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语言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思维能力:把握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写景顺序和角度,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审美创造: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教学重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播放幻灯片)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海拔5400米的冰雪世界……同学们,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核心任务:整合游历,发朋友圈(一)明确所至,理清游踪活动一:介绍行程假设你是这篇游记的作者,你想在“朋友圈”发一张游踪图,简单播报这一趟各拉丹冬之行。请你根据这篇游记的内容,画一画行踪图。温馨提示:读游记,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基本行程。大家可用红笔圈出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句,然后画出行踪图。第一天:走向格拉丹东——草坝子上搭起帐篷——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第二天:再入冰塔林、冰河顺序: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写法:移步换景细读所见,聚焦镜头活动二:推荐见闻作为读者,你想向大家推荐作者行程中的见闻,请你发“朋友圈”把你认为有特色的镜头介绍给大家,试着从欣赏的角度说说理由。速读课文,找出所见要求:快速浏览,用红笔圈出作者所见之景,并反复诵读。聚焦镜头,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 试结合课文5、6、10、11、12、14段内容具体分析。第5段:略写远望冰塔林的奇观第6段:略写近看冰山的形态第10、11段:详写置身冰窟看到的奇丽景象第12、14段:略写第二天再入冰塔林,听到坚冰下的流水声总结: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非常注意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既写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叹于自然的永恒。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虽然以“写形”为主,却很少对其形态做过细的描写,而是用精练、准确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景物描写特色:(1)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2)在写景时往往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3、转发见闻,赏析分享学生自由赏析表达。例:“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将各拉丹冬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将各拉丹冬的形态比作有如刀削一般,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各拉丹冬的雄伟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东雪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温馨提醒:可以从修辞角度,还可从字词、句式等进行分析(三)理解所感,顿悟内涵活动三:讲述心历请你帮作者把这趟各拉丹冬之行的个人心历整合成一段文字,以备发到“朋友圈”。要求:尽量引用原文,可适当加上自己的内容。知识卡片:读游记,要关注的不仅是景,还有人——人的经历,人的感受,人的思考,这些才是游记的灵魂。1、跳读课文,找出“所感”。2、品读所感,体会用意。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 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资料链接: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一遗漏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马丽华《藏北启示:超越苦难》3、感悟内涵,探究主题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三、分层作业,巩固拓展基础性作业 完成《基训》作业。拓展性作业 作业超市,任选1-3项进行完成。喜欢阅读的你:课外阅读马丽华的报告文学《青藏苍茫》。喜欢搜集的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长江之源探险的故事。喜欢唱歌的你:课下学唱《长江之歌》。喜欢观看的你:请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喜欢写作的你:写一段景物,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喜欢画画的你:请根据课文描写,绘出各拉丹冬的景物画。附板书设计: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所至所见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所感教学反思:可取之处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这篇课文,在掌握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基本达到设想的目的。不足之处 需加强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赏析语言,提升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