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课堂实录(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课堂实录(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
教学目标 收集科技工作者资料,提取关键信息,掌握为其 “画像” 的方法,学会撰写科技影视作品介绍文字。 借助小组合作,锻炼资料整合与口头分享能力,通过创作科幻故事,提升想象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体会科技工作者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憧憬与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为探索者 “画像” 的要点,编大事年表、分析科学精神等;掌握科技影视作品介绍的撰写技巧;理解科幻故事创作的基本要素。 难点:从繁杂资料中精准提炼信息,生动展现科技工作者形象;创作科幻故事时,做到科学知识与想象的巧妙融合,情节富有吸引力 。
教学内容 备注
一、情境导入:从“探险故事”到“创意表达”的跨越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沉浸在探险故事的精彩世界中——有的小组梳理了《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团队的悲壮历程,有的用思维导图还原了《太空一日》的惊险时刻,还有的通过角色扮演重现了《带上她的眼睛》的科幻场景。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将你们的探究成果转化为生动的表达,用语言、画面或表演传递探险的魅力。 师(展示学生前两节课的作业照片):看,这是第三小组绘制的“南极探险路线图”,这是第五小组整理的“杨利伟太空遇险时间轴”。这些成果就像散落的珍珠,而今天的任务就是用一根“创意的线”将它们串成璀璨的项链。 师(板书课题:表达与呈现——让探险故事“活”起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任务目标。请翻开课本第128页,齐读任务要求。 生齐读: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演讲、剧本、漫画、短视频脚本等),将小组探究的探险故事或人物精神呈现出来,要求内容准确、形式新颖、情感真挚。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选形式—定内容—巧设计—展评价”四步曲,完成这场创意表达之旅。 二、任务一:头脑风暴——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 1. 形式大观园:多元表达的可能性 师:请各小组结合课本第129页的“形式参考”和自身特长,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最擅长哪种表达形式?(如演讲、剧本、漫画、手抄报、短视频脚本等) 这种形式如何突出探险故事的核心?(如人物精神、惊险情节、科学知识) 生1(第一小组):我们想用剧本表现《伟大的悲剧》,因为对话能展现斯科特和队友们的心理变化。 生2(第四小组):我们打算画漫画,用分镜表现《带上她的眼睛》中“落日六号”的孤独与“我”的觉醒。 师:为什么选择漫画? 生2:因为科幻故事需要想象力,漫画的夸张画面能突出“眼睛”的象征意义。 师:很有创意!其他小组呢? 生3(第六小组):我们想制作短视频脚本,用快节奏剪辑和背景音乐表现《太空一日》的紧张感。 2. 教师点拨:形式与内容的“黄金搭配” 师(投影搭配建议表): 表达形式适合内容优势注意事项演讲人物精神、主题感悟情感直接、感染力强需设计互动环节,避免单调剧本关键情节、对话冲突角色鲜明、代入感强对话需符合人物身份漫画科幻场景、象征意义视觉冲击、想象空间大分镜逻辑要清晰短视频脚本惊险片段、对比反差节奏紧凑、现代感强需标注镜头、音效、时长
师:选择形式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种形式能否准确传达故事的核心?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如道具、绘画能力、剪辑技术)支持? 如何让形式成为内容的“加分项”,而非“干扰项”? 生4(第二小组):我们原本想做手抄报,但发现内容太多,现在想改成演讲+PPT辅助,用图片和关键词帮助听众理解。 师:太棒了!灵活调整形式,才能让表达更有效。 三、任务二:内容打磨——让故事“有血有肉” 1. 聚焦核心:提炼故事的“灵魂” 师:请各小组用一句话概括你们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小组讨论后分享) 生5(第三小组):《伟大的悲剧》的核心是“失败中的英雄主义”。 生6(第五小组):《带上她的眼睛》的核心是“平凡中的伟大觉醒”。 师:核心是表达的“定海神针”。接下来,我们需要围绕核心筛选内容。 2. 筛选素材:从“海量”到“精准” 师(以第一小组《伟大的悲剧》为例): 原文中有大量环境描写(如“暴风雪”“零下40摄氏度”)和细节(如“威尔逊博士的雪橇上载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哪些内容能突出“英雄主义”? 生7:威尔逊博士带岩石样品,说明他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放弃科学使命。 生8:斯科特写日记,记录队友的死亡,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师:对!这些细节比“他们很勇敢”更有说服力。请各小组用“★”标注最关键的3个素材。 3. 教师示范:如何让内容“活”起来 师(以第四小组漫画《带上她的眼睛》为例): 原文结尾:“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如果直接画两个人拥抱,会怎样? 生9:太直白,缺少想象空间。 师: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分镜1:地面上的“我”抬头看星空(特写眼睛含泪); 分镜2:地下“落日六号”中,女孩的虚影与星空重叠(象征心灵相通); 旁白:“她的眼睛,成了连接地球与地心的星光。” 生10:这样既有画面感,又点明了“眼睛”的象征意义! 师:秘诀就是——用具体画面代替抽象叙述,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 四、任务三:创意设计——让形式“独具匠心” 1. 分组指导:针对不同形式的“设计锦囊” 师:现在进入设计环节,老师为每种形式准备了“创意锦囊”。 【演讲组锦囊】 开头:用问题或悬念吸引听众(如“如果你知道自己将死,会做什么?”)。 互动:设计1-2个提问(如“你认为斯科特是失败者吗?”)。 结尾:用金句升华主题(如“英雄主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剧本组锦囊】 对话:加入潜台词(如斯科特说“我们要继续前进”,实际心里想“不能让队友的牺牲白费”)。 舞台说明:用括号标注动作和表情(如“(颤抖着翻开日记本)”)。 冲突:设计1个关键矛盾(如生存与科学的抉择)。 【漫画组锦囊】 分镜:用“大—小—大”节奏制造张力(如先全景展示南极,再特写斯科特冻僵的手,最后拉远表现孤独)。 色彩:用冷色调(蓝、白)表现绝望,暖色调(黄、红)表现希望。 对话框:用不同形状区分角色(如圆形代表“我”,方形代表“威尔逊博士”)。 【短视频脚本组锦囊】 镜头:标注景别(特写、中景、全景)和运动(推、拉、摇)。 音效:用紧张的音乐(如《星际穿越》配乐)烘托气氛。 转场:用匹配剪辑(如火箭发射与心跳声同步)。 2. 学生实践:小组分工与设计 师:请各小组根据选择的表达形式,领取对应的“设计模板”(提前打印好),开始创意设计。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 演讲组:纠正口头禅,练习肢体语言; 剧本组:调整对话长度,避免冗长; 漫画组:优化分镜逻辑,突出核心画面; 短视频组:标注镜头时长,确保节奏紧凑。 生11(第六小组):我们想在短视频结尾加一段“现代航天员向斯科特致敬”的彩蛋,可以吗? 师:太棒了!这种“古今对话”能增强主题的厚重感,但要注意彩蛋时长不超过10秒,避免喧宾夺主。 五、任务四:展示评价——让表达“精益求精” 1. 模拟展示:小组内预演与修正 师:请各小组用3分钟时间在组内预演,其他成员扮演“观众”,从以下角度评价: 内容:是否突出核心?有无冗余信息? 形式:是否与内容匹配?有无创新点? 表达:语言是否清晰?情感是否真挚? 生12(第二小组):我们演讲时,PPT上的图片切换太快,观众看不清。 师:建议将图片停留时间延长至3秒,或用“淡入淡出”效果过渡。 2. 班级展示:多元表达的大舞台 师: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小组展示成果!(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 【第一小组演讲《伟大的悲剧》】 亮点:用“如果我是斯科特……”的假设句引发共鸣,结尾播放《海阔天空》音乐增强感染力。 观众反馈:生13:“我原本觉得南极探险很无聊,但他们的演讲让我感受到了英雄的尊严。” 【第四小组漫画《带上她的眼睛》】 亮点:用“眼睛”作为贯穿全篇的符号,最后一页留白并写“她的眼睛,仍在看世界”,引发深思。 观众反馈:生14:“漫画比文字更直观,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眼睛’的象征意义!” 师(总结):今天,我们看到了演讲的激情、漫画的想象、剧本的冲突和短视频的现代感。无论哪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用真诚的心传递探险精神的力量。 六、总结升华:从“表达”到“传承”的使命 师:同学们,探险不仅是身体的远行,更是精神的探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让知识“活”起来;你们用创意表达,让探险故事“活”起来。这种“活化”的能力,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用语言连接过去与未来,用创意照亮平凡与伟大。 师(布置课后任务): 修改完善今天的展示作品,制作成电子版或实物,布置在班级“探险文化角”。 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探险故事,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表达。 师:下课!愿你们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用语言和创意书写属于自己的“探险日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