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怜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023级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为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8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業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上)S市地处华南地区,历史上因河港兴起。不同于多数古城建有城墙、护城河等,S市始终没有修建城撸等设施。随着经济发展,该市在19世纪末形成下图所示街巷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大港0250500m码头一一级道路江二级道路1.S市没有修建城墙A是为了促进港口发展B.是为了增进文化交流C.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田间管理D.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2.S市二级道路的布局主要是为了A扩大港口腹地B.协调区域发展C.便于货物集散D.加强通风降温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是指在密闭的无菌空间内,利用人工光源,并通过电子传感系统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等进行精准调控的农业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蔬莱,其单位面积产量是露地生产的50~100倍。中国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从2016年起步,目前主要集中于福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2024年,中国蔬莱种植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9.8%,而蔬莱总产量中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生产的仅占万分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目前中国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政策B.市场C.地租D.技术地理试卷第1页,共7页4若未来全入工光型植物工厂能够逐步替代露地蔬菜生产,使耕地的种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则中国A.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B.粮食生产总能耗减少B.粮食跨区域调剂增多D.粮食对外依存度降低蓝碳指由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是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Q.5%,但年捕获碳总量却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别是海岸带生态系统表现最为显著。人类的开发导致海岸带破碎化。下图示意海岸带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芦苇网湖滩田致鞋图耕地图奔班用地5.与陆地植被相比,海岸带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更强,主要是因为海岸带生态系统A生物种类多B.营养盐丰富C.光合作用强D.残体降解慢6.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①空气中C02浓度增加②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③海岸带富营养化增强④湿地自我修复力增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玑,起点距三峡大坝约0k。研究发现,三峡大坝蓄水以来,荆江河段冲淤变化明显,部分河床沉积物明显“粗化”。下图示意荆江河段2002一2020年河床最低点高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高程变化(m)25205w冰沙107.导致荆江上下游河段冲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流速②河床物质③含沙量④植被数量地理试卷第2页,共7页■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023级高考适应性考试17.3(6分)地理答题卷考号:姓名:班级:考场:座号:注意事项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18.1(4分)贴条形码区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口选择题(48分)18.2(6分)1[A][BI[c][D5[A][B][c][D9 [A][B][c][D]13 [A][8][c][D]2[A][B][c][D]6[A][B][c][D10[A][B][cJ[D14[A][B][c][DJ3 [A][B][c][D]7 [A]CB][c][D]11 CA][B][c][D]15 CA][8][c][D]■4 [A][B][c][D]8 [A][B][e][D]12 CA][B][c]CD]16 CA][B][c][D]■■■■■■■■■■■■■■■■■■■■■■■■■■■二非选择题(52分)17.1(6分)18.3(6分)17.2(6分)18.4(4分)回回■口 ■ID:3704363第1页共2页■■请使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等选项及考号■19.1(4分)19.2(4分)19.3(6分)■斕尚口■口ID:3704363第2页共2页■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023级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答案逃择题:23568910ACBDDABABD111213141516DA8DC二、非选择题:17.(18分)(1)租金较低;(临近大学)就业机会多;临近干道,交通便利;管理较为宽松。(6分)(2)交通线路短,运输成本低;道路较宽阔,便于摊贩流动(或摆摊);交通线附近,消费人群多;夜间车流量相对少,对经营干扰小。(6分)(3)服务类型丰富;物美价廉(或性价比高);距离近,消费便利:弥补校内服务时间空白。18.(20分)(1)依据测得的冰盖海拔数据的变化,来推算冰盖厚度的变化;依据测得的冰盖经纬度(水平坐标)数据的变化,推算冰盖的移动速度和方向。(4分。注:只写测得数据,不写作用不得分)(2)形成顺序:后退碛C、后退碛B、后退碛A(2分)退缩特点: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冰舌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退缩;纬度低气温高,冰舌自西南向东北退缩:图中出现三条近乎平行的后退碛,说明冰盖为间歇性退缩。(每点2分,满分4分,注:没有理由,只有结论,每点1分)(3)气温回暖,冻土表层开始消融;表层融水下渗,遇到永冻层阻隔;活动层逐渐达到水分饱和,难以继续接纳下渗;水在地势低处渗出地表,形成地表径流(6分)(4)(6分)覆盖白色被子:白色覆盖物可以增大冰川表面的反照率,减少到达冰川的太阳辐射;白色覆盖物可以降低太阳对冰川的直接辐射;减弱空气和冰川的热量交换,以减缓冰川的消融。人工造雪:增加冰川上的积雪:增大冰川表面的反照率。19.(14分)(1)该地纬度较高(积雪开始融化后),气温仍较低,积雪融化较少:春季多大风和寒潮,升温慢;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难以迅速形成洪峰)。(4分)(2)洪峰②出现时间晚(或气温回升),积雪量及其融水减少,且冻土开始消融土壤透水性增强,积雪融水和雨水下渗多(故洪峰多了降雨补给但产生的洪峰差距不大)。(4分)(3)缺乏积雪覆盖,可燃物出露或易然物多;地表缺水,可燃物千燥;气温回升快,可燃物易达到着火点。(6分)1.A结合材料分析,“$市地处华南地区,历史上因河港兴起”,且图中明确标注了码头以及与之相连的道路布局。没有修建城墙可以减少障碍,使得船只能够更顺畅地进出港口,从而促进港口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A正确:增进文化交流、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田间管理、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与是否修建城墙无直接关联,BCD错误。故选A。2.C从图中可以看出,二级道路与码头和一级道路紧密相连,形成一个便捷的交通网络。这样的布局有利于货物的快速集散,吸引更多的货物和船只前来,促进港口贸易发展,C正确;扩大港口腹地主要一级道路等通过对外的交通联系实现,A错误;协调区域发展虽然也是城市规划的考虑因素之一,但在此问题中并非二级道路布局的主要目的,B错误;不是所有的二级道路都与盛行风平行,因此不能体现加强通风降温的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交通运输是港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效的运输网络能够提升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扩大其辐射范围,增强竞争力。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和水路的多式联运,能够优化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吸引更多航运企业和货主。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也有助于港口与腹地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3.B根据材料,目前中国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主要集中于福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主导因素是市场。故B选项正确。4.D“2024年,中国蔬菜种植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9.8%,而蔬莱总产量中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生产的仅占万分之一”。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单位面积产量是露地生产的50~100倍”,可极大地为我国生产所需要的农产品,降低粮食对外依存度,D正确。5.D由材料“蓝碳指由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是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可知,海岸带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少氧的水环境,残体降解慢,固碳能力强,D正确:生物种类、营养盐、光合作用与陆地植被相比差异较小,A,B,C错误。6.A由材料“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年捕获碳总量却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别是海岸带生态系统表现最为显著”可知,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海岸带固碳能力下降,空气中C0浓度增加,①正确;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海岸带富营养化增强,③正确;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湿地自我修复力减弱,②④错误。故A正确7.B由图可知,荆江上游冲刷比下游严重。流速快、河床物质易受侵蚀、含沙量小、植被少均会造成侵蚀作用强,冲刷严重,但荆江上下游河床物质相近,植被覆盖度相近,而流速上游大,含沙量上游小,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B选项正确。8.A侵蚀作用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大。“沉积物粗化明显”说明侵蚀作用强,图中枝城一沙市段冲刷最严重,侵蚀作用最强,所以沉积物颗粒大,粗化明显,A选项正确。9.B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旋转,左图中哈尔滨位于低压槽锋面处,锋面西侧的气流来自冬季风,为冷气团,东侧的气流来自鄂霍次克海,冬季海洋气温高,为暖气团。即形成倒暖锋。且材料中提到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符合暖锋降水特点。故B选项正确。10.D冻雨的形成从上至下空气呈现出“冷-暖冷”的气温特点,右图中在1200米附近,气温高于0度,气温较高,才形成冻雨形成具备的气温特点,因此选择D选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023级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答案.pdf 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023级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答题卷.pdf 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2023级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