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陋室铭作家简介刘禹锡,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积累拓展刘禹锡:贞元进士,曾官至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之后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不久,就写了一首桃花诗来讽刺权贵。于是,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被贬竟达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人已至暮年。人物生平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具有铮铮铁骨的、高洁傲岸的刘禹锡!“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根据载体和用途不同,铭有:座右铭,如崔瑗的《座右铭》;器物铭,如《盘铭》;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居室铭,如《陋室铭》;山川铭,如张载的《剑阁铭》;等等。知识链接“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wéi xīn tái hóng rú惟吾德馨 苔痕 鸿 儒dú zhū g shǔ案牍 诸 葛 西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1.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 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2.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灵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长上 n--v谈笑有 鸿儒 ,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学识渊博的人不懂学问的人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音乐佛经弹奏 不加装饰的使...乱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倒装句解释下列字词名:出名著名。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金经: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文书。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出名)(灵验,神奇)(品德高尚。)(长到,蔓到)(使……劳累)(使……乱)(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n.→v.)(n.→v.)(adj使动用法)(adj使动用法)(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4)孔子云:何陋之有?1、请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概括性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句加以分析)陋室不陋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主旨句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该句用了对偶的修辞,“上”和“入”,化静为动,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充分表现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志趣。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无”是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此处借客人的不俗衬托主人的不凡。往来之人的不俗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表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暗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美德。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本文主要写的对象是陋室,但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写的却是山、水、诸葛庐、子云亭,这与写陋室有联系吗?合作探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山水陋室仙龙德名灵馨不在高,有则不在深,有则作者运用比兴的写作手法,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来比方陋室,自然地引出本文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比兴,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孔子云:何陋之有?隐含以“君子”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开头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1、作者写陋室不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托物言志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的?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托物言志延伸阅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你觉得五柳先生与刘禹锡有何相似之处?理解填空: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名句:2、主旨句: 。统领全文的词语: 。3、画龙点睛的句子: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5、文中唯一的散句: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惟吾德馨德馨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的句子:————————,————————。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8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重点句子翻译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2、作者写陋室,为何从山水写起?结尾为何又提及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有何深意?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4、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的?你认为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高尚哪个更重要?主旨句: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主题: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托物言志: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引申1:从文中找出表现景色清幽、交往不俗、情趣高雅的句子。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引申2: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