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从605年起,为连通全国南北的大河,隋炀帝开凿了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珠江2.“唐太宗开创了一个文治武功完美结合的盛世”,这指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3.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的是 ( ) A.蜀锦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唐朝灭亡D.后唐建立) (约900)4.导致右图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3)A.安史之乱(120)B.黄巢起义((万户)).唐朝灭亡5.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去吐蕃。这主要反映了唐朝的( )A.边界贸易 B.对外关系 C.民族政策 D.藩镇割据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 ( )A.大运河的开通 B.民族关系和睦 C.对外交流频繁 D.尚武风气盛行7.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 )A.韩愈 B.柳公权 C.李白 D.柳宗元 8.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真宗9.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亲征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真宗1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岳飞抗金 D.南宋偏安11.元朝时负责全国军政事务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12.谚语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具有史料价值。某朝代出现“苏湖熟,天下足”,该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3.元朝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其中有记载治疗骨折方法的是 ( )A.《千金方》 B.《唐本草》 C.《回回药方》 D.《本草纲目》14.这一发明传到欧洲,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条件。它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15.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颢 B.程颐 C.李清照 D.朱熹16.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其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控制军队 C.完善科举 D.钳制思想17.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设置了 ( )A.东厂 B.三司 C.宣政院 D.奴儿干都司18.明朝时,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援朝战争 D.隆庆和议19.明朝末年,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起义军首领是 ( )A.陈胜 B.吴广 C.张献忠 D.李自成20.清政府为了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相关举措是 (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抗击荷兰侵略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置伊犁将军21.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军机处的设立 B.文字狱的推行C.白莲教起义 D.闭关政策的推行22.明朝时的丝织业中心在 ( )A.松江 B.苏州 C.景德镇 D.广州23.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明朝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王守仁24.下列图片是清代时期绘画作品,它们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清代著名国画大师孙温《红楼梦》手绘本 清代《茶园演剧图》A.艺术发达 B.民族交融 C.贸易繁荣 D.农业发展25.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 )A.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B.唐代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C.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26.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 宰相总人数 进士出身人数 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 武则天 73 11 举荐、行伍、门荫唐玄宗 34 7唐肃宗 16 4五代 46 24 幕僚、举荐、行伍、门荫宋朝 北宋 72 23 资荫、摄官、特奏名、从军、举荐等南宋 63 48材料一中“进士出身”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从唐朝至宋朝进士出身所占比例逐步增高和宋朝实行什么政策有关?(4分)到了明朝这种选官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3分)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3)材料二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是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成熟办法”的作用。(3分)(①) (西夏) (元朝) (南宋) (北宋) (西夏) (②)材料三:(4)请写出材料三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4分)材料四: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这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5)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都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利用这一原则管辖西藏的?(一点即可)(3分)(6)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主要方式。(两点即可),并谈谈你对处理民族关系的认识(4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对外交往的史料流传甚广。历史上,中国通过外交渠道与周边国家及远方文明进行交流。这些史料中包括古代的外交文书、贸易记录,官方公函等证明中国历史外交往来的文件。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划分,材料一中的这些文件属于什么史料?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些史料的作用。(2分)材料二:朝代 对外交往唐代 友好交往,互通有无宋元时期 文明传播,科技领先明朝 宣扬国威,主动交往抗倭成功,捷报频传清朝 收复失地,维护主权抗敌御辱,御驾亲征(2)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选取表格中的三例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9分)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摘编自光明网(3)依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你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国外交上提供的中国方案?(3分)七年级历史 第1页 (共4 页) 七年级历史第 2 页 (共4 页)七年级历史期末答案1——5 CBAAC 6------10 CDBDD11——15 BBCCD 16———20 ADCDC21——25 CBDAC26.(1)科举制(科举制度) 隋朝 唐太宗 崇文抑武政策的实行(2) 八股取士 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3)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进藏 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4)辽 金 回回 统一(5) 从俗从宜 从安其俗 册封达赖喇嘛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6)和亲 战争 册封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等27.(1) 文字史料 证明中国历史外交往来(2)观点:我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论述: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他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