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部编版)2025年志丹县教师教学目标任务达标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2.试卷如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如无答题纸,请将第一都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第二部分直接在试卷上作答;3.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第二部分题号第一部分总分131415得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得分评卷人、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这是对安润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民族交融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2.唐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刁拾遗,遂达臻全盛”。唐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A.开皇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洪武之治张3.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文成公主塑像鸿胪并碑(碑文记载了唐朝中央政府册封唐蓄会盟碑局部拓片渤海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一事)A.民族交往与交融B.社会经济发展C.科举制度的完善D.中外交流频繁[七年级历史A(部编版)第1页共6页]4.下面统计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福建进士录取情况,这些数据主要反映了北宋福建进士录取情况单位/人I2010630604020097399210241034104210531063年份A.科举考试科目的增加B.北宋时期官员升迁迅速C.教育财政支出的减少D.大量增加科举取士名额5.下图所示的是应县木塔及其位置,该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塔身高耸可远跳敌情,曾为辽军重要军事瞭望设施。由此可知,应县木塔()a:北宋A.见证了宋辽对峙B.促进了民族交融C.体现了建筑成就D.便利了边境贸易6.两宋时期出现“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这说明两宋时期()A.粮食产量增加B.商帮来往活跃县的C.农业发展迅速D.城市商业繁荣)7.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下列成就中能够佐证这一评价的是A.编写了《资治通鉴》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发明了地动仪道不8.小历同学在某网站上看到了一些关键词:“湖北荆州人、内阁首辅、一条鞭法”,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张居正B.李自成C.王安石D.黄巢9.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猎”。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些现象反映了清朝前期)A.设置特务机构B.设立军机处C.制造文字狱D.实行八股取士10.据《清实录》中关于耕地面积的记载,康熙二十四年为607万余顷,雍正二年增至723万余顷。40年间骤增100万余顷,这得益于清政府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崇文抑武方针的推行[七年级历史A(部编版)第2页共6页]试卷类型:A2025年志丹县教师教学目标任务达标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道试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C B A D A D题号 7 8 9 10 11 12答案 C A C A B D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 3道试题,共 36分)13.(1)诗圣;柳公权;理学;京剧。(4分)(2)表达形式:宋词、元曲。(2分)原因:充分借助前代文学基础;文人士子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等。(言之有理一点即可,2分)(3)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成果颇多,我们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自信的心态;文化的发展需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时代的发展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等。(言之有理一点即可,2分)14.(1)特点:交往地域广泛;交往范围广;双向交流。(两点即可,2分)体现:玄奘东渡,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言之有理即可,2分)(2)选做①特点:和平交往,平等贸易,友好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地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原因: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基本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领土主权完整。(言之有理即可,2分)选做②影响: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2分)将领:郑成功。(1 分)作用: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言之有理一点即可,1分)(3)机构:市舶司。(1分)认识:和平交流可以互通有无,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是保证对外交流的基础;我们要坚持对外交流,不能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开放则兴,闭关则衰。(言之有理一点即可,2分)15.(1)表现: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1分)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2分)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2)历史信息:元朝时国家统一,疆域空前辽阔;政治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对地方的管理形式多样——行省、宣政院等;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山东在元朝时属于中书省,中央直辖,地位较高。(答出两点即可,2分)措施:民政、军政事务受中央节制;行省官员要觐见皇帝述职;有监察监督。(答出两点即可,2分)(3)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分)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权力。(1分)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4)地区:西藏。(1分)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发展。(1分)主题名称:隋唐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意思正确,符合要求即可得分,1分){#{QQABKQSggggwggTAAYgKUQEcCwoQsBIiJSoEwUAYKAIKyBNAF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历史试题.pdf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历史试题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