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期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闭卷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注意事项:请各位同学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这A,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B,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C.表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D.彻底消除了中苏之间所有问题2.我们到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凤山之巅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去开展学习活动,在缅怀英烈的同时,要学习邱少云烈士邱的优秀品质是云A.严守纪律烈B.刻苦钻研纪C.铁人精神碑D.清正廉洁3.1953年6月30日24时,新中国完成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上人口数为3.334亿人。此次人口普查是为了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C.总结一五计划成果D.纠正大跃进的错误4.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经验B.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C.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D.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5.1962年,中央制定文件改正粮食高征购的错误,进一步确定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增加农村社队所需贷款和物资,提高粮食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恢复农村集市等。这些举措A,建立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B.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C.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率先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6.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处境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应该相互尊重,消除相互间可能存在的疑虑和恐惧。”这次会议A,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D.受到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欢迎八年级历史试題第1页共6页7.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入的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拔乱反正A.艰辛探索B.伟大转折C.对内改革D.对外开放8.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流行一条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中的“大包干”A,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减少了国家的粮食收购量C.改变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D.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9.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是全方位的开放,即向世界各类型国家开放:是多层次的开放,即逐步形成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是宽领域的开放,即中国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市场等领域开放。据右图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国界■沿率经济开然区北京:皇岛天津大连环灌海地区烟合●青岛连云港南海温州福州。广州广州池头。立正角酒海南岛下形沿游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A.主动性B.全方位C.多层次D.宽领域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2025年春期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历史答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A B D C C B D C A B A D D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7分,共35分。16.(14分)(1)举措:开展扫盲运动;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并行发展。(2分)背景:适应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需要。(2分)(2)举措:恢复高考;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将之法制化。(2分)作用: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了我国公民的文化素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人才。(3分)(3)举措:实施“减负三十条”;颁布新《职业教育法》(2分)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实现教育公平;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符合题意即可,回答1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3分。)17.(14分)(1)贡献:为我国现代农业奠定基础;大力支持了我国工业化建设;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等。(符合题意均可得分,回答1点得1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原因: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等。(符合题意均可得分,回答1点得1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2)用意:纪念祖辈纳税;感谢(歌颂)党的好政策;告诫后人不忘历史。(回答1层意思得1分,达到2层即可,总分2分。)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减轻农民负担;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回答1点得1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得1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3)成就:粮食产量突破历史记录;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极大提高;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深度融入现代市场经济。(概括出1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3分。)认识:是在前人建设基础上的继续发展;缘于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了农民生活;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利于走向共同富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垫定基础。(回答出1点得1分,符合题意可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18.(7分)评分标准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分值4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运用所学两个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73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运用所学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4-52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史实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2-31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观点无关,或仅简单罗列史实 0-2评分参考观点(2分) 论述(4分) 结论(1分)0分 没有观点; 观点与所选时段无关; 观点错误(含价值观错误) 0分 没有史实; 史实与观点无关,即没有扣观点 0分 没有结论; 没有观点或论述,只有结论; 结论与观点和论述不一致1分 观点符合所选时段,价值观正确,表述模糊,或不完整 1分 只有一个扣观点的史实2分 有两个扣观点的史实,但都没有扣观点进行阐释; 只有一个扣观点的史实,且扣观点进行了阐释2分 观点符合所选时段,价值观正确,明确,2分 3分 有两个扣观点的史实,但只有一个扣观点进行了阐释; 有两个扣观点的史实,且两个都扣观点进行了阐释,但表述模糊 1分 结论与观点和论述一致,表述清楚4分 有两个扣观点的史实,且两个都扣观点进行了阐释,表述清楚说明:如果观点为0分,则不给论述和结论分,即总分为0分【观点示例】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经过三年的努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过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过程。D.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E.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铜梁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pdf 重庆市铜梁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