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距今7000多年,占据“花心地位”的中原地区在绝大部分的时间中,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中心,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最重要的熔炉。正是由于“花心与花瓣、花瓣与花瓣”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培育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该学者意在强调A.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B.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C.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D.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2.在河南和山东等地出土的画像石中有较多表现下级对上级的拜渴题材的汉画。如河南南阳唐河某东汉早期墓地出土的拜谒图画像石(如图1所示)中,上位者正襟危坐,神态傲然,下位者匍匐叩拜,毕恭毕敬。这可用于印证汉代图1A贵族门阀的骄横B.官僚政治的确立C.社会风气的保守D.儒学伦理的影响3.《隋书·食货志》载:隋代推行“大索貌阅”,核其户口,皆貌阅其人,以防容隐;又颁行均田令,按人口分授无主荒地,并定户等上下,依户征调。这些举措A.瓦解了士族门阀经济基础B.强化了国家对资源的控制C.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D.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革新4.明代都察院除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员外,还负责提督各道、考察百官,并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重大案件,形成“三法司”联合办案制度。这说明明代A.监察体系功能复合B.中央集权高度强化C.监察权超越司法权D.司法审判程序完善5.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李明在《中国近事报道(1687一1692)》中详细介绍了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与装饰艺术,英国建筑师威廉·钱伯斯据此设计出带有中式飞檐的邱园“中国塔”。这可【高二历史第1页(共4页)】以用来说明A.建筑技术的创新性B.文化交流的桥梁性C.东学西渐的必然性D.艺术审美的趋同性6.京师同文馆创立于1862年,最初以培养外交翻译人才为目标,仅设英文馆。后陆续增设算学、天文、物理等课程,并引入国际法、经济学的内容。至19世纪80年代,其办学宗旨从单一语言教育转向“西文”“西艺”“西政”综合教育。这种变化反映了A.洋务派的实践深化B.维新派的政治诉求C.保守派的激烈反对D.清末教育体制转型7.1905年1月,旅顺口的俄国守军向日本投降。对此,立宪派指出,全球富强之国不是立宪,就是共和,而没有专制者。可是由于俄国的缘故,又有人产生怀疑。“于是政府遂以俄为口实以拒绝民权”,现在俄国败局已定,“此疑释矣”。这表明立宪派A.强调中日合作重要意义B.抨击日俄战争非正义性C.意在变革晚清政治体制D.倡导进行民族民主革命8.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日军空袭武汉70多次,造成9000多人死伤,我方空军多次击退敌机。数百万武汉市民不顾安危,上街声援我方空军。同年7月7日,武汉三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捐款活动。据此可知A.日军暴行激发民众团结抗战B.武汉会战奠定持久抗战基础C.空中作战成为会战主要形式D.捐款解决前线物资不足问题9.唐山解放后,当地某民营化工企业陷入产品无销路、无力发放工资的困境。人民政府在派出军代表监督生产的同时,为其争取大量贷款,并收购该企业积压的水泥4600吨。结束军管后,企业获得了由银行循环透支所给予的信用额度,其产品也由政府的贸易部门包销。这说明当时A.公私合营方式具有多样性B.民族工业存在剥削性特征C.新民主主义政策得到贯彻D.社会主义优越性日益凸显10.1984年1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三明召开,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这主要着眼于A,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领导B.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C.抵御西方国家价值观渗透D.加快新型社会风尚的构建11.考古工作者在位于伊拉克北部、距今约7000一5800年的耶莫遗址中,发现有21座房屋,每座房屋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和地窖。此外还发现大量石制和骨制工具、装饰品和塑像。据此可以推知,耶莫文化时期A,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生活B.生产工具仍然以打制的石器为主C.已初具国家的初始形态D.人们已用芦苇秆在莎草纸上写字12.表1所示为《高丽史》中关于朝鲜王朝与明朝文化交流的部分记载。综合表中信息可知表1时间事件描述1402年朝鲜派遣使者赴明朝学习乐舞礼仪,归国后仿明制修订宫廷雅乐《保太平》1429年朝鲜翻译明朝《孝经小学》等典籍,作为士大夫教育的必修内容1436年明英宗赐朝鲜《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书籍,朝鲜将其列为科举考试范围1441年朝鲜参照《农桑辑要》编纂《农桑衣食撮要》,推广中原农业技术A.朝鲜文化被明朝全面改造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C.中朝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D.明朝强制输出文化至朝鲜【高二历史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