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1.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3.古诗词中的奇丽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 ”,描绘了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 , ”,景中含情,以月亮来慰思乡之情;他的《过故人庄》中“ , ”写出了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 , ”描绘了江南夏夜的宁静。4.默写《七律 长征》,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5.积累运用。(1)读诗句,赏图画。朱熹在《春日》中描绘到春日里各种花儿姹紫嫣红、竞相开放的诗句是“ ,万紫千红总是春。”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一幅山中雨后的美景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 。”(2)品诗词,悟情感。读“野旷天低树, 。”我们感悟到作者忧愁、孤寂的心情;读“ ,听取蛙声一片”,我们体会到作者喜悦、欢快的情感;读“开轩面场圃, 。”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和朋友的真挚情谊。(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民族,先贤们留下了不少表达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曹植曾慷慨豪言“ ,视死忽如归”;诸葛亮曾立誓为国“ ,死而后已。”;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 ,凭君传语保平安。”中,可以感受到他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6.《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 , 。”采用对偶手法,既表达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7.古诗文默写。(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道尽天涯游子之悲,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5)《次北固山下》中历来脍炙人口,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鼓舞力量的句子是: , 。8.古诗词默写。(1) ,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2)卷地风来忽吹散,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七八个星天外,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4)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5)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6)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春日》)(7)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8)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9.古诗文默写。(1)黑云翻墨未遮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2)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3) ,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毛泽东)(4)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5)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草原》老舍)(6)《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的诗句是: , 。(7)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 。(《江南春》杜牧)10.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诗中有美景】春日有“等闲识得东风面, ”的绚丽之美;夏日有“黑云翻墨未遮山, ”的急雨之美。白天有“ ,青山郭外斜”的清新之美;夜晚有“ ,江清月近人”的静谧之美。(2)【名句有启迪】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心怀怜子柔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怜子如何不丈夫。”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许多人用生命唱响爱国乐章。爱国是曹植“ , ”的舍身报国;爱国是陆游“ ”的高度责任感。1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野旷天低树, 。(2) ,白雨跳珠乱入船。(3) ,听取蛙声一片。12.默写(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引发我们对稻香和蛙声联想的诗句是“ , 。”(2)《七律 长征》中运用奇特想象,用夸张手法写出红军蔑视并战胜困难的诗句是“ , 。”(3)《六月二十七日湖楼醉书》中“ , ”两句写出了由骤雨转晴天的变化。(4)古往今来,有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曹植对于爱国曾感叹“ , 。”1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文面整洁。请在下面的书法纸上默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描写人们在稻花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年果,听着不远处传来的一阵阵青蛙的叫声的句子是: , 。(2)绿树村边合, 。(3)《七律 长征》中“ , ”通过极致的夸张,表达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豪情(4)宋代名臣李纲非常爱国,外敌侵略国土,他这样说:“祖宗疆土, , 。(5) ,白雨跳珠乱入船。(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这种境界,既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老舍《草原》)(2)野旷天低树, 。 (孟浩然《宿建德江》)(3)黑云翻墨未遮山,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5)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6)什么是爱国?爱国就是“ ,视死忽如归”的壮烈豪迈;爱国也是“位卑未敢 。”1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2)李磊去乡下的“农家乐”玩了一次,心中非常喜欢,于是临走时,向主人说了一句孟浩然的诗“ , ”,表示还会再来。(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 , ”。(4)《七律 长征》中描写“千山”的诗句是 , 。期中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16小题)1.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解题思路】考查了诗歌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过程】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故答案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2.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解题思路】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过程】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故答案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3.古诗词中的奇丽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描绘了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景中含情,以月亮来慰思乡之情;他的《过故人庄》中“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写出了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 明月别枝惊鹊 ”描绘了江南夏夜的宁静。【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解题思路】考查了诗歌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解答过程】“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朝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意思是: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故答案为: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要点提示】要熟练掌握所要背诵的诗句,注意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加强背诵。4.默写《七律 长征》,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过程】《七律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故答案为: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5.积累运用。(1)读诗句,赏图画。朱熹在《春日》中描绘到春日里各种花儿姹紫嫣红、竞相开放的诗句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一幅山中雨后的美景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品诗词,悟情感。读“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我们感悟到作者忧愁、孤寂的心情;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我们体会到作者喜悦、欢快的情感;读“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和朋友的真挚情谊。(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民族,先贤们留下了不少表达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曹植曾慷慨豪言“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诸葛亮曾立誓为国“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保平安。”中,可以感受到他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考点】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等闲识得东风面 清泉石上流;(2)江清月近人“稻花香里说丰年,把酒话桑麻;(3)捐躯赴国难 鞠躬尽瘁 马上相逢无纸笔。【解题思路】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过程】(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保平安”出自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意思是: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故答案为:(1)等闲识得东风面 清泉石上流;(2)江清月近人“稻花香里说丰年,把酒话桑麻;(3)捐躯赴国难 鞠躬尽瘁 马上相逢无纸笔。【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6.《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采用对偶手法,既表达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过程】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暖”字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故答案为: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7.古诗文默写。(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道尽天涯游子之悲,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5)《次北固山下》中历来脍炙人口,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鼓舞力量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枯藤老树昏鸦;(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解题思路】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过程】(1)出自三国时期曹操的《观沧海》。(2)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3)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元代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道尽天涯游子之悲,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唐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故答案为:(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枯藤老树昏鸦;(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8.古诗词默写。(1)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2)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4)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5)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6)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7)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8)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答案】(1)移舟泊烟渚;(2)望湖楼下水如天;(3)两三点雨山前;(4)故人具鸡黍;(5)乌蒙磅礴走泥丸;(6)万紫千红总是春;(7)儿童相见不相识;(8)浪淘风簸自天涯。【解题思路】考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过程】(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词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5)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6)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朱熹的《春日》,全诗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7)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故答案为:(1)移舟泊烟渚;(2)望湖楼下水如天;(3)两三点雨山前;(4)故人具鸡黍;(5)乌蒙磅礴走泥丸;(6)万紫千红总是春;(7)儿童相见不相识;(8)浪淘风簸自天涯。【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古诗文默写。(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3)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毛泽东)(4)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5)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老舍)(6)《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7)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答案】(1)白雨跳珠乱入船;(2)听取蛙声一片;(3)金沙水拍云崖暖;(4)野旷天低树;(5)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6)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7)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解题思路】考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过程】(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词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5)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草原》,原文: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6)考查古诗文默写。《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的诗句是: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7)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故答案为:(1)白雨跳珠乱入船;(2)听取蛙声一片;(3)金沙水拍云崖暖;(4)野旷天低树;(5)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6)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7)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0.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诗中有美景】春日有“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绚丽之美;夏日有“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的急雨之美。白天有“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的清新之美;夜晚有“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的静谧之美。(2)【名句有启迪】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心怀怜子柔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许多人用生命唱响爱国乐章。爱国是曹植“ 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的舍身报国;爱国是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高度责任感。【考点】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雨跳珠乱入船 绿树村边合 野旷天低树;(2)①无情未必真豪杰;②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解题思路】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和名言警句的积累,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过程】(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2)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鲁迅的《答客诮》。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故答案为:(1)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雨跳珠乱入船 绿树村边合 野旷天低树;(2)①无情未必真豪杰;②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要点提示】诗句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1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3)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江清月近人;(2)黑云翻墨未遮山;(3)稻花香里说丰年。【解题思路】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过程】(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故答案为:(1)江清月近人;(2)黑云翻墨未遮山;(3)稻花香里说丰年。【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2.默写(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引发我们对稻香和蛙声联想的诗句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2)《七律 长征》中运用奇特想象,用夸张手法写出红军蔑视并战胜困难的诗句是“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3)《六月二十七日湖楼醉书》中“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两句写出了由骤雨转晴天的变化。(4)古往今来,有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曹植对于爱国曾感叹“ 捐躯赴国难 , 视死忽如归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2)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3)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4)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过程】(1)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的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写了夜晚青蛙鸣叫,表现了丰收的情景象。(2)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中,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做是微波细浪,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做小小的泥丸,极言其小,反衬红军战士敢于战胜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气概。(3)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故答案为:(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2)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3)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4)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文面整洁。请在下面的书法纸上默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解题思路】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过程】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故答案为: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描写人们在稻花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年果,听着不远处传来的一阵阵青蛙的叫声的句子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2)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3)《七律 长征》中“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通过极致的夸张,表达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豪情(4)宋代名臣李纲非常爱国,外敌侵略国土,他这样说:“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 不可以尺寸与人 。(5)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2)青山郭外斜;(3)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4)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5)黑云翻墨未遮山;(6)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解题思路】考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过程】(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词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考查名言警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名句,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5)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6)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草原》,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故答案为:(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2)青山郭外斜;(3)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4)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5)黑云翻墨未遮山;(6)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这种境界,既 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老舍《草原》)(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3)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5)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6)什么是爱国?爱国就是“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壮烈豪迈;爱国也是“位卑未敢 忘忧国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答案】(1)使人惊叹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江清月近人;(3)白雨跳珠乱入船;(4)金沙水拍云崖暖;(5)等闲识得东风面;(6)捐躯赴国难 忘忧国。【解题思路】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解答过程】(1)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草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朱熹的《春日》,全诗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6)考查名言警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的名句,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陆游,意思是: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故答案为:(1)使人惊叹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江清月近人;(3)白雨跳珠乱入船;(4)金沙水拍云崖暖;(5)等闲识得东风面;(6)捐躯赴国难 忘忧国。【要点提示】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1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鲜 ,天空是那么 明朗 ,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 ,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 。(2)李磊去乡下的“农家乐”玩了一次,心中非常喜欢,于是临走时,向主人说了一句孟浩然的诗“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表示还会再来。(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人船 ”。(4)《七律 长征》中描写“千山”的诗句是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考点】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答案】(1)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满心的愉快;(2)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3)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人船;(4)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解题思路】考查了现代诗文默写和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过程】(1)选自《草原》。(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3)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4)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中描写“千山”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故答案为:(1)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满心的愉快;(2)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3)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人船;(4)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要点提示】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