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阅读(72 分)(一)阅读Ⅰ(19 分)1. D(3 分)2. A(3 分)3. C(3 分)4. ①景山(或“紫禁城”);②皇权至上(或“帝王独尊”);③天坛与先农坛;④太庙与社稷坛(每空 1 分,共 4 分)5. 标题:第二章“巨匠的智慧”;第三章“众生的烟火”(2 分)。构思之妙:①以“帝王—巨匠—众生”的递进逻辑,展现中轴线从规划到实现再到延续的全过程(2 分);②三层主体分别对应权力、智慧、生活,全面诠释中轴线的多重价值(2 分)。(二)阅读Ⅱ(16 分)6. D(3 分)7. B(3 分)8. ①本文第一人称“我”贯穿全文,情感真挚,聚焦个人对父爱的追忆(2 分);②《祝福》中“我”是旁观者,以冷峻视角揭示社会现实,带有批判性(2 分)。9. ①家人的行为源于对父亲的深切思念,而非迷信(2 分);②细节描写充满生活气息(如弟弟报住址、母亲哄父亲),贴近亲情表达(2 分);③通过小虎的反应侧面烘托,强化情感真实性,弱化迷信色彩(2 分)。(三)阅读Ⅲ(20 分)10.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3 分)11. A(3 分)12. B(3 分)13.(1)太宗派温彦博调查审讯,(结果)不是这样,但温彦博还是去责备魏征(4 分)。(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4 分)。14. ①宽容魏征直言(如不恨其曾劝太子);②信任重用魏征(如让其参预朝政);③关怀魏征生活(如为其建正寝、亲问疾)(3 分)。(四)阅读Ⅳ(9 分)15. B(3 分)16. 直接抒情(2 分)。尾联以谢艾自比,直接表达愿为朝廷效力的壮志,展现报国情怀(4分)。(五)名篇名句默写(8 分)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弊在赂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六朝旧事随流水(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每空 2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8 分)18. C(3 分)19. A(3 分)20.(1)浮想联翩(2)毛骨悚然(4 分)21. 用问号好(2 分)。以问句强调蛋壳来源的特殊性,与后文“舍不得吃”形成呼应,语气更连贯(2 分)。22. 原喻体“夜空中坠落的星眉”不合理,“星眉”指眉如星,与萤火虫光亮不符(2 分)。修改: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2 分)。临沂市2024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语文2025.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只有中国,才会诞生这样一条线。天坛、故宫、钟楼等众多知名古建筑,在这里纵向摆布,构成一条长7.8公里的超级轴线。古都北京就此对称展开一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量级建筑,也依次浮现。这就是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队的“最新成员”。那么,为何一条线也能申遗?当我们拆开北京中轴线,你到底会看到什么?第一章:帝王的接力首先,让我们展开时空,去看看一场帝王间的重要接力。这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公元1420年,他做出了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抉择一迁都北京。朱棣做对了吗?让我们从更大的视角,重新看看他的选择:虽然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最北端,但仍然被山水环抱,位置极佳一东南方向是一片开敞平坦的冲击平原,直面渤海;西北方向,燕山与太行山在此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其位置恰好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向北可辖制草原,向南又能统御平原。不仅是朱棣,辽、金、元、明、清等多朝皇帝也纷纷定都北京。但是,仅仅确定都城的位置还远远不够。对帝王们来说,还必须向世人传递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这便是“以中为尊”。为了进一步彰显身份与地位,数千年来,帝王们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一营建一条线,一条无与伦比的中轴线。从甘肃南佐都邑、河南二里头等遗址开始,中轴线就已经萌芽。此后,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北宋开封等古都,也都将中轴线化为实践。而对于这些定都北京的帝王们,他们所营建的中轴线,又将以新的尺度和格局不断超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藻APP越前朝:在元世祖忽必烈的主持下,一条近4公里的中轴线在北京诞生;时至明朝,明成祖朱棣继续改造扩建北京城,将中轴线延长一公里;百年之后,嘉靖皇帝营建北京外城,又将中轴线向南延长两公里;二百年后,清朝皇帝再度丰富了北京城与中轴线。就这样,他们共同造就出中国历代中轴线的巅峰之作一北京中轴线。第二章:但是完成这项杰作,不仅需要帝王的支持,还需要能让中轴线真正得以实现的神工巨匠。这是公元13世纪,此刻元世祖忽必烈正在为他的都城进行选址。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营建计划,而帮他实现的人就是刘秉忠。虽然这是一项无比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他们都知道其中的关键—还是先抓住一条线,一条符合帝王之尊的中轴线。刘秉忠以超出寻常的想象力,将一大片水面全部纳入都城中,并将这片水面的东部一角定为全城中心,点,并从这里向南延伸,确定出这条中轴线的位置;再从中轴线向西包围水面,得到西城墙的位置;然后对称展开,确定东城墙,继而明确出整个都城的宽度。这就是最初的中轴线和北京城。但中轴线还远不止对称这么简单。让我们换个视角,再拆开它。如果我们以500丈的直线为尺,把它放在内城中轴线上,会恰好形成三等分。而这个千米级的长度,可从南到北划分出宫廷前区、宫苑区、宫廷后区三大不同功能分区。现在,让我们将视野集中在中间的紫禁城,把它提取成一个百米级大小的矩形,然后按照7×7的方式排布,就恰好得到了北京内城的大小。如果我们将视野再集中一些,将间隔十丈的直线铺满紫禁城,这时你会发现,它内部大大小小的院落,分别按50丈、70丈、90丈排布。这个10米级的数字,控制着紫禁城内部建筑群的分布。还可以再集中吗?当然可以。这里是鼓楼。在它的屋檐下,我们可以看到密集排布的斗拱。在斗拱的最下层,存在着一个被称为“斗口”的单位。在中轴线上的各种建筑中,你都能找到它的痕迹一它们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不仅能作为建筑里各个构件尺寸的基本单位,也决定着建筑的等级。而中轴线上的建筑也严格按秩序排布开来。现在,我们已经在中轴线上看到千米级、百米级、十米级乃至厘米级的数字。但是它们还远不止于此一在中轴线上,它们还以模数、比例、变化、构图等不同形式存在,让北京城早已超越单座建筑的一枝独秀,形成了雄伟而又富于变化的建筑群。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第三章:而接下来登场的人们,虽不似那些帝王和巨匠一般耀眼,却赋予着北京中轴线真正持久的生命力一那是无数璀璨的人间烟火。你刚刚听见的这声音,就是数百年来生活于此的“街坊们”每日耳闻的暮鼓晨钟。如果在元代,从鼓楼向外跳望,你不仅能看到灯火灿烂的茶馆饭庄,还能看到商贾如织的积水潭,而这里正是京杭大运河的北部终,点,琳琅满目的中外商品自钟鼓楼一带源源不断地汇入北京。如果运气不错,你还能看到一位欧洲旅行家在此游历。而今天的人们,又不断沿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藻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语文试题.pdf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