:(可多选,不超三项)报纸( ) 电视台( ) 电台( ) 互联网( )其他( )3.我喜欢看/听这些新闻:(可多选,不超三项)社会类( ) 文教类( ) 科技类( )国际类( ) 财经类( ) 娱乐类( )其他 ( )4.我家订阅了( )/没有订阅( )报纸。若订阅了,报纸名称是:5.我认为新闻与我的生活有( )/没有( )关系;新闻会( )/不会( )影响我的心情和行动。我认为新闻会( )/不会( )影响社会的发展。任务一:借助资料,梳理新闻知识1. 阅读教材单元导读、课本第2页新闻阅读策略,《消息二则》及其旁批、第9页知识补白、第17页技巧点拨等资料,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工具自主梳理消息的有关知识,了解阅读消息的基本方法。2. 选择一份报纸(如《人民日报》或其他当地报纸)阅读几则消息,了解消息内容,体会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概念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基本 特征 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语言准确、精炼结构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 承接导语、阐述主题,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时暗含在主体中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有时暗含在主体中表达 方式 记叙为主 消 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任务二:整体感知,剖析消息内容阅读《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圈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何人:人民解放军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事:30万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何地:芜湖、安庆之间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如何: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何故: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背景链接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何人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何事 南渡长江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何故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要素真实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下午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圈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阅读两则消息,在课文中标注清楚新闻的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后面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导语后面的内容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后面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导语后面的内容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一,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2.标题、导语交代了何时、何人、何事,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新闻阅读要领之一:按照消息的结构、要素梳理新闻事实,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获取新闻内容。比如关注新闻标题,了解新闻报道的重点;接着关注导语,快速获取主要信息。如果你是新闻媒体的编辑,首先需要审稿。请你按照新闻三特点,分析这两则消息是否值得刊发 ?两则消息重复吗?做一回编辑1.具备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而且时效性都很强。2.第一则消息,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战况,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这则消息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能极大地鼓舞战士们的士气。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渡江人数从30万到100万,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中、西、东各路军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则消息在时间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任务三:重返现场,把握情感立场做一次播报:新闻报道中的最新消息,大多比较真实地记载着历史。想象在硝烟弥漫中,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请按原文作模拟现场报道,注意当时现场的气氛,语气、语速、语调、流露的感情与播报的内容相适应。讨论思考:如果你就是长江前线的记者,你为什么要把看到的、想到的报道给世人?读者对象 达成效果 作者的目的、意图人民解放军战士 持中立态度的民众 国民党政府及军队 了解渡江战役的丰硕成果,激发更大的战斗热情渐渐清楚时局的变化,改变原先摇摆不定的立场战斗信念受到极大打击,军心涣散鼓舞前方战士的士气,进一步摧毁敌人的信念,向全国人民宣告战争的大势所趋新闻阅读要领之二:把握消息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则消息,写给谁看,想达到什么效果。新闻的对象有一定受众,它的目的很直接,即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以引起民众的利害感和好奇心。我们既要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的态度越客观,新闻的真实感越强、新闻的价值就越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新闻报道背后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导向。画出表示作者判断和推论的句子,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1)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摘出表达作者鲜明感彩的词句词句 情感我军敌军 “英勇”“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国民党反动派”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在描述人民解放军的时候,用了褒义词,用“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甚为微弱”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表达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新闻阅读要领之三: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区分报道语言和评论语言,从报道事实信息中鉴别出背后所隐藏的信息,理性评估新闻报道事实。一个人举手掩住一只耳朵,露出另一只耳朵,在专注地倾听布置作业要尽可能养成多阅读报纸(或浏览新闻网页)、关注新闻类节目、收看收听新闻的习惯,并选取若干消息,辨析它们的报道角度,看看你是否都能分辨出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班级、校园、社区、社会等方面选择一个题材方向,搜集材料,撰写消息,编成报纸。感谢观看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运用新闻阅读的方式理解新闻事实。 从新闻要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3. 体会新闻准确性与客观性的特点,体会作者隐藏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把握消息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体裁特征,学习运用新闻阅读的方式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新闻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揣摩作者的立场与情感倾向,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学会尝试从读者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与价值取向,培养思辨意识与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同开启八年级上册新闻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之旅。新闻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身处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阅读新闻、收听新闻,可以说新闻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我们经常接触新闻,那你注意过新闻的体裁特点吗?知道新闻的阅读方法吗?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试着写一则新闻?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学习任务一】借助资料,走进新闻知识 1.自主阅读教材单元导读、课本第2页新闻阅读策略,第9页知识补白、第17页技巧点拨等资料,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工具自主梳理消息的有关知识,了解阅读消息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一份报纸(如《人民日报》或其他当地报纸)阅读几则消息,了解消息内容,体会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1)新闻知识思维导图 (2)“新闻消息”表格 教师总结: 【新闻概念与分类】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媒体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六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和how(如何) 【新闻三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新闻结构】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阐述主题,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剖析消息内容 1.阅读《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圈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以下表格。 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何地芜湖、安庆之间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何事南渡长江如何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何故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下午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何事我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如何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背景链接】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提问】在梳理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新闻六要素和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点相似,新闻六要素合在一起构成了新闻事实。而且新闻各要素必须真实客观,不能自己添枝加叶。 2.阅读两则消息,用旁批的方式,在课文上标注清楚新闻的各部分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度过长江导语后面的内容坚定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导语后面的内容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问】对比两则新闻的消息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一,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 标题、导语清楚地交代了“何时”“何人”“何事”,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 【教师小结】新闻阅读要领之一:按照消息的结构体式梳理新闻事实,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获取新闻内容。比如关注新闻标题,了解新闻报道的重点;接着关注导语,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3.做一回编辑:如果你是新闻媒体的编辑,首先需要审稿。请你按照新闻三特点,分析这两则消息是否值得刊发 ?这两则消息重复吗? 预设: (1)具备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而且时效性都很强。 (2)第一则消息,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战况,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这则消息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能极大地鼓舞战士们的士气。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渡江人数从30万到100万,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中、西、东各路军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则消息在时间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 【学习任务三】重返现场,把握情感立场 1.做一次播报:新闻报道中的最新消息,大多比较真实地记载着历史。想象在硝烟弥漫中,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请按原文作现场报道,注意当时现场的气氛,语气、语速、语调、流露的感情与播报的内容相适应。 2.讨论思考:如果你就是长江前线的记者,你为什么要把看到、想到的报道给世人? 读者对象达成效果作者的目的、意图人民解放军战士了解渡江战役的丰硕成果,激发更大的战斗热情 鼓舞前方战士的士气,进一步摧毁敌人的信念,向全国人民宣告战争的大势所趋持中立态度的民众渐渐清楚时局的变化,改变原先摇摆不定的立场国民党政府及军队战斗信念受到极大打击,军心涣散【教师小结】及时报道胜利果实,鼓舞前方战士的士气,进一步摧毁敌人的信念是作者报道的目的。因此阅读消息的要领之二,把握消息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则消息,写给谁看,想达到什么效果。新闻的对象有一定受众,它的目的很直接,即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以引起民众的利害感和好奇心。我们既要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的态度越客观,新闻的真实感越强、新闻的价值就越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新闻报道背后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导向。 【学习任务四】品读语言,体会新闻社会价值 1.圈画出表示作者判断和推论的句子,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①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②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2.摘录作者鲜明情感色彩的词句 词句情感我军“英勇”“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敌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国民党反动派” 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这是片面认识。新闻既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也会在文中凝聚作者的感情。作者在描述人民解放军的时候,用了褒义词,用“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甚为微弱” 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包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教师小结】 新闻阅读要领之三: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区分报道语言和评论语言,从报道事实信息中鉴别出背后隐藏的信息,理性评估新闻报道事实。 五、结语 同学们,新闻里不仅有新鲜的时事,还有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每一则新闻里都蕴含有不一样的意味。古人最初造字的时候,“闻”字是一个人举手掩住一只耳朵,露出另一只耳朵,在专注地倾听的形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大家要学会有选择地接收,专注地倾听,这样你就能通过新闻这种实用性文体了解大千世界,感知社会人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会读新闻,读懂新闻,进而能写出新闻,把身边的故事和自己的观点情感传达给更多的人。 六、作业布置 1.要尽可能养成多阅读报纸(或浏览新闻网页)、关注新闻类节目、收看收听新闻的习惯,并选取若干消息,辨析它们的报道角度,看看你是否都能分辨出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2.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班级、校园、社区、社会等方面选择一个题材方向,撰写消息,注意“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注意客观叙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拟写消息”规划方案组员名单 自设身份(媒体名称、性质)题材方向 (在以下选项中择一)新闻视角(或亮点) (预估“自设身份”与拟写的消息之间的关系)材料搜集 (根据题材和视角拟准备什么材料)班级新闻 校园新闻 社区新闻 社会新闻 其他 成果展示形式 (在以下选项中择一)纸质文本+张贴展示纸质文本+班内播报纸质文本+班内播报+张贴展示完成的时间节点及分工新闻写作自查量表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说明评价等级标题简洁、醒目、能概括新闻事件1.标题简洁、醒目、能准确概括新闻事件A 2.标题简洁,较准确概括新闻事件B 3.标题笼统,表意不明C导语集中展现新闻主要事件1.导语简明,重点突出,集中展现新闻事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A 2.导语简洁,能提示新闻要素B 3.导语不能展现新闻主要事件C主体事件清晰、结构完整1.事件清晰完整,倒金字塔结构A 2.新闻事件比较清晰,结构比较合理B 3.新闻事件模糊,结构不完整C语言简洁流畅1.语言简洁流畅,无病句,无错别字A 2.语言较简洁,病句较少,无错别字B 3.表意不明,有病句,有错别字C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消息二则学习目标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运用新闻阅读的方式理解新闻事实。 从新闻要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3. 体会新闻准确性与客观性的特点,体会作者隐藏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课前学习任务【预习一】 新闻初体验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怎样的人或事件才能被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新闻传播,将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学二】 梳理新闻知识 1. 自主阅读教材单元导读、课本第2页新闻阅读策略,第9页知识补白、第17页技巧点拨等资料,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工具自主梳理消息的有关知识,了解阅读消息的基本方法。 2. 选择一份报纸(如《人民日报》或其他当地报纸)阅读几则消息,了解消息内容,体会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 【预学三】了解历史资料 1.查阅历史资料,参阅相关纪录片、图片等,了解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史实。 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事迹资料。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借助资料,梳理新闻知识 学生新闻知识图表展示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剖析消息内容 1.【新闻“六要素”】阅读《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圈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以下表格。 《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何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何故在整理新闻六要素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结构】阅读两则消息,理清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比两则新闻的消息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新闻媒体的编辑,首先需要审稿。请你按照新闻三特点,分析这两则消息是否值得刊发 ?这两则消息重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重返现场,把握情感立场 1.【做一次报道】新闻报道中的最新消息,大多比较真实地记载着历史。想象在硝烟弥漫中,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按原文作模拟现场报道,注意当时现场的气氛,语气、语速、语调、流露的感情与播报的内容相适应。 2.【把握写作目的】如果你就是长江前线的记者,你为什么要把看到、想到的报道给世人? 读者对象达成效果作者的目的、意图人民解放军战士 持中立态度的民众 国民大政府及军队【学习任务四】品读语言,体会新闻社会价值 1.圈画出表示作者判断和推论的句子,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录作者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词句 词句情感我军 敌军3.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要尽可能养成多阅读报纸(或浏览新闻网页)、关注新闻类节目、收看收听新闻的习惯,并选取若干消息,辨析它们的报道角度,看看你是否都能分辨出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2.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班级、校园、社区、社会等方面选择一个题材方向,撰写消息,注意“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注意客观叙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拟写消息”规划方案组员名单 自设身份(媒体名称、性质)题材方向 (在以下选项中择一)新闻视角(或亮点) (预估“自设身份”与拟写的消息之间的关系)材料搜集 (根据题材和视角拟准备什么材料)班级新闻 校园新闻 社区新闻 社会新闻 其他 成果展示形式 (在以下选项中择一)纸质文本+张贴展示纸质文本+班内播报纸质文本+班内播报+张贴展示完成的时间节点及分工新闻写作自查量表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说明评价等级标题简洁、醒目、能概括新闻事件1.标题简洁、醒目、能准确概括新闻事件A 2.标题简洁,较准确概括新闻事件B 3.标题笼统,表意不明C导语集中展现新闻主要事件1.导语简明,重点突出,集中展现新闻事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A 2.导语简洁,能提示新闻要素B 3.导语不能展现新闻主要事件C主体事件清晰、结构完整1.事件清晰完整,倒金字塔结构A 2.新闻事件比较清晰,结构比较合理B 3.新闻事件模糊,结构不完整C语言简洁流畅1.语言简洁流畅,无病句,无错别字A 2.语言较简洁,病句较少,无错别字B 3.表意不明,有病句,有错别字C推荐的学习资源多阅读报纸、浏览新闻网页如《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媒体,关注收听广播电台如《学习强国》云听APP等。 2.诗歌背诵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消息二则-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1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1 消息二则-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x 1 消息二则-课后练习——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