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从1949年开始的。这表明1949年我国( ) A.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土地完全归人民所有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美国政府无视中国警告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这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3.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公布,长春“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入选。与“一汽”建成 投产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三大改造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运动4.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5.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 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6.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人民公社 C.农村乡镇企业 D.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7.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 是指(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区 D.开放内地8.中国共产党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了20世纪八九十 年代中国“时代课题”的思想理论是(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10.进入新时代,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 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表明党中央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绿色 C.共享 D.开放12.下列事件能够说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是( )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D.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13.2025年4月某校举办“走过70周年,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历久弥坚”主题活动,是为了纪念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 (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恢复邦交14.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 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完成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5.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 A.屠呦呦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16.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 ) A.农业耕作 B.游牧生活 C.海外贸易 D.发展手工业17.“公民大会抽签选任公职人员,实行有限任期制和津贴制”。这描述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 B.古罗马共和制 C.西欧封君封臣制 D.西欧庄园法庭18.有人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属于罗马“历 史的光辉”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19.中世纪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0.“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 ) 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21.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基督教的创立 B.庄园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复苏22.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 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独具特色 B.保守狭隘 C.兼收并蓄 D.缺乏创新2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大化改新等素材。该小组研究的 主题应是( ) A.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B.文明的冲突与互鉴 C.西方对东方的侵略 D.奴隶制的改革2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 C.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25.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的数字改造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创新与交流 B.冒险与挑战 C.征服与重建 D.统一与扩张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多个坚持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独立自主】 材料一: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毛泽东对身边的卫士说:“胜利来之不易!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⑴材料一中 “28年……把三座大山搬掉了”指哪一事件?(1分) 材料二:1949年11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⑵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根据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2分)【坚持胸怀天下】 材料三:经此一战……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⑶材料三中的“战争”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这一“战争”的国际意义。(2分)【坚持人民至上】 材料四:毛泽东曾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⑷材料四中“会议”指哪次会议? 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名称是什么?(2分)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A B C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56年 1978年 ⑸根据所学分别写出A、B、C三个阶段相关的农业政策。由A到B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怎样的转变 (4分)【坚持反思改正】材料六: 图一 图二⑹观察图一说明B到C点、C到D点经济发展趋势出现的各自原因?指出图二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七: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召开的会议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⑺材料七中12月18日召开的会议党的工作中心有什么变化 “时间又开始了”能体现出这次会议有什么伟大意义 (2分)【坚持开拓创新】材料八: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⑻根据材料八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和遵循的原则分别是什么?请分别写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典型事例各一例。(4分)⑼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1分)27.下列是中国现代史部分大事年表,阅读下表,回答问题。时间 事件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7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2年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1997年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0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2000年 兴边富农行动正式启动2005年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一:⑴从大事年表中选择四例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 材料二:中国各民族紧密团结,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繁荣发展的华章。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⑵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意义。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A4.C5.A6.C7.B8.A9.D10.B11.C12.D13.B14.D15.A16.A17.A18.B19.B20.B21.C22.C23.B24.C25.A二.非选择题26.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⑵屈辱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⑶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一点即可)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⑸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点即可)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意思对即可)27.⑴观点1: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或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等论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2000年国家实施了兴边富农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观点2: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或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或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统一是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等论述: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任意四项)观点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论述:从上述两个观点中任选四个史实(需包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各自最少一项史实)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台独”分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历史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