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 )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这场冲突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根本性转折,传统朝贡体系被打破,中国被迫进入以条约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材料中“根本性转折”指( )
A.自然经济解体 B.近代史的开端 C.维新变法开始 D.民主革命胜利
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列史料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A.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马克思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作为,帮凶,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这反映了其( )
A.彻底废除封建礼教 B.追求社会财富均等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重视反击外来侵略
6.120年前,京师大学堂举办第一届学生运动会,意图让学生知道“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随着时间推移,体育课的开设,运动会的举办,在中国近代各级各类学堂中逐渐推广。材料表明近代体育运动兴起并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培养体育的专业人才 B.救亡图存的需要
C.适应西式教育体制的要求 D.经济发展的结果
7.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描绘了一幅“救国者群像”洋务派架起工业齿轮、改良派点燃变法星火、立宪派编织宪政蓝图、国民党举起共和火炬、1949共产党的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体现出中国人民( )
A.反对封建专制 B.对外来侵略的抵抗 C.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 D.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
8.《朔方备乘》成书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是中国清代一部重要的边疆史地与军事防御类文献。该书在进呈当年(1860年)被烧毁,1881年又重新铅印出版,受到广大士人的关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
A.边疆危机逐渐加深 B.守旧势力抵制西学
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D.地理科学研究兴起
9.1895年甲午海战中,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湾内北洋海军船只,来远舰中雷,舰身倾覆,沉没于刘公岛石码头南侧海域,舰上30人壮烈殉国。下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不包括( )
A.左宝贵 B.冯子材 C.邓世昌 D.丁汝昌
10.康有为1899年从美洲回国途经某地时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与此诗相关的史事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戊戌变法的失败 C.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
11.《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
A.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12.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下沉。下面图中导致大清完全沉入液体中的外力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率北洋新军第六镇(师)镇压山西革命,但他却暗中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络,随后并共同反清,最终于1911年11月被旧势力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此事说明( )
A.君主立宪思想广泛传播 B.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
C.革命果实落入北洋之手 D.革命党人孤立无援
14.1919年6月11日《大公报》评论:“自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而吾国之实业界、教育界、劳动界皆有觉醒之机。”问题:该评论强调五四运动(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B.导致经济秩序严重混乱
C.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觉醒
15.《中共一大百年回望》中写道:“这个在寻常日子召开的、在当时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的会议,无声却有力地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上炸响了开天辟地的惊雷,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写下了光辉的起笔。”这个会议的召开(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C.确定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6.从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过境和留驻四川阿坝地区,当地藏、羌、回、汉等各族民众克服重重困难,为红军筹集大量粮、盐、油和蔬菜等,并与红军一起度过艰难岁月。这表明,红军长征( )
A.使得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得到了当地各族民众的大力支援
17.最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理论能够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坚持中国道路 C.坚持阶级斗争 D.坚持实事求是
18.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了( )
A.开启了国共第三次合作征程 B.加速了美国侵略中国步伐
C.体现了中共胸怀天下的情怀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19.下列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十年内战的进程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抗日战争的进程 D.北伐战争的进程
20.据《东北日报》1947年7月报道,自今春或解放后,农民生产情绪很高,去年耕种面积九四〇垧,今年除将原耕地种上外,还增开荒六八八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东北解放提高了人民热情 B.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民族解放促进了农民觉醒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60分)
21.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国人曾经长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 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 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 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参与“自强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他们创办的军事工业名称。(各举一个)(4分)
材料三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 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 “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摘编自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对洋务新政“超越”的主要表现。(4分)
材料四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10月9日)
(4)材料四中,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揖美追欧”的革命,在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摘编自王垒《论“以俄为师”》
(1)材料一中的“辑美追欧”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材料中“中国改换了方向”是指?(2分)
材料二 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习主席强调指出,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追寻党指挥枪的三个历史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挥枪”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的依据。(4分)
材料三 毛主席对这次会议评价非常高,认为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达到了预期目的。……开了50天的七大胜利闭幕了,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最盛大最完满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开得长了些,但由于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会议的气氛始终是热烈的,代表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 ——胡乔木《我所知道的党的七大》
(3)中共七大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取得怎样的成就?(2分)该会议为抗战以后中国人民指明了一个怎样的方向?(2分)
材料四 “两年内,从解放区动员了大约160万左下分得了土地的农民参加解放军。”三大战役支前民工多达880余万人次,支前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付,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斤。农民是人力兵力的主要来源,农村又是重要的物力来源。与此对应国民党内部腐败问题盛行,国统区经济崩溃,地方武装和中央军难以统一指挥作战,四大家族势力加紧掠夺财富,国民党彻底失去民心.....。
——摘编自闵海霖《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政策与民心得失》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从“国共两党”政策方面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
23.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①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5年 “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 七七事变,标志着③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所对应的内容。(6分)
材料二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各界人民纷纷投入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华北部分地区沦陷后,广大产业工人或参加八路军或建立自己的游击队,除此之外,工人积极生产,保证抗战物资需要。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兵员来自农民……同时农民还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为维持战时经济,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支援抗战,华侨积极捐款献金,除了捐献财物以外,海外华侨还掀起了回国服务、参军参战的热潮。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有哪些力量为抗战作贡献。(4分)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5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2分)并根据材料概括此次战役的特点。(2分)
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原因。(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
24.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低谷走向新生实现重大转折,并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挺立时代潮头。(8分)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新”2.“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三个观点中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以上至少两个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字数至少120字。)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B B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D D D D C B 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
21.(1)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和市场,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武器的陈旧 、政治的腐败 、社会的落后。
(2)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3)“ 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4)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1)革命:辛亥革命;
改变: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苏俄。
(2)依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3)成就: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4)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或答:解放区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3.(1)①1931年;②一二 九;③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全民族抗战开始。
(2)力量: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工人、农民、华侨。
(3)百团大战。特点:主动出击、规模大、代价惨重、战绩辉煌。
(4)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5)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爱国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等。
24.观点: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新。(1分)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进程中,多次重要会议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着历史的转折与进步。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革命指明新方向。(3分)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分)中共七大通过党的章程,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七届二中全会讨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等问题,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指明道路。这些重要会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能力,推动中华民族从低谷走向新生,不断实现重大历史转折。(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