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前★秘密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一历史御(本试题共6页,共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昂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圜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汉时期取名呈现新取向,盛行以“武”“勇”“霸”“雄”“胜”“广”等命名,著名历史人物有苏武、长杨雄、陈胜、李广等;很多也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如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化郑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动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三个关键人物作出历史性抉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倡导变郝法;孙中山组建兴中会,推行革命;张謇辞官,创办大兴纱厂。出现这三种选择的共同原因是灯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B.戊戌维新运动的彻底失败期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三人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谈到苏联解体,认为苏联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政权,是因为不能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需求,从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指出社会主义不是贫穷,“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由此可知,邓小平意在强调A政权建设吸取苏联解体教训的必要B.中国共产党党员需要廉洁自律C.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D.我国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4.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并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由此可推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A.中非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传C.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D.印度佛教教义的世俗化【高一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第1页(共6页)】25-X-853A5.下表为非洲班图人迁徙概况。据此可知,班图人大迁徙路线概况西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南线直至抵达南非,建立了祖像部落联盟东线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A.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B.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动摇了桑海在西非霸主地位D.有利于非洲文明的多元发展6.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将巧克力进献给西班牙国王,巧克力由此成为宫廷时尚的饮料;1606年,巧克力被引入威尼斯,使其成为巧克力的“圣地”;1657年,法国商人在伦敦出售巧克力饮料,催生了巧克力屋和咖啡屋等新型俱乐部,巧克力开始平民化。这些现象表明A.商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B.物种的交流消弭社会贫富分化C.工业革命促进社会产品的丰富D.全球联系的加强影响文化生活7.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660年前后,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工业文明显现曙光C.新教理论初步形成D.科学革命解放思想8.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纺织、煤炭、冶铁、造船等行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电力、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使工业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变化缘于A.新能源动力的应用B.新生产关系的调整C.新产业结构的完善D.新机器生产的出现9.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不平衡性,非洲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旧式统治阶级,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这主要根源于A.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不同B.统治阶级权力不一致C.人民对反帝斗争的态度D.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10.“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用于论证这一观点的是,十月革命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C.加速了“一战”结束D.开创了计划经济的新模式11.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美国总统威尔逊原先积极支持中国,并做出一系列善意举动,但在日本的强烈反对下,最终作出了牺性中国的决定。这表明A.日本的国际地位高于美国B.美国“金元外交”政策在亚洲受挫C.欧洲的优势地位遭到动摇D.战后国际秩序深受强权政治影响【高一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第2页(共6页)】25-X-853A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8 分,每小题 3 分)1-5:C A D B D6-10:D D A D B11-15:D C A C D16-16:D二、非选择题(52 分)17.(14 分)(1)①地理环境差异(如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②民族传统与文化习俗;③政治制度与统治方式;④对外交流的程度(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2)中世纪后期孕育近代文明:①城市自治推动市民阶层崛起,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基础;②大学兴起促进学术自由,推动思想解放;③但丁等文学家的创作体现人文主义萌芽;④汉萨同盟推动商业发展,促进欧洲经济联系(每点 2 分)。18.(14 分)(1)①政治:建立全球殖民体系,控制世界大部分地区;②经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主导世界经济;③思想:启蒙思想传播,影响全球;④科技:近代科学技术领先,推动文明进步(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2)西方成功:①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主导世界经济秩序;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4 分)。西方衰落:①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体系瓦解;②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西方霸权(4 分)。19.(12 分)(1)①工人阶级尚未成熟,缺乏组织性;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解放的物质条件不足;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6 分)。(2)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②列宁新经济政策适应国情,斯大林模式快速实现工业化,但存在弊端;③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根本解决问题,说明建设需结合实际,不断调整(6 分)。20.(12 分)示例:**论题: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中中国的封闭与开放**论述:二战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东西方阵营对立,经济全球化呈现分割状态。中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与西方阵营隔绝。改革开放后,逐步融入全球化,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引进外资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这一过程反映中国在全球化中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自身发展(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pdf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