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北京大兴高一(下)期末语 文2025.7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什么是系统?就其最基础的内涵看,可以把系统定义为若干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那些包含在系统中的事物则称为系统的组成部分。多样性、相关性和一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系统的一切其它属性,如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等,都是在这三种属性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按照上面给出的系统定义,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验到的一切对象都是一定的系统,谁都可以很容易地列举出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系统事物,如太阳系、人体、三峡工程、神州五号飞船、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小说《战争与和平》等等都是系统,谁也无法说它们不是系统。我们敢断言:你找不出任何原则上不能被当成系统的客观事物。被有些学者当成典型非系统的事物,其实都是某种系统。例如,许多学者声称沙堆是堆积物而不是系统,以为沙粒之间没有联系,显然是看走了眼。大量沙粒堆积在一起,沙粒之间便产生了力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体,即系统。(取材于苗东升的文章)材料二系统思维起源于系统论。通常认为,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各要素的性质以及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核心思想,它强调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系统思维在中国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孙子兵法》强调对国家不同实力元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士气、战略战术等)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战争胜利的目标。传统中医学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全息诊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重视人内在的协调和人与环境的协调,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田忌赛马”的基本原理则是通过调整局部布局(以上等马对阵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阵下等马、以下等马对阵上等马)实现整体功能最优。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通过对三个不同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最优化的协同设计(“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使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作用,开创了人类水利工程的奇迹。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协调处理其中的各种关系,需要系统思维。只有重视系统中多种因素的动态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运行。在如今大工业、大农业、大商业、大科学、大文化日益盛行的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重新设计,从基于攫取自然和社会资本转向滋养社会和生态的健康福祉。在不断缩小的地球村里,人类和谐相处,并与所有生命系统和谐相处,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的生活需要。(取材于苏建立、董春岭的文章)材料三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认为:所有主体都处于一个共同的大环境中,但各自又根据它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并行地、独立地进行着适应性学习和演化。CAS理论为教学系统及其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设计的系统思维的下一个阶段将是复杂适应性系统思维。复杂性科学揭示,在适当的条件与环境下,系统内部的主体之间通过不断的适应性相互作用,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具有强大组织适应与学习能力的组织结构(即“自组织”),这种组织的学习能力远大于任何单个主体的学习能力。而基于传统系统理论的教学系统设计过分依赖“他组织”,即教学系统的行为与结构按照组织者 (即外界的主体) 事前确定的计划、方案变化,在组织者的设计、安排和协调下完成组织行为,实现其意愿与目标。由于“他组织”系统的演化主要依赖外界主体的设计与组织,系统内部主体的适应性和自组织特性没有得到激发与发挥,加之系统的变化总是多于计划,所以,尽管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但效果总难令人满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创新的最佳地带是混沌的边缘,即秩序与混沌的交界处。教学是一种绵延不绝的生成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教学必须有计划,但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按计划教学,教学方案应该是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的思路或大致框架,而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紧箍咒。概而言之,基于复杂性系统思维的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是减少计划与控制,运用自组织,强调并相信组织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强调设计和构造有利于组织整体和学生自学习、自调整、自适应、自发展的渠道和机制,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取材于陈列尊、李芒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不符合“系统”定义的一项是(3分) A. 恒星、行星等天体组成的太阳系 B. 主板、CPU等未组装的电脑零件C. 《红楼梦》人物关系的网状结构 D. 都江堰三大工程的协同运作体系2.根据材料三,下列现象最能体现复杂适应系统“自组织”特性的是(3分) A. 交通信号灯按预设程序控制车流。 B. 蚂蚁群体自发形成觅食最优路径。 C. 工厂流水线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 D. 学生按学校课程表统一时间上课。3.根据 材料二、材料三对系统思维的论述,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在城市系统中,交通规划需协调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力。B. 企业管理可借鉴都江堰工程原理来优化部门资源配置。C. 火星探测器设计应完全排除太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D. 教学设计需在结构化框架中保留学生课堂生成的空间。 4. 综合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系统思维可解释都江堰千年持续运作的原因。B. 沙堆因沙粒间的力学作用而具有系统相关性。C. 传统中医诊疗方式与CAS理论存在思维共性。D. 确定性是复杂适应系统教学设计的核心属性。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为什么需要系统思维。(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深虑论〔明代〕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1】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3】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注释:【1】庶孽:妃妾所生之子。【2】祚:皇位,国统。【3】五代方镇:五代时期的节度使。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而遗其所不疑 遗:遗漏②于是大建庶孽 建:树立③而王莽卒移汉祚 移:转移④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征兆⑤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切:切近⑥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不肖:不孝顺⑦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A.②③⑥ B.①④⑦ C.④⑤⑦ D. ②⑤⑥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人事之宜然 ②以授之于有司 (《答司马谏议书》)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②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①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①而欲以区区之智 ②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汉惩秦之孤立 汉朝借鉴了秦朝政权孤立无援的教训稍削析之而分其势 逐渐削减诸侯王的封地,瓜分他们的势力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用高尚的品德来和天意联结而岂天道哉 难道天意会这样安排吗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灾祸常发起于人们所忽视的那些容易解决的、深信不疑的事情。B.秦、汉、唐的君主才智不足,虽借鉴了前朝的教训却依然亡了国。C. 君主应当效法古代圣人,思虑要深远,既谋划人事,也谋划天道。D.文章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衰的教训,揭示了治国安邦的深层道理。10. 作者提出“积至诚,用大德”来“自结于天”的主张。请结合原文第三段,简要分析该段是如何阐释这一主张的。(6分)11. 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6分)(1)本文传承了儒家倡导的治政思想。下列三组材料中,《论语》的语录与本文语句所体现的治政思想一致的是哪一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材料分组 《论语》语录 《深虑论》语句第一组 ①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第二组 ②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颜渊》) 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第三组 ③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为政》) 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2)请把《论语》语录③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西塞山怀古【1】唐·刘禹锡王濬【2】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金陵怀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霸祖【3】孤身取二江【4】,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5】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释:【1】本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宪宗时期曾取得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比较统一,长庆元年至二年河北三镇又出现藩镇割据。【2】王濬: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东吴末帝孙皓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拦截其大船,最终失败投降。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百年的中国复归统一。【3】霸祖: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4】二江:北宋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5】黍离麦秀:黍离,即《国风·王风·黍离》,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殷朝旧臣路过故都时悯伤故国而作。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刘诗“人世”句意为人世间有多少次回想令人伤感的往事。刘诗“今逢”句意为如今国家统一,四海已经成为一家。C. 王诗颔联揭示了曾建都金陵的诸国盛衰兴亡相继的原因。D. 王诗颈联写东晋司马道子的府第到如今只剩下几间佛寺。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刘诗首联“下”“收”二字对仗工整,渲染出一方势如破竹,另一方闻风丧胆的情势,胜败高下立显。B.王诗首联与《六国论》中“思厥先祖父……如弃草芥”等句都将先辈得天下难与子孙失天下易作对比。C.王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用典相同,都借陈后主谱写的《玉树后庭花》委婉地表达历史兴亡之思。D.两首诗都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眼前景、古时事、心中情融合,营造了悲凉意境,给人以沉郁之感。14. 同为怀古诗,两位诗人对于历史兴亡有不同的思考,请结合两诗尾联简要分析。(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8分)古往今来,众多爱国仁人志士将忧国兴政之思诉诸笔端: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谏言君主“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① , ②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 ③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④ ”的现实,坚守改革之志;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⑤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⑥ ”批评后人不以秦亡为鉴的现象;苏洵在《六国论》中以“ ⑦ ,斩荆棘”,说明江山来之不易;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 ⑧ ”,尽显家国之忧。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节选)子兴笑道:“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说,也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两宅,是最教子有方的,何至如此?”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等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两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只剩了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住在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也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爷不管事了,这珍爷那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过来了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了官,为人却也中平,也不管理家事;惟有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祖父钟爱,原要他从科甲出身,不料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你道是新闻不是?”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的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雨村罕然厉色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故。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馀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祚永运隆之日,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邪之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中。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逸出者,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致搏击掀发。既然发泄,那邪气亦必赋之于人。假使或男或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子兴道:“依你说,‘成则公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也是这一派人物。”子兴道:“政公既有玉儿之后,其妾又生了一个,倒不知其好歹。只眼前现有二子一孙,却不知将来何如。若问那赦老爷,也有一子,名叫贾琏,今已二十多岁了,亲上做亲,娶的是政老爷夫人王氏内侄女,今已娶了四五年。这位琏爷身上现捐了个同知,也是不喜正务的,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所以目今现在乃叔政老爷家住,帮着料理家务。谁知自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雨村听了笑道:“可知我言不谬了。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只怕都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回,有删改)16.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敬一味好道,将世职传给长孙贾蓉。 B. 贾政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员外郎职位。C. 贾琏结婚后协助贾赦管理荣国府事务。 D. 贾宝玉抓周时独取脂粉,触怒了贾政。17.下列对选文中冷子兴与贾雨村对话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冷子兴指出,贾府衰败的原因是管理有弊端,主仆都安于富贵荣华,日常生活奢靡。B. 冷子兴认为,贾宝玉的“女儿论”符合其因邪气而生的乖僻性情,将来必成为色鬼。C. 通过冷子兴的讲述,贾雨村认为贾宝玉和王熙凤可能都属于“正邪两赋”的人物。D. 二人均提及贾府教育问题,冷子兴归咎于子孙资质下降,贾雨村则批判了世俗眼光。18.选文中体现了贾宝玉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选文或其他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请赏析冷子兴和贾雨村的对话内容在《红楼梦》中的作用。(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20.语言基础运用(共10分)①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zhì/chì)烈,亮得显眼。②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甲),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③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乙)。④然而,那些向日葵却依然无动于(衷/中),固执地颔(hán/hàn)首朝东,(丙)。⑤夕阳逼近时,金黄色的花瓣被照得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丁),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 ,将整片天空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1)将句子“用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阳光的亲吻”插入原文,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甲 B.乙 C.丙 D.丁(2) 下列关于语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炽(chì)烈 无动于衷 颔(hàn)首B. 炽(zhì)烈 无动于衷 颔(hàn)首C. 炽(chì)烈 无动于中 颔(hán)首D. 炽(zhì)烈 无动于中 颔(hán)首(3)请将第⑤句中的画线句由明喻句改为暗喻句,并指出本体和喻体,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保持原意不变。(4分)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1)你的好友用deepseek、豆包等工具完成作业甚至考场作文。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要求:内容切实具体,条理清晰,语言得体。(2)2024年12月31日,北京大兴首个平南红色文化专题“类博物馆”——第十一区红色文化博物馆在榆垡镇挂牌成立,专门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固安地区的抗战史料。请从以下三则标语中任选其一,作为博物馆的宣传标语,并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合理、充分,条理清晰。①家门口的红色记忆!第十一区红色文化馆开放②燕蓟丹心辉岁月,平南赤帜映山河③北平南望有星火,这座馆让历史开口说话(3)请仿照下面的内容,以“错过”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你错过的地方/错过的人/都成了诗篇/它们行驶着/但已不载着你……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1)“久久为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意为应持续努力,通过时间沉淀和积累实现目标。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久久为功。”也有人质疑:“在快节奏的当下,久久为功是否意味着低效?”请以“谈‘久久为功’”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有针对性、逻辑性;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犯错误是人生常态。人们面对错误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结果与影响。有时错误会导致失败;有时错误也会在曲折中孕育出意料之外的美好,为人生开启新的可能。请以“错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情节逻辑合理,有描写(细节、场景);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 B 2.(3分) B 3.(3分) C 4.(3分) D(6分)【参考答案】 系统无处不在。(2分) 从古至今,系统思维能解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问题。(2分)③教学中应用系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分)【评分说明:共三个要点,每点2分。照抄原文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6.(3分)A 7.(3分)C 8. (3分)B 9. (3分)B10. (6分)【答案要点】 类比分析:以良医与良巫之子大多死于疾病、神鬼类比,引人思考“谋人”与“谋天”两者的关系(或:既要谋人,也要谋天)。(2分) 正面论证:以古代圣人为例正面论述君主的深虑应体现在施行德政,用大德赢得天心。(2分)③反面论证:以假设分析法(或:以反问句形式)反面论证仅以智谋人不符合常理,呼应开头“天道”之说。(2分)【评分说明:共三个要点,每点2分(准确概括每层内容即可得2分,论证方法不作为采分点)。意思对即可。】11. (6分)(1)(3分)【参考答案】语录②提出以执政者的善心(或:道德)来感化百姓,反对以杀人的方式来治理百姓(1分)。“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意为积聚至诚之心,用高尚的德行来和天意交结(1分)。两句都主张执政者以德治国,反对权术手段(1分)。(或采用另一种答题思路,即分别解释三组句意,比较思想内涵的差异,且意思正确,也可得3分。)【评分说明:共三个要点,每点1分。其中分别解释《深虑论》《论语》语录各1分,说明两者共同的思想内涵1分。意思对即可。】(2)(3分)【参考答案】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评分说明:三个关键词“所以”“所由”“所安”各1分。句意不合逻辑要酌情扣分;可采用其他版本的翻译(如钱穆版、王德山版),意思对即可。】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A 13.(3分) A14. (6分)【参考答案】刘诗尾联意为:如今四海为一家,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中(1分)。以自然永恒反衬人事短暂(或:今昔对比)(1分),强化苍凉悲慨之情。委婉表达对历史上曾割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的嘲弄(或:暗讽今时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1分)。王诗尾联意为:千百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吧(1分)。以“酒缸”为意象,借酒消解对历史兴亡的执念(1分),体现超然物外的冷静理性的思考(或:豁达态度)(1分)。(或:王诗尾联用典,写当年东周大夫和殷朝旧臣伤故国,作《黍离》《麦秀》(1分)。表面怀古吊今,慨叹对王朝兴亡更替的无能为力,只能付之于酒杯以免伤感(1分),暗指骄奢淫逸是王朝衰亡之道(1分)。)【评分说明:共两个要点,每点3分。其中解释尾联大意1分,分析手法1分,概括诗人对兴亡的思考1分。意思对即可。】(共8分)①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②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④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⑤秦人不暇自哀 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⑦暴霜露 ⑧凭轩涕泗流【评分说明:严格执行“书写规范,字迹清晰”的标准,每空1分。书写不规范或字迹难以辨认,不得分;错字、错句均不得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3分) D 17.(3分)B18.(6分)【答案要点】出生奇/异/带有神秘色彩(1分)。宝玉衔玉而生,且玉上有字迹。(1分)(2)正邪两赋①正:聪明灵秀(1分)。如第三回宝黛初见时给黛玉取字颦颦既契合黛玉的外貌神态特征,又杜撰出《古今人物通考》,显得有学问且合理化(1分)。(或答其他回目中的事例如作诗《芙蓉女儿诔》等,言之成理即可。)②邪:乖僻邪谬(1分)(或答“情痴情种”/关爱尊重女儿)。如抓周时抓到脂粉钗环,不符合世俗与长辈对他的期待和要求(1分)(还可答宝玉说“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逼人”,或列举其他回目中的事例,言之成理即可。)【评分说明:答案分为两个方面,“出生奇”共2分,“正邪两赋”共4分(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其中概括特点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正邪两赋”如果答成“聪明乖觉”,却未能从“正”“邪”两方面分析,只给1分。意思对即可】19.(6分)【答案要点】(1)对话内容①介绍了贾府的人物关系(1分)。②剖析了贾府现状与衰败迹象(1分)。③介绍了核心人物贾宝玉的形象特征(1分)。(2)作用①从旁观者视角介绍贾府概况,便于读者了解贾府总体情况(1分)、②揭示贾府危机,暗示贾府/宝玉等人的命运(1分)。③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引领后文/为后续情节做铺垫(1分)。【评分说明:共两大要点,其中概括“对话内容”3分,分析“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20.(共10分)(1)(3分)C (2)(3分)A(3)(4分)【参考答案】暗喻句:(变)成了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2分)本体:金黄色的花瓣(1分) 喻体:小黄旗(1分)【评分说明:改写为暗喻句2分,其中有暗喻句的标志词“成了”“变成了”1分,句式正确1分。指明本体和喻体各1分。意思对即可。】21.微写作(10分)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22.作文(50分)⑴议论文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一类卷 (50-42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5分为基准分浮动。二类卷 (41-33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三类卷 (32-25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⑵记叙文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5分为基准分浮动。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说明: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附录:文言文译文考虑天下大事的人,常常谋求解决那些艰难危险的问题,却忽略那些容易解决的问题;防范那些让自己害怕的问题,却遗漏那些自己不怀疑的问题。然而,灾祸常常发生在他疏忽的事情中,变乱也常常发起在他认为不值得疑虑的事情上。难道是他考虑得不周到吗?大概是因为人们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如此的问题,而超出人们的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天道的安排。在秦始皇时代,他剿灭六国诸侯,统一天下。他的心里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正当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不再使用武器甲衣,天子的尊位可以世代安享的时候,却不知道汉高祖在乡野中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朝借鉴了秦朝政权孤立无援的教训,于是大肆分封兄弟、子侄做诸侯王,认为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让汉朝江山世代继承下去,不生发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认为这样就太平无事了,可是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汉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亡国的教训并且针对这些做了防备措施,可是他们的灭亡,都出于他们所防备的事情以外。唐太宗听说将有姓“武”的人杀戮他的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杀掉,可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他却没有觉察。宋太祖看到五代时期节度使足可以辖制他们的君王,便全部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控制,却不知道子孙后代最终被敌国困扰(以致于灭亡)。这些人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他们对国家治乱存亡的细微征兆,考虑得很细致并且防范得很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点切近在这里,灾祸却发生在那里,最终到了祸乱灭亡的地步,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智力可以谋划人事,却不可以谋划天道。良医的儿子大多死于疾病;良巫的儿子大多死于神鬼。难道是他们善于救活别人而不善于救活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却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天下后世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够考虑周全的,不是刑法、权术能够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而只是积聚至诚之心,用高尚的品德来和天意联结,使上天顾念他的美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他。因此尽管他的子孙有极其愚笨没有才德足以使国家灭亡的,但是上天终究不忍心立即灭他的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如果不能用大德和天意联结,却想要凭着小小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使后代一定没有危急灭亡的忧患,这在道理上是一定没有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